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牙哥華文作協月會朗誦洛夫詩歌

會訊

聖地牙哥華文作協月會朗誦洛夫詩歌

新成立的聖地牙哥華文作家協會剛展開探討洛夫先生的詩歌的活動, 每人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詩﹐公開朗誦並分享個人的了解心得。

洛夫是一位造詣深厚的大詩人,他巧妙地用詩來表達虛幻與現實之間的變化和影響,魔術式地神出鬼沒﹐故被稱為“詩魔” 。並因他對古詩的深度了解, 非但能很自然地與古人神交﹐又從舊的古詩發掘新的美感,保持原來的意境而賦予活潑的新結構。

王曉蘭介紹洛夫是她在淡江大學的學長及老師,相識頗深。他現住溫哥華,已85 歲,仍創作不倦。自1954 年創辦《創世紀》詩刊以來, 出版詩集三十七部﹐散文集七部﹐評論集五部﹐譯著八部﹐著作等身。作品被譯成多種語言﹐是世界級的大詩人﹐並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她朗誦洛夫的 <西湖瘦了>:

十月﹐我走進她 / 走進她的內裡 / 走進她瘦瘦的笑容裡 / 她盈盈的眸子深處 / 她的確消瘦了很多 / 瘦得如夏日細細的蟬鳴 / 風﹐把柳條盪過去 / 正好纏住了她的腰 / 纏成一寸寸的秋

此詩纏綿委婉﹐把瘦西湖的柔美寫得極盡。瘦西湖是揚州的西湖,“ 西湖瘦了,美哉揚州!” 是洛夫對揚州文采之美的讚辭。而以此為詩名,真是神來之筆。  這首詩,也遊戲似地一再用 “瘦” 和 “細” 這兩個字,繪出一幅美女秋色圖,聲色柔媚,末了點出柳條纏住的細腰,情趣盎然。

接著馬平朗誦 < 郵票> :

畢竟知道彼此還活著 / 不管在風中,雪中 / 或各自的異地 / 遍插茱萸發現少了一人時的 / 久久無言中

別來無恙﹖ / 這一問便問了數十載 / 當年只說出關闖一闖 / 這一闖 / 便闖了個春花秋月何時了 

信上的郵票揭不得揭了會痛

此詩彌漫着滄桑意境。幾十年中許多台灣與大陸親人間因時局而音訊阻隔,但懷念關切不減,一句:“別來無恙,這一問便問了數十載“﹐“畢竟彼此還活著”,以及用 “郵票” 這麼小的東西為詩名,說它 “揭了會痛”,無法言喻的內心感傷,實在精采。

張象容朗誦  <微雲> :

棲於南山﹐那時﹐我曾與你伴游 / 我們都嚮往那一點輕盈﹐一點渺茫 / 飄然而去﹐不知所止

冷風揚起你晢白的臉﹐向大地投一抹微笑 / 光的投射﹐影的重疊 / 你飛過便帶走一天星月

超越時空的浩瀚 / 無心無慾﹐你已無所羈絆 / 只是你不願捨棄那群山﹐那危岩﹐即使—– / 高處不勝寒

世上沒有你的家﹐你該歸去 / 但你卻喜歡遨游﹐以無涯逐無涯 / 歷千古浩劫無損于你的貞潔﹐悠悠蕩蕩 / 如有清風擁抱明月 / 不羈﹐不朽﹐永恆的存在﹐真實的虛幻 / 無所生長﹐何從幻滅﹖

我恆向你仰望 / 哪裡有你的軌跡﹐你的實體﹖你只射我以逼人的光華 / 從虛無到虛無﹐正如我來自紅塵又歸向紅塵 / 向你仰望﹐蒼穹無際﹐你正把我引向無際

就這樣﹐我把自己燃燒 / 遠處的火﹐哦﹗那閃閃的光﹐我乃化為一縷煙﹐一片虹 / 本身沒有光﹐赤裸亦如我﹐謙卑亦如我 / 冉冉升起﹐我們同赴太陽的盛宴

象容說﹕也許因我近四年來的悲傷心境,第一次看到這首詩便極感震撼,幾乎淚下。詩中的  “你”,  “我” 到底何所指?詩中說, 生命美妙不可言但 “你終究會走”﹐“你飛過便帶走一天星月”,  “你該歸去” 卻又徘徊不去。虛幻和真實至此已分不清, 永恆,生命,幻滅,到底都是甚麼?再讀此詩三,四,五遍之後,卻愈來愈看到詩中瀰漫著人性的宗教感, 虛無,紅塵和永恆。最後的畫面:“你只射我以逼人的光華 . . . 你正把我引向無際 . . .我本身沒有光,赤裸 . . . 冉冉升起,我們同赴太陽的盛宴。”  把我們提升到靈的境界。

