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在哈佛 — 滿是蒼涼的因緣 (張鳳)

評論
張愛玲在哈佛  – 滿是蒼涼的因                                          張鳳  
 
    尋得張愛玲1967-69年在哈佛大學研究的小卡, 是1995秋我在哈佛大學所能發現僅有的資料。首刊於1996年4月15日聯合報和中副。張愛玲與哈佛﹐事隔三十年終得重新描繪。 比其他的中文著作要早一點。 有時受邀演講這個題材。 
Card  of Eileen-300

哈佛僅存的張愛玲資料卡片

    這哈佛唯一的卡片是英文: 瑞克利夫學院稀罕的藍點檔案僅得八行, 一張小目錄卡上寫著,  [賴雅太太1941年在港大的教育被戰事中斷﹐從此譯述不斷﹐有兩個短篇小說集和散文等無數中文作品﹐《赤地之戀》及《秧歌》兩部英文小說都成於1955年﹐現致力英譯19世紀《海上花列傳》,與她的作家先生(Fedinand Reyher)居於劍橋…愛玲張賴雅  麻州劍橋布拉圖街83號43公寓。]

    這還要感謝哥大夏志清教授, 在我寫成《哈佛心影錄》,他那精要的一章後, 還持續 短短一句話的指點﹕[張愛玲曾在哈佛賴氏女校~瑞克利夫學院]。 1995年秋11月, 我經過月餘蓄意追尋, 發現<張愛玲在哈佛>和她的哈佛故居,回臺參加海外作家訪問團, 女作家和世華大會開會之前特別到故居照相。 又謝朱虹點撥, 再發現張親筆手跡的珍本書《赤地之戀》及《怨女》。 

    時能親炙請益, 授以不傳之秘的夏先生﹐即允應用他全部資料。並由夏教授介紹的莊信正先生﹐也不吝賜教。 夏張二位論交己久﹐通信有122封﹐2007年將原件捐贈南加大張愛玲研究中心。 2013年3月聯文出版《張愛玲給我的信件》前, 我在1997年早讀到張愛玲1967年3月24寫信給在臺休假的夏先生說:[瑞克利夫研究所因賴雅的病﹐由通勤改為住定劍橋﹐年薪也由三千元加為五千。要四月初發表﹐暫請[保密]。張愛玲4月18日離俄亥俄牛津鎮邁阿密大學﹐到紐約暫住阿拉瑪旅館Alamac兩個月看醫生﹐7月要譯《海上花列傳》 ﹐即往哈佛女校… 。]

    張愛玲1956年移居美國,在新州MacDowell  Colony文藝營,同年8月14日,36歲的她與在文藝營結識的美國老作家65歲賴雅結婚, 主要因懷孕~後仍墮胎…或是戀父情結。婚後才兩月,賴雅開始中風﹐健康時尚可稱伴﹐後期病榻纏綿﹐月領社會福利金52元﹐老弱難行, 只剩把骨頭一口氣, 她照應了11年﹐1967年10月8日剛到劍橋幾個月,  哈佛大學孤寂送老。哈佛年薪也由5千元再減少為3千元。 1968 年 8 月底,張愛玲由45公寓搬到「同宅較小的 」43公寓~「一間房的公寓」(1969年2月7日給王禎和信), 莫非為節省用度? 1969年夏獨居加州,單挑起悠悠的生命負荷。 深居不見人,更增添神祕色彩。向哈佛大學申請的研究費兩年八千美元, 才女張愛玲下嫁窮途潦倒賴雅 的最後時光﹐就倚仗於此﹐聊度再仆再起的年月。

    哈佛愛玲如常疏離﹐自我把握了見與不見的原則﹐曾應Horst Frenz之邀印大演講時見了莊信正和劉紹銘兩位, 李歐梵也因在場開會而相見。一說不願人家知道她流浪他鄉的經濟窘迫,乾脆作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她不輕易見人﹐或許確如 <天才夢>文中誇張自剖﹕在待人接物方面﹐顯露驚人的愚笨。(在哈佛開始只賴雅表弟哈勃許塔脫E Hlberstadt往訪)。 

