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威爾鋼(劉昌漢)

報導

成敗威而鋼

劉昌漢

──平心看拉斯維加斯「古根漢博物館」事件

拉斯維加斯的「古根漢‧愛爾米塔什博物館」(Guggenheim Hermitage Museum)的殞落是2008年藝壇的大事,是筆者介紹北美洲藝術博物館的「發現美術館系列」文章中,唯一論述已經不存在博物館的文字了。

去年11、12月,我兩度赴拉斯維加斯在內華達大學辦展和卸展,趁著工作餘暇,在「威尼斯人賭場酒店」熙攘往來繁忙的後現代式商業街探找古根漢存在過的印證,卻是船過水無痕,不留丁點兒痕跡。從眼見它起高樓,眼見它宴賓客,到眼見它樓塌了,《洛杉磯時報》將古根漢拉斯維加斯分館的興滅,喻作賭城速起速滅的婚姻,這一全球化搶佔市場的美術館經營方針的挫敗固然有多方面原因,卻無疑是一部沉緬名牌迷思的當代啟示錄,值得政客、財閥、藝術行政人員和藝術家共同思考。

成立於1937年,總部設在紐約第五街的「古根漢基金會」(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是著名的「古根漢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上層機構,是世上最早引入「文化產業」概念,在博物館業獲致巨大成功者,長期位居私立博物館龍頭角色。

2000年7月,「古根漢基金會」與俄國聖彼得堡「愛爾米塔什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合作,拓展其無界線博物館主張,古根漢館長Thomas Krens、愛爾米塔什館長Mikahil Piotrovsky及俄羅斯聯邦文化部部長Shwydkoi共同簽署了合作協議,具體要項是在2001年10月在拉斯維加斯設立「古根漢‧愛爾米塔什博物館」。展覽館硬體係由普立茲建築獎得主,荷蘭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設計,他的建築名作包括外型像兩個巨大的Z字交纏一起的北京CCTV中央電視台,還有去年贏得台北藝術中心設計競圖,國內朋友對他應不陌生。

庫哈斯將空間屬於威尼斯人賭場酒店物權的博物館場分成兩部分,其一是7,660平方英尺的古典展區,首展標題為「傑作與大收藏家:印象派畫家和早期現代主義繪畫──來自愛爾米塔什與古根漢博物館」,突出藝術品與收藏者的關連,收藏家的鑒賞力,以及名牌展覽館強烈的行銷企圖。其二是膩稱「寶石盒」、更大的63,700平方英尺正方形當代藝術臨時展覽空間;事實上「寶石盒」彷如強力媚俗的拼調雞尾酒,以多媒體、視頻和高科技呈展炫效,更像似商展會場或娛樂場域。

「古根漢博物館」網站在2001年宣稱,新開幕的拉斯維加斯分館為「21世紀館」,不幸是它揭幕正逢九一一恐怖襲擊後一個月時間,藝術界受到嚴重影響,似乎預示了沙漠明珠前途蒙塵的命運。它的古典部分運行了7年,舉辦過10項展覽,雖然吸引了超過百萬觀眾,仍然於2008年5月13日關閉。「寶石盒」壽命更短,僅在開幕15個月後即告夭折,其唯一展示是「摩托車藝術」,隨後該場所被庫哈斯改造成更符合實際的「歌劇魅影」劇院。

庫哈斯一貫否定建築的永恆性,認為21世紀的城市只活在現在,沒有過去,也不在乎未來,巧合是古根漢─拉斯維加斯正好無情的印證了自己的論述。博物館消失後,賭城的藝術夢僅餘一街之隔的「巴拉吉歐藝廊」(Bellagio Gallery of Fine Art),以商業氣息濃厚的精品店形式回應周遭聲色犬馬的紅塵世界。

回首古根漢的成長歷史,相對以收藏美國藝術聞名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The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以對現代主義文化關注與收藏著稱的「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古根漢博物館」起始於一個明確的美學觀:「藝術中的非具象」(non-objectivity in art)。創建者所羅門‧古根漢(Solomon R. Guggenheim)生於19世紀美國一個靠煤礦工業致富的猶太裔瑞士家族,家族收藏許多古代大師作品,熱心藝術贊助。自1929年開始,他有系統地購買了大量康定斯基(Kandinsky)、蒙德里安(Mondrian)等非具象藝術家的創作,奠定了豐富收藏。1937年成立「所羅門‧古根漢基金會」,目的為了「藝術上的促進、鼓勵和教育,以及啟蒙大眾」。1939年古根漢在紐約曼哈頓東54街租下一個汽車展示室,在建築師William Muschenheim協助下改造成為臨時展覽空間,命名「非具象繪畫博物館」(The Museum of Non-Objective Painting)。

1943年,為滿足日益繁忙的館務需求,基金會決定建立一個永久性建築,容納藏品和舉行活動,並且為求更寬闊的藝術視野,捨棄了非具象的侷限性,而將收藏擴及至具象領域。新的「古根漢博物館」選擇了美國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負責設計,於1959年10月21落成開放,為一單純曲線組成的封閉結構,為安排博物館設施、展覽展示和藝術的審視與思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新可能。