李大明朗誦 <邊界望鄉>:

說著說著 / 我們就到了落馬洲

霧正升起﹐我們在茫然中勒馬四顧 / 手掌開始生汗 / 望眼鏡中擴大數十倍的鄉愁 / 亂如風中的亂髮 / 當距離調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 一座遠山迎面飛來 / 把我撞成了 / 嚴重的內傷

病了病了 / 病得像山坡上那叢凋殘的杜鵑 /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 蹲在那塊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後面 / 咯血。而這時 / 一隻白鷺從水田中驚起 / 飛越深圳 / 又猛然折了回來

而這時﹐鷓鴣以火發音 / 那冒煙的啼聲 / 一句句 / 穿越異地三月的春寒 / 我被燒得雙目盡赤血脈賁張 / 你卻豎起外衣的領子﹐回頭問我 / 冷﹐還是/ 不冷﹖

驚蟄之後是春分 / 清明時節不遠了 / 我居然也聽懂了廣東的鄉音 / 當雨水把莽莽大地譯成青色的語言 / 喏﹗你說﹐福田村再過去就是水圍 / 故國的泥土﹐伸手可及 / 但我抓回來的仍是一掌冷霧

1979年深圳還是禁衛森嚴的邊界,詩人來此,看到 山巔,鄉野,水田,白鷺,雨水,杜鵑,聽到的是鷓鴣煙啼,廣東鄉音,春寒風聲,故國幾乎伸手可及,卻驚見 “禁止越界”的禁令,心中充滿的是一個軍人的強烈憤慨。 這首陽剛氣慨的詩令大明回憶起自己當軍人時的心情;洛夫是位軍中詩人,看來軍人與詩有不解之緣。在座另一位男士李克恭也甚有同感,談到當年在中印交戰的邊遠異地﹐大年除夕夜站崗時的百感交集,確是寫詩的心境 。李君善畫﹐可能更喜用畫筆表述。

李大明稍後並唸一段詩人洛夫談創作技巧的文章,大意是須先將一切打碎再重組成自己的語言。

李晨晨朗誦 <與李賀共飲>:

石破 / 天驚 / 秋雨嚇得驟然凝在半空 / 這時,我乍見窗外 / 有客騎驢自長安來 / 背了一布袋的 / 駭人的意象 / 人未至,冰雹般的詩句 / 已挾冷雨而降 / 我隔著玻璃再一次听到 / 羲和敲日的叮噹聲 / 哦!好瘦好瘦的一位書生 / 瘦得猶如一支精緻的狼毫 / 你那寬大的藍布衫,隨風 / 湧起千頃波濤

嚼五香蠶豆似的 / 嚼著絕句﹐絕句﹐絕句 / 你激情的眼中 / 溫有一壺新釀的花雕 / 自唐而宋而元而明而清 / 最后注入 / 我這小小的酒杯 / 我試著把你最得意的一首七絕 / 塞進一只酒瓮中 / 搖一搖,便見云霧騰升 / 語字醉舞而平仄亂撞 / 瓮破﹐你的肌膚碎裂成片曠野上﹐隱聞 / 鬼哭啾啾 / 狼嗥千里

請坐請坐﹐我要與你共飲 / 從歷史中最黑的一夜 / 你我並非等閑人物 / 豈能因不入唐詩三百首而相對發愁 / 從九品奉禮郎是個什麼官﹖/ 這都不必去管它

當年你還不是在大醉後 / 把詩句嘔吐在豪門的玉階上 / 喝酒呀喝酒 / 今晚的月大概不會為我們 / 這千古一聚而亮了 / 我要趁黑為你寫一首晦澀的詩 / 不懂就讓他們去不懂 / 不懂 / 為何我們讀後相視大笑