   她與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家、曾任哈佛東亞系系主任哈佛燕京學社第五任社長的韓南(Prof. Patrick D. Hanan)在哈佛燕京圖書館底樓,古典小說的書架旁邂逅,談了好半天。 後請客送《怨女》英文版《北地胭脂》(The  Rouge of the  North)給韓南,又贈給韓南太太一個腰間垂掛或手攜的繡花荷包,那是李鴻章女兒~她祖母的家傳之物~2006年韓南和王德威交托給我,尋得特藏于周欣平館長主持的柏克萊加大東亞圖書館。

   祖母是李鴻章的女兒,父張志沂~廷重住洋房、坐汽車、抽鴉片、娶姨太太,母黃逸梵~素瓊則是留學歐洲的進步女性,張愛玲在這種既新舊交替、中西文化互相衝擊的環境長大。 1940年代諸天都起震動, 上海最紅的女作家,在此時與有三妻四妾的胡蘭成有一段戀情和短暫的秘密婚姻。

    張愛玲之前, 胡蘭成見諸文字的就有早逝的原配唐玉鳳﹐繼娶的全慧文﹐未婚同居的歌女應英娣﹐與張愛玲簽訂終身婚書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都未實現﹐派到武漢誘護士周訓德,溫州避難擁范秀美﹐有日女一枝﹐最後娶了手下之妻經營酒吧的佘愛珍…張愛玲成婚時就該知道胡蘭成與全慧文並未感情破裂,也沒有離婚 (胡與全兩個兒子胡寧生和紀元都回憶證明, 全和張曾在家相見作客)。全慧文長子胡寧生〈有關家父胡蘭成〉一文寫道:「1943年前後,張愛玲曾來大西路我家作客,胡蘭成也曾帶子女去張愛玲的寓所訪問。」所以文學界有不平﹐對妻妾成群的胡蘭成心醉神迷…  張系國教授(以筆名域外人) 論之 為愛: 放低自己一點都不值得。 

    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惘然的歷程描寫﹕[…房間里有金沙金粉埋的寧靜,外面風雨琳瑯,漫山遍野都是今天][時間變得悠長無窮﹐金色的沙漠浩浩蕩蕩﹐一無所有﹐只有嘹亮的音樂﹐過去未來重門洞開﹐永生大概只能這樣。] 一生謹守的分寸都搗亂了。她對研究藝術的金山友人愛麗絲Alice Bissell談到胡:「自從他離開之後,我就將心門關緊。」情感破產﹐灰飛煙滅

    她因夏教授見重寫入小說史,引發數代名家作者和有志創作讀者的臨摹創寫﹐整個改變了華文文學史的生態譜系。實因少年家庭重創, 就認定人性是自私的,對任何感情都不信任 [ 世故緊悄],就算是好事,也總是多磨。看「傾城之戀」,是張愛玲小說中唯有的喜事收場~特別受歡迎,白流蘇和范柳原在日軍圍城中安然,而突破自我結婚,但是婚姻,免不了帶著傷痕。 

    作者的鋪陳,顯示內心觀點;愛玲滿是蒼涼幻滅,要寫的是現實,呈現勢單力薄愛的世界。分析她生活行止﹐絕對尊重自我講求心靈自由﹐卻相當情深義重。她的情愛﹐不見得地老天荒﹐兩度婚姻, 倒似折磨災難; 兩任丈夫﹐尤其給她情感重創﹐胡蘭成的心﹐賴雅的身﹐一切都掌握不住了﹐心境荒涼中﹐都堅忍到生離死別不得不分﹐還寄編劇費和擔當生活費。

    離開故土﹐除1960年代﹐宋淇中介她寫電影劇本,也做英翻中譯作, 在美國期望出版英文小說, 卻不合讀者的胃口,得不到出版商的青睞。 所以她不斷為稻糧謀而求各校研究工作:

    1967年夏等薦張愛玲來哈佛女校﹐任非全時訪問學者﹐申請《海上花列傳》英譯項目﹐在哈佛未曾繳稿~雖1968年已譯成摘選三分之一, 20回﹐在其有生之年未出版, 僅1969年4月1日在瑞克利夫研究院公開演講<中國翻譯作為文化影響的橋樑>。

作者(右二)陪同詩人張錯教授(右一)等走訪麻州劍橋張愛玲故居 (1996).

