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
他背著小書包,一路哼著歌下樓,我仔細一聽,竟是生日快樂歌。 這個愛哼哼唱唱的孩子,從小就對音樂很有感覺,這使得也愛唱歌的爺爺快樂無比,朋友笑說是隔代遺傳。 早在呀呀學語時,洗澡就是他們爺孫兩人「星光大道」,唱歌的時刻,小人兒也常常躺在小澡盆裡,很享受地不肯起來,口中更是咿咿呀呀不停地哼著歌,這也令一心希望他保持雙語的我,不停地思索著曾經教兒子唱過的兒歌,心想唱歌學語言是最好的教學方式,也就「揠苗助長」地在他還不會說話時,就對著他唱歌遊戲,當然最大的樂趣是我們,所得到「返老還童」自娛之樂。也因此如今才會如此不知「任重道遠」地,千里迢迢把他從美國帶回台北小住,成了台灣最小的「留學生」─回台學語。 這其實也是起因於去年有一天,當我聽到他在洗澡時,又哼起好熟悉的曲調時,使我有感而發的思考。 他生在美國,長在美國,不論聽到或學到的都是英語或西班牙語。我費了多少心血教他,也都比不上學校,教堂,褓姆,甚至電視或媒體有影響力。想起三十多年前我連哄帶勸要兩個兒子上中文學校學中文,兒子不情不願,勉強學習,總算學會說一口沒有洋腔洋調的國語,當年說是「捧媽媽的場去上學中文」,因為都是我開著一部可容納八人的旅行車,一路接著左鄰右舍的孩子們去上中文學校,才沒有讓英語一枝獨秀,而在二十一世紀中文熱的時代,他們也可以中西合璧,雙聲帶發音。 孫子沒有這樣的環境,他的母親不會說國語,父親忙於事業,只有到爺爺奶奶家時才聽到「外國語言」─中文。在他哼哼唱唱中我常一時想不起來是什麼歌?因為他還不會國語,自然也無法唱出完整曲調,後來細聽,哈! 竟然是:「造飛機」這首兒歌的調子。 更離譜的是,回到台北後,有一天,聽到貓王的歌唱, 他大聲歡呼;「爺爺’s song (爺爺的歌」)」,他也跟哼起了;「Love me tender 」這首老歌。 不論他是怎麼學會的歌唱,怎樣得來的充沛活力,他的好奇心與快樂天性,是讓我們再次享受童稚的純淨,也是讓我們笑口常開的泉源。 祝你四歲生日快樂,親愛的開文寶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