這首詩成熟,奔放,豪邁。以自認知己的資格邀請一千年前的鬼才大詩人共謀一醉,確是奇想。詩中非常靈活地引入李賀的長短詞,豪放不羈﹐與爾同銷萬古愁,此之謂歟。

當晚與會眾人熱烈交換意見﹐談到洛夫同情這位未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詩人﹐與他午夜神交的精彩聯想﹔形容詩人瘦得像一隻精緻的狼毫﹐藍布衫隨風湧起千頃波濤﹐語字醉舞而平仄亂撞﹐有聲有色﹐狂放而熱情,怎不教人擊節讚賞。

李克恭朗誦 <猿之哀歌> :

那一聲淒絕的哀嘯 / 從左岸 / 傳到了右岸 / 回聲﹐溯江而上 / 繞過懸崖而泯入天際 / 淚水滾進了三峽﹐頓時 / 風狂濤驚 / 水的洶湧怎及得上血的洶湧 / 她苦苦奔行﹐只為 / 追趕那條入川的船

軍爺啊﹐還給我孩子

這一聲 / 用刀子削出的呼喊 / 如千噸熊熊鐵漿從喉管迸出發 / 那種悲傷 / 那種蠟燭縱然成灰 / 而燭心仍不停叫疼的悲傷 / 那種愛 / 纏腸繞肚無休無止 / 春蠶死了千百次也吐不盡的 /

軍爺啊﹐還給我孩子

輕舟 / 已在萬重山之外 / 滾滾的濁流﹐滾滾的濁流之外 / 那哀號﹐一聲聲 / 穿越千山萬水 / 最後自白帝城的峰頂直瀉而下 / 跌落在江上甲板上的 / 那已是寸寸斷裂的肝腸 / 一攤癡血把江水染成了 / 冷冷的夕陽

克恭說﹐生命中有豪放爽朗,更有悲痛哀傷,而大多時候全屬無柰,絕非你我所能控制。這首詩像電影動畫似的, 立即將我們帶進李白那 “千里江陵” 三峽去,卻不許人感應絕美的山水,因為一上來便是 “那一聲淒絕的哀嘯” 逼得讀者喘不過氣﹐必須一口氣讀到底,看到聽到這人間肝腸寸斷,母子親情的慘劇﹐在自然界演出。本詩也引入春蠶,蠟燼,癡血﹐繪出更深層的聯想。

接着,杜丹莉朗誦兩首詩﹐首先是 < 煙之外> :

在濤聲中喚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 / 已在千帆之外 / 潮來潮去 / 左邊的腳印才下午 / 右邊的腳印已黃昏了 / 六月原是一本很感傷的書 / 結局如此之淒美 /  — 落日西沉

你仍然凝視 / 那人眼中展示的一片純美 / 他跪向你向昨日那朵美了整個下午的雲 / 海喲﹐為何在眾燈之中 / 獨點亮那一盞茫然 / 還能抓住甚麼呢﹖/ 你那曾被稱為雲的眸子現在有人叫作 /

其次是 <眾荷喧嘩>:

眾荷喧嘩 / 而你是挨我最近 / 最靜,最最溫婉的一朵 / 要看,就看荷去吧 / 就喜歡看你撐著一把碧油傘 / 從水中升起

我向池心 / 輕輕扔過去一粒石子 / 你的臉 / 便嘩然紅了起來 / 驚起的 / 一只水鳥 / 如火焰般掠過對岸的柳枝 / 靠近一些 / 只要再靠我近一點 / 便可听到 / 水珠在你掌心滴溜溜地轉

你是喧嘩的荷池中 / 一朵最最安靜的 / 夕陽 / 蟬鳴依舊 / 依舊如你獨立眾荷中時的寂寂

煙之外是洛夫詩中丹莉最喜歡的一首。她說﹕“左邊的鞋印才下午,右邊的鞋印已黃昏了。”  這是一種文字美學表達時間變換的極至表現。“那曾被稱為雲的眸子”, 是怎樣的一雙眸?令人冥想。從未曾聽過有人以 “書” 的映象來形容這暑夏將至的季節﹐如此感傷。煙之外,無盡的淒涼和哀傷,卻如此動人心弦﹐是無可取替的美。

<眾荷喧嘩> 一詩﹐在喧嘩的荷池中,有一支最靜最溫婉的荷,她的臉忽然紅了,竟驚起一隻水鳥,她獨立眾荷中的寂寂,引人入勝。這詩中有畫,有無比的美。

朱立立朗誦 <登黃鶴樓>  之一節:

