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中文地名和譯名 (周勻之)

散文

有趣的中文地名和姓氏譯名

周勻之

有一次,偶然看到美、加傳統僑團舉行聯誼會的名單,除了知道羅省是洛杉磯,三藩市是舊金山,火奴奴奴是檀香山之外,有些地名竟然是我這個居美30年,也算得上是『老紐約』,而且還算是資深媒體人聞所未聞的。

打聽和查閱之下,才知道三旦寸是德州的聖安東尼奧(San Antonio),積彩是密西根州的底特律(Detroit),滿地可是加拿大的蒙特婁(Montreal)。早期有人把西雅圖(Seattle)叫做喜丫頭(加拿大華文作協會長徐新漢兄告以,先僑把西雅圖叫做舍路)。究其原因,是先僑多為廣東台山籍,地名自然就根據台山發音翻譯。就連紐約幾個區的地名,竟然也有不同的譯名。舉世聞名的Manhattan,在華文媒體上就有曼哈頓和曼哈坦之分,Brooklyn也有布魯克林和布碌崙之分。

而曼哈頓最早的譯名是民鐵吾,現在幾乎已經無人知曉。

當兩岸三地的華人不斷增加,華文媒體相繼在美國蓬勃發展之後,由於兩岸的習慣用語不同,對地名的翻譯也出現不同。例如離洛杉磯不遠的聖地牙哥(San Diego),大陸的媒體譯為聖迭戈。

早期在台灣坐過冤獄的一位前輩作家,在他的文章中,把他居美的聖地牙哥譯成生的哀歌。

來自台灣和香港的媒體,對同一個地方的譯名,也可大不相同,以舊金山灣區台灣移民和媒體所稱的奧克蘭(Oakland)為例,香港媒體譯為屋崙。舊金山附近聖荷西所在的Silicon Valley,台灣稱為矽谷,大陸叫硅谷。

溫哥華的衛星城市Richmond(里奇蒙),但有人將之譯為富貴門。

在我濫竽媒體時,最感困惑之一的是,很難還原華人的姓氏。台灣和大陸的拼音方式不一,但至少有律可循,而東南亞華人的姓氏,因方言的不同,真可說是五花八門。

以我的周性為例,台灣普遍用Chou或Chow,大陸用Zhou,香港用Chau,我還見過用Jhou,Jou和Chua的。

又以極普遍的張姓為例,台灣是Chang,大陸是Zhang,香港是Cheung,有的福州人用Tiong,我是無論如何想不到這會是中國人的張。

陳也有不同的拼法,台灣和大陸都用Chen,但香港卻有Chin和Chan兩種拼法,還有的陳是Tchen和Tan。

在台灣王是Wang,黃是Huang,但香港是王黃不分的Wong。台灣的劉Liu是香港的廖,香港的劉是Lau,台灣的廖是Liao。

在移民歷史上,還有紙兒子的情形,真實的姓和證件上的姓完全不同。

嫁給外族裔的女子,用了夫姓,除非已經知道她們的本名,否則真難還原到她們的中文姓名。

兩岸媒體對美國政治、演藝人員的譯名,也出入很大,對美國總統的譯名,台灣是採用美國新聞處的同一譯名,例如甘迺迪、尼克森、詹森、雷根等。而大陸和香港則有肯尼迪、尼克松、約翰生、強生和里根與列根。我在媒體工作多年之後,才知道香港媒體上的尊榮,就是台灣報紙上鼎鼎大名的約翰韋恩(John Wayne),有一年我到洛杉磯附近的Orange,原來那裡的機場就叫John Wayne機場,大廳裡還有一尊他巨大的塑像。

很多歐洲的漢學家,美國學者和政治人物,都有很好的中文名字。同樣地,很多中國名人,也有英文名字,有的很好記,也用的很妙,例如蔣緯國是Wego Chiang,但台灣前副總統蕭萬長的英文名字是Vincent Siew,這只有在平時隨時記錄下來,才能在翻譯和還原成中文時正確譯出。

紐約和洛杉磯都有很多韓國人,他們其實都有漢字姓名,但是要從英文還原成他們的漢字名字,因為發音的不同,又是一大難題。

 

1 comment to 有趣的中文地名和譯名 (周勻之)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