所羅門的兄弟班傑明‧古根漢(Benjamin Guggenheim)歿於1912年的鐵達尼船難,其女佩姬‧古根漢(Peggy Guggenheim)與歐美藝文界關係密切。1976年佩姬把自己的藝術收藏及容納藏品的義大利威尼斯豪宅作為遺產贈送「古根漢基金會」,威尼斯的「佩姬‧古根漢收藏館」(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正式成為博物館一部份,紐約與威尼斯的聯手,促使了古根漢日後的國際發展路線。1992年紐約主館建築進行重修,並增加了一幢新樓,以增添全面的展覽空間;同年「古根漢SOHO」在曼哈頓下城開幕,增加了將近2,700平方英尺的當代多媒體藝術展覽空間。

基金會以眾多管道實現國際文化交流合作的使命:如在歐洲、亞洲、澳大利亞的巡迴展覽同時,把歐、亞、非洲和南美洲藝術珍品借到紐約展出;或者在其他國家建立新古根漢美術館等,它的國際化形成了與其他藝術機構最大的路線區別。

1997年德國「柏林古根漢」(Deutche Guggenheim Berlin)、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Guggenheim Museum Bilbao)相繼建立。德國「柏林古根漢」是古根漢和德意志銀行合作產物,設在柏林歷史性的私人展覽空間內。「畢爾包古根漢」是把畢爾包市改造成大都會的長遠計畫之一,由巴斯克政府出資興建,古根漢管理,蓋瑞(Gehry)設計的博物館建築被譽為是一傑作,除了外表出色的變化外,內部設有專為當代巴斯克和西班牙藝術家提供的展廳,為和在地藝術培養特殊關係提供了有利條件,更且成功帶領了城市轉型,戲劇化地顯示了古根漢實現其收藏和展示我們時代的藝術的能力,成為古根漢世界事業的成就樣版。

在複製文化當道的今日,藝術博物館成為一種文化商場,像麥當勞,作為一個行銷品牌,古根漢野心勃勃,以不斷開設分店的擴張方式,形成從博物館到博物館群連鎖經營的模式,難免使人對於文化包攬產生「一言堂」的憂慮。古根漢扮演投資經紀人角色,以制度化,從中心到地方的貸款交流控制質量,以名家建築師設計,名畫互通有無「招徠」,用旁人的錢下注擴充藝術帝國,從中分享盈利,這種沒有風險的遊戲,其全球化策略成為世界博物館領域不容忽視的趨勢;它傾銷西方消費文化、普及,也貶低了藝術品味。根據《紐約時報》2002年報導,在里約熱內盧專案開發期間,作為名稱使用的許可費用,古根漢獲得兩千萬美元利潤。相對於一心短線操作,想借「名牌」加持,希望立刻看到文化成果的發展中國家,古根漢的手段具有威而鋼的吸引力。長期來古根漢積極謀求世界戰略的發展,從義大利、德、西、立陶宛、奧地利、墨西哥、巴西、日本、臺灣、新加坡……,2006年7月又與阿布扎比政府簽訂合同建立分館,預計2011年開幕。它的分館企劃與短期展場,我目前手頭積攢之資料已有26件,問題是其帶動風潮的文化夢想是否真如宣傳那般美好?

「古根漢─拉斯維加斯」閉館的導火線起因於經費短缺,在此之前,包括紐約的本館,古根漢已經裁員「度小月」一段時間了,但是消息宣佈仍如引爆一顆震撼彈,立刻在文化界引起一片討論,原來龍頭老大不是無往不利,也有失手情況。評論家責備古根漢純粹看見拉斯維加斯每年超過3,500萬遊客商機的海市蜃樓,以之視為理想之地:「我們相信未來拉斯維加斯會有文化遊客,可惜目前沒有立刻發生」;或者怪罪將非營利博物館安置在以營利為目的娛樂場範圍,使它難以籌集支持款項;也有人認為「它是平凡、二流的陳列組合,一個箱子在別人的大廈裡,參訪是難的……」;當然,在地城市本身不事藝術生產也是原因。

儘管古根漢死鴨子嘴硬,宣稱拉斯維加斯分館達到了預先決定的七年目標,但是閉館顯露的問題,起碼當初期待持續的增長和未來文化交流幻夢的破碎已無可掩飾。

我曾向任職台中市文化局的朋友詢問台中古根漢失敗的始末,答案包括政治與經濟各方面。面對一場文化豪賭,台灣曾經坐上賭桌,尚未開始,賭局便已散場,究竟是幸運抑或不幸?成敗威而鋼,藝術的短程目的或可借助外力刺激收一時成效,然而長遠來看,如果不懂文化固本,依賴買辦虛擬的統籌,一心追趨世界「大同」,災難絕對比關閉一個知名博物館更大。

 

(原載於《藝術家》雜誌2010年3月號)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