俯身遠眺人 / 胯下﹐江水浩浩而東 / 夢一般在冬天棉被中翻滾的大江啊 / 我們心中的漣漪 / 都被你的險灘一一逼成了漩渦

江面如此明亮而又 / 如此陌生 / 千帆過盡 / 卻找不到一幅辨識的臉 / 只聞兩岸爭相傳誦﹕/ 。。。此處空餘

而樓永遠高不過鶴唳 / 鶴唳永遠高不過我們的憂愁 / 午後﹐我已預見 / 落日終將沿著你蒼涼的脊樑 / 滑下大雪即降的漢陽 / 但落日 / 永遠高不過你 / 青髮森然的頭顱

千百次日升日落 / 千百次樓起樓 / 當掌中的殘灰猶溫 / 一聲鶴唳 / 又驚醒了你宿夜不眠的燈光 / 一切沒有終止 / 也似乎從未開始 / 我們在此負手看大江滾滾 / 讓高樓 / 與廢墟去辯論 / 讓時間 / 歸零

千古聞名的樓,多少千古相傳的詩篇,在嚴寒將至﹑大雪即降的黃昏,當今詩人洛夫登上黃鶴樓,俯觀江水翻滾,一生一世對歷史家國的感慨,怎能不覺得心中原有的那點漣漪,陡然間被江心的險灘  “逼成了漩渦”﹖

看到的不是晴川歷歷漢陽春色, 而是令人驚駭的秋風和鶴唳﹗樓起了,會塌,再起,又再塌﹔今天,此地尚餘黃鶴樓,供人登高遠眺, 懷古思今,再來時,會否已一去不返?兩岸還在爭論不休嗎?  這無始無終的蒼涼,  “讓高樓與廢墟去辯論” 罷。

最後趙映雪朗誦兩首詩﹐第一首是 <子夜讀信> :

子夜的燈 / 是一條未穿衣裳的 / 小河 / 你的信像一尾魚游來 / 讀水的溫暖 / 讀你額上動人的鱗片 / 讀江河如讀一面鏡 / 讀鏡中的你 / 如讀泡沫

這是一首清晰可喜的小詩﹐午夜讀朋友來信的欣喜,充滿溫暖和喜悅。“ 燈是 一條未穿衣裳的小河,你的信像一尾魚游來 …..” 這畫面太可愛了。

第二首 <因為風的緣故>:

昨日我沿著小河 / 漫步到蘆葦彎腰喝水的方 / 順便請煙囪 / 在天空為我寫一封長長的信 / 潦是潦草了些 / 而我的心意 / 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 / 稍有曖昧之處 / 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

此信你是否能看懂並不重要 / 重要的是 / 你務必在雛菊尚未全部凋謝之前 / 趕快發怒﹐或是發笑 / 趕快從箱子裡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 趕快對鏡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嫵媚 / 然後以整生的愛 / 點燃一盞燈 / 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 / 因為風的緣故

<因為風的緣故> 是一首洛夫特別寫給夫人的詩﹐因為夫人說洛夫這麼多年寫詩﹐但是從來沒有為她寫一首﹐頗為不滿。當天洛夫生日﹐請了朋友來吃飯﹐夫人說如果不寫出一首給她的詩﹐生日宴就要取消。詩人無奈﹐獨坐書房苦苦思索﹐不幸靈感久久不來。

突然一陣風從窗外吹來﹐紙張都被吹亂﹐卻吹出了詩人的靈感。這首詩的題目就是﹕<因為風的緣故 >王曉蘭說此詩已被他們台灣的名音樂家兒子莫凡譜成曲,不久將正式表演。王曉蘭並展示洛夫所贈親筆寶墨條幅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供大家欣賞洛夫精湛書法。

眾人喧嘩也如荷, 認為 <因為風的緣故> 不會是初戀的詩,而是中年人的成熟情詩。也有人認為洛夫有點撒賴﹐拿  “風” 來作藉口。風是什麼呢﹖是生活中不可預料的變動﹐是我們人不可控制的意外﹐也是時間的轉移。“ 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 引起眾人笑談﹐覺得詩人也難免多少有出軌的感情﹐調皮地用風來推脫。“ 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生命無常,詩人要求夫人在他火滅之前,激動他的熱情﹐相親相愛。好一首情詩﹐我們等著聽莫凡唱這首父母親的戀歌。

我們沉迷在洛夫的詩境﹐融化在詩情畫意的世界, 與詩人一起詠歌夜遊。(會長 朱立立)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