評論
|
||
2012年12月與2013年3月,我先後在華府北一女校友會及書友會,以「道是無情卻有情—張愛玲和筆下的紅男綠女」之題,為讀者詳加剖析張愛玲傳奇的人生經歷,如何塑造出小說中的人物。嘉為姐為北美作家協會網站推出「我看張愛玲」專輯,問我可不可以提供講稿。演講由八十張幻燈片組成,轉換為文可能太長,且略述演講摘要如下:
張愛玲23至25歲即寫出眾多刻畫人性與世態極其蒼涼的小說,實與喧赫的家世有關。外曾祖父李鴻章為晚清權貴,父張佩綸曾任翰林院侍講,堂伯張人駿做過兩廣與兩江總督,外公是江南水師提督黃翼升。然而到了張愛玲的父親、舅舅、表叔一輩,皆不事生產,沉迷鴉片與女人。祖母李菊耦身為李鴻章愛女,晚年卻不得不扛起家庭重擔,典當度日。從榮華富貴到坐吃山空的天壤落差,一再成為張愛玲小說中的題材。
小說<花凋>、<創世紀>、<金鎖記>、<茉莉香片>、<傾城之戀>、<小艾>等,都表現沒落世家餘暉殘照下,家庭成員不堪面對現實的困窘。
張愛玲予人孤標傲世的冷漠觀感,從她對胡蘭成與賴雅兩段婚姻仁至義盡的付出, 我指出張愛玲事實上是一位仁厚善良的性情中人。兩腳踏三船的胡蘭成辜負了張愛玲全心寄托的眷愛,分手時張仍贈送當時以漢奸身份遭通緝的胡三十萬生活費。
1956年來美未久, 張愛玲即嫁與年長二十九歲的美國作家賴雅。他一再中風,財務和體力上雙重拖累張愛玲十一年,以致於晚年張愛玲創作能量盡失,只能撰寫<紅樓夢魘>的考據文字。
由於時間有限,我只能選擇<留情>、<紅玫瑰與白玫瑰>和<金鎖記>三篇小說,分析張愛玲表面寫的是一群沒有感情的紅男綠女,然而字裡行間,每每不經意展現他們對愛情的渴望。即使在勾勒曹七巧徹底的變態中,也流露她期盼親情與愛情的苦切,因為張愛玲自己就是一個「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悲憫作家。
若與深深影響張愛玲的古典小說<金瓶梅>和<紅樓夢>相比,她的小說有賈府抄家之後的蕭條頹唐,而無賈府富貴時期的鐘鳴鼎食氣象和精緻生活品味。她書內的男性與<金>和<紅>中人物,多為紈絝子弟。張愛玲稱呼筆下以依靠丈夫為畢生職志的女性為「女結婚員」,她們有<金瓶梅>女子們的算計,以找尋丈夫做為解決問題的萬靈丹,如<傾城之戀>的白流蘇、<留情>的敦鳳、<連環套>的霓喜等。另一類女性則為收入普通的小職員,如<多少恨>的家茵、<半生緣>的曼楨等,反映張的母親、姑姑及她本身逃脫世家陰影,自食其力的艱辛。這類女性嚮往純潔的愛情,然而比起<紅樓夢>中少女不食人間煙火的夢幻,她們更務實入世。
演講中,我多次提及張愛玲小說裏巧妙,甚至辛辣的隱喻,描寫場景與人物生動傳神,例如:以打翻的酸梅汁,形容曹七巧對小叔姜季澤辛酸微甜,吃不到口的不倫慕戀;以泡在酒精缸裡的孩屍,諷刺人格幼稚,耽溺酒色的滿清遺少。這些不落窠臼的隱喻,每令讀者眼睛發亮,正是張愛玲小說狂熱歷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兩場演講都得到滿堂會眾的熱烈迴響,紛紛提出意見交流。很多人表示,八十張幻燈片的解說,讓他們對張愛玲其人其文有全面的瞭解,回家以後讀她的小說,更能於故事之外掌握精髓。 |
||
好一個道是無情卻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