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婆婆與我 (凌詠)

散文

德國婆婆與我

凌詠

就在那一瞬間,我更確定婆婆俱備了獨特超羣的眼光。前晚甫從修鞋店取回剛修好的皮包,翌日清早在 Trader Joe’s 買完東西付帳時,便聽到一位從未謀面的收銀員對我所拎的皮包發出由衷的讚美:「妳這皮包好漂亮喲 !」

記得三十多年前結婚不久後 ,婆婆提著這個盒子式的楕圓形皮包對我說:「莉玫,我看到這個皮包就想到她配妳最合適。」說是皮包 ,其實是一個硬殻的「夏日竹籃」, 因為盒蓋與盒身都是以細竹繁複縝密地編織而成,只有在頭蓋與身子接合的兩處,才用二吋寛的皮料把它們相連結。另外 ,小小的提把也是用皮料包裹着。記得婆婆把這份禮物遞給我時,特別指出皮料的厚實,同時指出釘合皮料與竹體所用的鐵片和釘子也是非常牢固耐用的。她很有信心地對我說這包包可用很久;果真,一用就用了三十餘年!每年夏天我拎著她時,她的明媚添加了我的風姿;不管生人 與熟識見了我倆一道,情不自禁地會對我倆多瞧幾眼,或毫不吝嗇地稱讚幾句。直到數年前因為繫扣子的鑻鑻脫落,我才將其陳列高架,當作一件展示品。後來,我曾四處尋覓另一個夏日籃:苦於在精品店也無法找到可以媲美的替身,靈機一動,就試著修修看罷!果不其然,當修飾好後重新帶她亮相時,便馬上贏得了眾多喝彩。這個極佳的寫照,說明婆婆承傳了德裔注重品質的特性。我不僅因耳濡目染,提升了對貨品的鑑賞力,還常因接收上等物品而樂在心頭。

婆婆很有藝術修養與天份,她的烹調技術也是一流的;她所做的各國口味都令人垂涎三尺。每每我們在她精心佈置的飯廳用餐,不但享受到上等佳餚,而她特意以鮮花及高等餐具來陪襯著她自製的桌布與餐巾,藉此營造出的氣氛,真是美酒美食,讓食客醍醐灌頂。而家人傾訴心曲,相互交流,其樂融融也。她的手巧,懂得縫紉,曾給我做了不少衣服。我成為她的媳婦不久後,她便捧著一塊花布料對我說,那是一塊存箱已久的上等麻料,因為尺碼不大,現可給我縫製一件無領無袖不及膝的貼身洋裝。我因愛那洋溢著喜氣的花色,就欣然答應。她還把這件衣裳加了裡子,以免因麻布擦摩皮膚會令我感到不舒服。從那時起,我每年夏天都不忘把她套上;每次穿她,每次口碑載道。這眾多的粉絲,那知這件衣服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布料更是半老徐娘上了四十了!然而這件洋裝如今依舊鮮麗光亮 ,一點也不起毛。德國人重質惜物的優點,在婆婆身上顯露無遺。

婆婆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認識公公的。那時公公被美國政府派至德國服役,而婆婆剛好是一名被美軍雇用的電話接線生。公公因被婆婆的甜美聲音吸引,邀請她一同去觀賞一齣歌劇;他們接著由相戀而互訂終生。大戰結束後,公公先返美,婆婆則隨後乘船來美與公公成婚。婆婆善盡妻責,不但把家裏整理得纖塵不染、把公公侍候的服服貼貼,還輔佐公公創業成功 。公公發明了一項電機專利,事後把它賣給了ITT,因此能在五十盛年退休而與婆婆周遊世界,一起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婆婆有著德國人勤勞樸實的性格,且恪遵德國人的高標準行事原則。她總是孜孜不息,刻苦耐勞,萬事做得盡善盡美。她曾多次半開玩笑地對公公說:「要不是因為嫁給你,否則我就會走入演藝界。」公公則幽默以應之:「是的,親愛的,那妳將會成為凱撒琳赫本第二。」此女星在電影裏經常扮演著具有堅毅性格的角色,因而深受婆婆仰慕。婆婆為了全心投入家庭而沒有開拓自己的事業,但她卻是一位不屈不饒、不折不扣的女強人。

婆婆有著濃厚的鄉土觀念,她曾唸道:「我雖不是個中國人,也不是個義大利人,但我認為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她剛來美時,公公重返柏克萊大學修習電機;婆婆為了讓公公專心讀書儘早拿到學位,便毅然決然地挑起養家餬口的重任。那時德國因戰敗物質非常欠缺,婆婆總在辛苦掙錢後,把省下的錢買些火腿和其他食品寄回家鄉,接濟親友。她並劍及履及地實踐了和其姊的互諾:「當父母老時,姊妳照顧爸爸,我來照顧媽媽。」她不僅把母親接至美國奉養,又陸續幫忙兄弟兩人移民來美;且在其弟晚年孤苦無依時,給予全方位的資助與照料。

公公至今已離世九年,婆婆在過去這一段單身時期,仍儘量過著獨立活躍的日子。2008 年夏天,她為全家及居住德美兩地的親戚籌辦了一個在義大利 Tuscany的家庭重聚。她選擇了一座可以賃租的鄉間古堡,有好幾個家庭來到那兒聚首。婆婆在每次她所安排的旅遊裡,總能挑到上選的歇腳處。這次也不例外,她替我們在古堡裡租賃到幾近十全十美的一戶。住在那兒,我們有幸地享受道地的Tuscany 風味:從陽台可眺望綿延不斷的向日葵園,而從古堡出來駛往其他景點時,會路經許多橄欖林和葡萄園。在抵古堡之前,我們曾在古城 Sienna 住了一宿。白天,我挽着婆婆的手臂,在既狹窄又斜陡的石板路上,上上下下地走著,進進出出了各式教堂。它們均是先由大師嘔心瀝血設計,再由各類工匠巧奪天工建造出的傳世之作。對於已逾八十的高齡婆婆能有如此這般的體力和興緻岀國旅遊,且獨挑大樑籌計一切,我深感欽佩景仰!2011 年,我們又由她安排去了柏林與 Dresden 兩地。在柏林時,她特意帶我們走過她曾夢想成為演員的那家戲院;在Dresden 時, 她帶我們去了她當年在躲炸彈之餘常與好友相約而至的一家餐館。不同的是,六十年前,她只能在與家人失散下寒傖地買一杯飲料;六十年後的那天,她卻是與子孫三代越洋重遊舊地, 享用「全家福」大餐。從婆婆那兒我理解到一條真理:一個人只要刻苦艱忍,善用才智,是可以白手起家,邁向成功幸福之路的。

婆婆有著德國人一板一眼的個性 ─ 難得的是,她也懂得自我調整。她從一個凡事要求苛刻的中年婦女蛻變成一位懷抱寛容的慈祥長者;晚輩們不但樂於親近她,且欲以回報。婆婆剛好出生於台灣的「九三軍人節」,母親則生於同年的中元節。有一年,陰陽兩曆的這兩天剛好撞在同一天,這或許解釋了我和婆婆的特殊緣份吧!我與婆婆溝通順暢又能和諧相處,夫君善盡孝道、疼愛子女,我多年辛苦經營的家是溫暖的、親密的。這個家足足滋養了我落地生根的念頭。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