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燈下的故鄉(楊芳芷)

報導

天燈下的故鄉

楊芳芷

美國有線電視網(CNN)最近公佈:2013年值得民眾參與的新鮮事,全球總計有有52項。其中,拍照上臉書,名列第一優先;而到台灣平溪觀賞施放天燈,排名第八。

「今年2月24日(農曆1月15 日),正是蛇年首度月圓,亞洲多個城市民眾都會提燈籠放天燈,但以台灣平溪放天燈活動,最有看頭。」CNN推荐說。

每年元宵節,台北縣平溪放天燈,猶如南台灣的「鹽水烽炮」,動輒有數萬人前往參觀,熱鬧非常。

2008年10月回台探親停留時間,專程走訪了有「天燈的故鄉」之稱的新北市平溪,終能一償我多年來的宿願:即探訪我外婆的家鄉,也是我母親的出生地。雖然我小時候也來過,畢竟那是近半世紀前的事了。

我母親有兩個媽媽:一個生母,一個養母。生母一生都住在平溪,母親出生才13天,就被送給住在汐止的顏家撫養,但母親跟著養母姓林。記得小時候,我們稱平溪的外婆為「石底阿嬤」,汐止外婆為「汐止阿嬤」。

長久以來,我一直以為平溪以前叫「石底」,所以母親才讓我們叫平溪的外婆為「石底阿嬤」。現在才搞清楚,原來平溪區(編按:以前行政單位是鄉,2010年隨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而升格為區)位於台北縣東北方基隆河上游,東與瑞芳、雙溪相接;南與坪林毗連;北和基隆、汐止為界;西與石碇相鄰,面積約72平方公里。劃分為薯榔、菁桐、白石、石底、平溪、嶺腳、東勢、望古、南山、十分、平湖及新寮 12個村。全區屬於狹長的丘陵縱谷地形,平原稀少,舉目可見層峰翠巒,是一獨立且佈滿芬多精的綠色山城。

平溪外婆生有二男五女。外公做什麼我不知道,壯年就因疾病驟逝。外婆家境貧寒,只留下兩個兒子,也就是我的大舅、二舅,親自撫養。至於五個女兒,包括我母親在內,都送給在新北市境內不同的人家做養女。

我母親非常幸運,養父母對她疼愛有加。她出生13天就被送養,因此,終其一生,與生母十分疏離。台灣習俗,農曆大年初二女兒必須回娘家。我母親從來不願遵從習俗,在這一天回平溪去見生母。大概從我小學四年級起,就代我母親執行這項任務。

猶記得,每年大年初二早晨,母親就叫我穿上最好的衣服(通常是學校制服),單獨一人從汐止站搭往宜蘭線的火車,在三貂嶺轉車到平溪。外婆家就在火車站附近,我總在中午以前到達,午餐滿滿一桌年菜,大舅一家人和外婆同住,當然同桌吃飯。外婆總會給我一隻雞腿,飯後再賞一個紅包。下午再搭火車回汐止。有一年,大概是我初中的時候,因在火車上看書,錯過三貂嶺站轉車,但我並沒有因此急得跳車,還好整以暇的到下一站才下車,等待火車從終點站回頭時再搭乘。那時,小小候車亭除了我,闃無一人,但面對群山翠巒,我安然自在,心裡並不害怕。

這項代母親回娘家的任務,從小四起執行到進高中後才停止。之後,我母親自己照樣不回娘家,也沒有另派我姐或我妹代班,此事就這樣不了了之。後來多次聽母親說,每當石底有人來傳話說:「你老母病了」,她就發愁,不是擔心老母親的病情,而是擔心,萬一老母親因此有個三長兩短,必須回去奔喪,到時候她「哭不出來、沒有眼淚」怎麼辦?

母親和外婆長得很像,簡直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外婆話不多,印象中她很有「威嚴」,所謂「不怒而威」。我已不記得跟她有過什麼對話,讓我至今印象深刻的,還是她給我整整的一隻雞腿,及幾塊錢的壓歲錢。要知道,在那物資極端匱乏的年代,一年當中,只在這一天,我才可獨自享受到「整整的一隻雞腿」,這對一個小孩子而言,是多麼大的享受啊!至今刻骨銘心。

根據平溪地區老一輩人描述,天燈的施放始自清道光年間,福建安溪移民陸續到達十分地區開墾。因地區偏僻,常有盜匪騷擾聚落。村民於是避難山中,等危機解除後,才由村中壯丁於夜間施放天燈作信號,藉此通知村民返家,當時正是正月15日元宵節。後來時局雖然安定,「放天燈」活動卻保留下來,成為當地習俗。如今天燈的施放,象徵祈福納喜的活動,每年元宵節吸引數萬人潮參與盛會。

我小時候到平溪外婆家,從未聽人提及有「放天燈」的活動,也是這幾年才從媒體報導得知,所以至今沒親眼看過放天燈。2008年回台告知朋友想走訪平溪區,她欣然同意帶路,還強調鐵路平溪線是台灣碩果僅存的三條「觀光鐵道路線」之一。另兩條分別是集集線及內灣線。

40多年間不曾涉足平溪區,外婆與母親都在86高齡時辭世。大舅、二舅也作古多年。去平溪探訪前,只聽說我的二舅媽仍然健在,八、九十歲的老嫗了,還住在外婆的老房子裡。我已不記得外婆房屋地址,還是決定「隨緣」找一找這位幾十年不曾見面的二舅媽。

