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為鑑 (黃慈雲)

散文

以水為鑑

黃慈雲

在上古時代,有一天,我們人類的老祖先到河邊去飲水。就在低頭喝水之際,偶然間,他看到了水底的天光雲影、遠山近樹,以及他自己的影像。從那時開始,水就成了一面最原始、最永恆的鏡子。從這面鏡子裡,我們可以隨時審視自己、修正自己、把握自己、提昇自己,以免得意忘形而迷失了自己。

也有一些先知們,由於對水的凝視、諦聽、沉思,而有了深刻的反省與重大的領悟,因此對歷史文明的進步,提供了很大的匡正導引作用。

而我們每一個人,每天早上,只要一睜開眼,從漱口、洗臉,到晚上的沐浴,都和水有密切的關係。以至於日常生活當中的飲食、清潔,到園子裡的花草樹木,沒有一樣離得了水。正是「植者賴以為生,汙者賴以為淨」。所以,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應好好重視水的重要,不可隨便浪費。

再說,水,它滋潤萬物,不分厚薄、彼此,沒有分別、對待。不論是大樹還是小草,是蘭花還是野花,水都一視同仁。也不論多麼骯髒污穢的東西,水都能將之洗得乾乾淨淨,一點兒都不居功。而水的本身絲毫不受影響,還是潔淨無比。它善利萬物,而不計較報酬,這是「仁」的功夫。

此外,水有服順、柔順之德,居卑處下之性。我們修學講的是謙虛,恆順眾生,所以說「水」幾近於「道」。它不與萬物爭高低,不與別物計較,這是水的特有美德。人若能與水一般,自然就心地淡薄素潔,免除許多無謂的煩惱。與人無爭無憂,這是「明哲保身」之道。所以我們為人處世,要效法水的特性,自然可有無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水在默默當中,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示。

一、動,而後有力

老子曰:天下莫柔於水,可方可圓,可高可低,可東可西,無微而不入。相信各位都去過海邊。當海水平靜時,有如一支小夜曲,水,展現了它柔美的一面。可是,當海水後浪推前浪,轟隆轟隆而來時,卻又彷彿是一支交響樂,萬馬奔騰,氣勢宏偉,我們又看到了水狂野的一面。於是,人類就利用水動了以後,`所發出的雷霆萬鈞之力,而有了水力發電,成就了許多福國利民的偉大貢獻。這就是因著運動,由天下最柔的水,變化成最強的能源。

論語上記載:有一天,孔子帶著弟子們出遊,孔子站在橋上,望著橋下的水,奔流不息,因而感嘆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易經上也有兩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要效法天,效法自然。要健、要強,就要有恆的健行、運行。古人有云:涓滴之水,可以穿石。可是,滴水穿石,也是要有條件的;就是滴水必需長期不斷的、持續的滴在同一個點上。換句話說,就是要專一不二,要持之以恆,然後才能以天下之至柔,弛騁天下之至堅。

二、靜,而後能明

水,在動的時候,固然給了我們科學上、經濟上,具體而又實用的能量、能源。在靜的時候,又能給我們哲學上、文學上更深刻、更有意義的聯想和啟示。

水,必定在靜止後,才可以為鑑。人也必定要知止,而後才會有明。這就是孔子的定、靜、安、慮、得。佛家的六度波羅蜜,也將禪定、智慧列於最後。必定要在修得了紮實的定靜功夫之後,才能深思熟慮,洞明世事,並以真知灼見認識至真至當的道理。有了大學問、真智慧,才能臨危不亂、處變不驚,達到不憂、不惑、不懼的崇高境界。

有一次,筆者去爬山,在山林裡,看到一隻小鳥,棲息在瀑布旁的樹枝上,閉目養神,怡然自得,彷彿絲毫都未聽見那瀑布嘩嘩的水聲。這正是『蟬鳴林逾靜,鳥啼山更幽』,也就是『心淨國土淨』。這就是動靜相對,動中取靜的靜,就使得定靜的修養功夫,更加顯得空靈、幽美。

三、深,所以不語

有句成語「淺而易見」,意思是某些事物,某些道理淺顯明白,易知易解。在人事方面,這句成語又顯示了另一番哲理:淺薄無知者,往往較易被發現。也有一句俗話說:一瓶水不響,半瓶水晃蕩。是形容人的淺薄。人如此,水亦復如是。水淺的地方才會有浪花,水深的地方反而平靜無波。

『山深臥虎,水深游龍,人深藏才』。啼聲動人的鳥,是不常開口的,一旦開口,卻是一鳴驚人。這就是深藏不露,這也是深之可貴處。

四、大,所以能容

一片小小樹葉在杯裡,一會兒就會沉入杯底。一杯清水,只要兩滴墨汁,就可讓它嚴重污染得面目全非。為什麼?因為杯子小的緣故。再請看看,多少層樓高,多少萬噸重的大輪船,卻可在大海裡安穩的前進。還有,全世界每天總有不計其量的污水流入大海,然而,海洋依然碧藍如天,白浪飛花,那又是為什麼?是因為海洋浩瀚無邊,既深且大。正是海大容物,量大容人,也正是「有容乃大」。

五、用,而後不朽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高中畢業紀念冊上,導師給的臨別贈言。這首詩的重點在最後的「源頭活水」。正因為有了源源不絕的活水流來,池裡的水才會如許清澈。專家學者認為多數人在智力和體能上,都未能將生命的潛能善加利用,充分發揮。我們應該讓我們的頭腦也做做體操,運動一番,藉以增進推理和判斷的能力。推展思想的深度,提昇智慧的高度,進一步促進觀念的進步超越。

一個肯用腦的人,必定思慮周密,智慧過人,對於經驗和知識,能做最有效的組織和運用。於是胸藏丘壑,知己知人,知命知天。所以能夠獨來獨往,處順不狂,處逆不餒,處安不怠,處變不驚。人生到此境界,才能不惑、不憂、不懼、逍遙、自在、解脫。
最後,在此祝福各位有一不惑、不憂、不懼、逍遙、自在、解脫、圓滿又有智慧的人生。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