     發表 <張愛玲與哈佛>時, 我曾呼籲尋找這部張愛玲與哈佛結緣的《海上花列傳》英文遺稿。哈佛燕京圖書館曾望館藏其譯畢之手稿﹐後為曾同送張愛玲骨灰海葬成員南加大東亞系主任張錯教授﹐努力邀得遺稿兩箱﹐由其表弟親自取遞,存於南加大, 1997年成立張愛玲文物特藏中心﹐南加大東亞圖書館工作的浦麗琳女士細心整理後。 經夏志清教授推動, 與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系主任轉任哈佛講座教授的王德威簽約﹐2005年請孔慧儀修改完成出版, 終於實現張愛玲將《海上花列傳》帶上世界舞台的心願。

    在哈佛大學, 她與麥卡錫﹑王 禎和…有點通訊往還﹔ 1968年4月13日前後答應見殷允芃(和同學王青雲) 接受訪談; 1969年3月29日與夏志清﹑莊信正﹑於梨華在亞洲協會大會會場謝拉頓酒店吃了頓午餐 (詳見《一頭栽進哈佛》80頁);4月1日在哈佛公開演講;春天應於梨華之邀到奧本尼紐約州大演講The Exotic West: From Rider Haggard On盤桓半日 。繼續譯書…

    在哈佛公寓她與韓南夫妻歡聚, 這是她在美東最後的據點。搬離學院公寓後, 再也沒回美東, 就應陳世驤教授,Chalmers Johnson等聘任,在柏克來加大中國研究中心, 研究兩年[文革詞匯]~ 陳少聰任其助理, 1971年4月,陳世驤來信通知她:六月底結束這裡的工作。1971年5月23日陳先生心臟病發猝逝~不是滋味的她,曾去信宋淇,莊信正諸友訴苦, 6月10日也去信夏先生解說…

    所幸原來1966年靠夏教授(和宋淇先生)﹐幾番奔走談判﹐而有皇冠穩妥的版稅收入, 深化影響, 橫空出世的她, 不再受限正式工作,1973年莊信正先生幫忙下南遷洛城終老。 總是在租來空洞公寓中漂泊,多少年, 多少懷疑, 多少恨, 她失去了愛, 失去了健康, 失去了對一切的興趣。1995年9月8日,她的房東一週後,發現她逝世于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 蓋毯獨逝前﹐將重要證件親放門邊﹐遺囑執行人建築師林式同~也是莊先生介紹的朋友~遵囑,將遺物全交由她的知交宋淇鄺文美夫婦﹐兩人過世後﹐由兒子宋以朗繼續擔任遺產監管人。

   《小團圓》、《易經》、《雷峰塔》在她身後出版,張愛玲的寫作風格, 又引爭議…她用小說形式來寫家族史,把刻骨銘心的創傷,更老辣地一次次寫出來 。 作品的出現和出版彌補了空白。我們終於理解張愛玲的寫作是一生的工作,是真正的生命寫作。同樣的題材,她不停地在寫。像1938年她第一篇用英文創作的散文《What A Life, What A Girl’s Life》寫自己小時候…從頭到尾,她不斷重寫個人經歷。王德威評說, 重寫本身就是另外一種敘述學和審美意義。                                                                 

    現在的文學史﹐時尚書寫張愛玲﹐不論如何, 夏志清教授說﹕我很高興﹐看到張愛玲成了中國文學史的一部分!    ( 寫於哈佛大學)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