當天,朋友與我從台北火車站搭宜蘭線觀光火車在瑞芳站轉車到平溪。這列車由兩節像基隆至中壢之間通勤列車的車廂組成,車廂內乾淨明亮,寬敞舒適;朋友卻哇哇叫說,怎麼不是那種木造座位的老骨董車廂?列車長笑說,那種老車廂老早淘汰不用了。

火車車廂都變了,平溪我外婆的老房子還在嗎?抵達目的地前,一路上,我思緒洶湧,小時代母親回娘家的記憶鮮明,外婆的臉龐不時浮現著。猶記得,母親說,外婆終其一生,精明能幹, 80多歲時還掌管家中財務,每天趿著木屐,滴滴噠噠,親自到傳統市場買菜。直到她去世前,大舅、大舅媽每月所賺的工資,還分文不少地交給老娘親管。

菁桐是平溪線的終站,平溪是倒數第二站。這一天,朋友與我先到菁桐遊覽,參觀了有80年歷史的菁桐車站、昭和14年建造的太子賓館(原台陽俱樂部),並到一家名為「皇宮」(原是台陽媒礦員工宿舍,日式木造建築)的茶藝館品茶。之後,才意猶未盡地到平溪。

與兒時記憶中印象不同的是,平溪車站怎麼變成「高高在上」?不記得小時候出車站後要先下台階才能到外婆家。但是,我清楚記得,外婆的房子後院臨著溪流,溪流的另一邊就是山。

我居高臨下,站在火車站前往平溪街道瞭望,景觀與小時印象全然不同。但看見車站右邊不遠一排只有三、四百公尺長、約十多間房屋的街道,厝後正是臨著一灣溪流,溪流那邊就是山。我十分確定,外婆的房子必在其中之一,雖然這些房屋改建過,不是我記憶中的樣子。

我與朋友就順著這條街道走到街尾,不過十來間住宅而已,看到兩位中年婦人坐在厝前聊天。趨前說明來意,告知她們,我大舅、二舅的名字,要找他們的房子。婦人聽了,兩人不約而同手指同一方向說,「噢!達仔兄(我大舅的名字「林曾達」),厝前停一部機車的那間就是!」就在數十公尺外。我們正要走開,婦人又提起二舅媽的名字,說她正在街尾另一頭和人喝茶。

簡直不敢置信,從平溪站下車不過十來分鐘,我就找到了40多年已經不曾造訪的外婆的房子,及不曾見面、已八九高齡的二舅媽。儘管物換星移,人物全非,向二舅媽說明我是誰的女兒後,她一口咬定,我跟我母親長得很像!二舅媽思路仍舊清晰健談,在她家─我外婆的房子裡,不用我問起,她就細數我其他阿姨、舅舅們家族後代的近況。可惜我與他們數十年不曾來往,對他們實在太陌生了,完全無法產生連想,聽時不解,聽過就忘。我想,從我母親當年抗拒回平溪探望生母的那一刻起,平溪原鄉已成了她的不歸路,指派我大年初二到平溪探訪她母親,大概是試圖要維繫住這份已然生疏的親情。

外婆的房子已經在原址改建過,臨街大門從外表看是一樓,實際上是二樓。進門客廳右邊就有往樓下的樓梯。樓下客廳、餐廳、臥房、廚房齊全,還有一處寬敞的後院,臨著流水淙淙的溪流。房屋內部格局與我小時所見,幾近相同。可是在屋內,環顧四處牆壁,居然連一張外婆的遺照都沒有,內心不免惆悵!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小時候大年初二到平溪外婆家,總是細雨霏霏,因為是雨季。沒有熱鬧喧嘩的街道,沒有人來人往的車流,是個非常寧靜純樸的小村落。從來沒有料到平溪如今會成為熱門觀光景點,放天燈習俗變成國際性的活動。

其實,平溪也曾經有過繁華的歲月!西元1907年,平溪附近發現煤礦,而開啟了平溪的黑金歲月,使它搖身一變成為一座繁華的山城小鎮,平溪支線鐵路才因應而建,來此追逐發財夢者最多時曾高達數萬人。一、二十年前,在礦產減少、礦坑災變、國外燃煤進口等多重因素下,當地礦場紛紛關閉,平溪的繁華逐漸褪色,年輕人口流失,整個村落更顯寂寥。

不過,平溪自有它「天生麗質難自棄」的優勢。1992年4月,平溪被台鐵選定為「觀光鐵道路線」,自三貂嶺起至菁桐全長約13公里,停靠大華、十分、望古、嶺腳、平溪及菁桐六站,沿途經渾然天成的山澗水畔、經過高懸的鐵路、經過漆黑的隧道、更經過民宅和屋頂,加上煤礦遺址獨特的煤鄉風景,以及每年元宵節擴大施放天燈等活動,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人潮前往尋幽探勝。如今,平溪黑金燦爛歲月雖然遠逝,取而代之的「無煙工業」,卻為它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這次探訪,我不是其中旅人,卻也不想只當過客。重遊兒時地,我對它有了多一分的思親,及相當於尋根的情懷。畢竟,平溪除了是「天燈的故鄉」外,它也是我外婆的家鄉!(此文曾刊登於2/23/2013世界副刊)

 

(作者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fsMnYZ6FFRnlNZbfUmc0y42VEoFp/article?mid=83&prev=84&l=f&fid=1)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