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都 (張純瑛)

散文

帝國之都

張純瑛

假若,神力可以讓你穿梭時空,進入古代一個月,你會選擇駐足哪裡?長安、洛陽、羅馬、雅典?

愛爾蘭名詩人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選擇拜占庭(Byzantium),其實正確發音應為比占庭)。他在《一個景象》(A Vision)裡寫出對拜占庭的嚮往﹕「我願回到查士丁尼大帝啟用聖蘇菲亞大教堂與關閉柏拉圖學院稍早前的拜占庭…我認為早期的拜占庭,史上可說空前絕後,彼時宗教、美學和實際生活合而為一,建築師與藝匠以金雕銀飾向群眾傾訴。畫家、馬賽克工匠、金銀藝匠、為聖書彩繪圖案者,幾乎沒有個人差異…」

葉慈當然不能回到六世紀中葉的拜占庭,但要一窺拜占庭帝國的榮光丰韻,並非難圓的憾夢,今天叫做伊斯坦堡的土耳其第一大城,眉目間依稀留有拜占庭舊日紅顏,加上爾後鄂圖曼帝國的踵事增華,帝都大氣泱泱尤勝第六世紀。

* * *

巡禮伊斯坦堡前,必須對締造其豐功偉業的地理形勢與歷史淵源有基本瞭解。

被東南歐與土耳其北部包圍的黑海,船隻必須通過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瑪爾瑪拉海,再航過達達尼爾海峽,南下愛琴海與地中海,出大西洋。伊斯坦堡正扼住博斯普魯斯海峽南端的咽喉,隔著海峽與小亞細亞相望,利於殖民、貿易、文化交流,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腓尼基、希臘等不同民族先後遷來殖民。西元前667年,拜占斯國王下令建立拜占顯(Byzantion)殖民地,後稱為拜占庭。

西元324年,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贏得勝利,結束羅馬帝國內戰,鑒於拜占庭形勢險要,鄰近亞洲,遂於西元330年將拜占庭改名「新羅馬」,定為羅馬帝國新都。然而,人們更喜歡稱呼新都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乃至成為官方的正式名號。

西元395年,狄奧多西大帝駕崩,兩個兒子各自稱雄,羅馬帝國於焉分裂為東、西兩政權。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占庭帝國,文化上深受希臘影響,宗教上敬奉東正教,與信仰天主教,依循拉丁文化的西羅馬漸行漸遠。日爾曼族於476年亡覆西羅馬,東羅馬仍屹立東方。期間曾被領導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威尼斯軍隊攻佔,成立天主教拉丁帝國。五十七年後威尼斯人遭到驅逐,東羅馬帝國中興重生。

1453年,崛起於小亞細亞的鄂圖曼土耳其人,在年僅二十一歲的軍事奇才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領下,以五十三天時間攻下君士坦丁堡,方為東羅馬帝國悠悠千載劃下句號。

鄂圖曼帝國極盛時期縱橫歐亞非三洲,固一世之雄,然而終難跳脫成住壞空的帝國宿命,日趨沒落。十九世紀展開歐化運動仍無法振衰起弊,抵擋西方列強的覬覦。第一次世界大戰選擇與德國結盟,雙雙戰敗後更成俎上魚肉。

穆思塔法‧凱末爾‧阿塔圖克領導革命,廢除蘇丹帝制,改行民主,1923年成立土耳其共和國,將首都遷往國土中心位置的安卡拉。1930年行文世界各國,要求棄稱西方人習慣的君士坦丁堡,而以土耳其語的伊斯坦堡為正式名稱。

* * *

一千六百年來,古城歷經帝國嬗替,屢成下列帝國權力重鎮﹕

 1.羅馬帝國(330-395)

 2.前東羅馬帝國(395-1204)

 3.拉丁帝國(1204-1261)

 4.後東羅馬帝國(1261-1453)

 5.鄂圖曼帝國(1453-1922)

當這些帝國聲勢鼎盛時,好大喜功的一眾皇帝、蘇丹延攬歐亞一流的巧匠、藝

術家、建築師,打造宮殿、教堂、清真寺,精雕細琢,堆金砌玉,爭競奢華之能

事。雖然兵家必爭的樞紐地理,為古城帶來不絕的戰火洗禮;位於地震斷層帶上,屢遭大自然浩劫;但是石材建料經得起滄海桑田,至今城內仍是處處巍峨古建築,展現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眩目風格。

古羅馬遺蹟

君士坦丁大帝戰車競賽場,四世紀時模仿羅馬的Circus Maximus競賽場而建。原長450米,寬130米,遙想當年戰車轔轔,其上武士羽冠與皮鞭競揚,快馬四蹄翻飛,幾欲騰空而起,激揚黃沙蔽天,十萬觀眾瘋狂叫著加油,如驚雷滾動天空,該是何等振奮人心的大場面!場邊那些搜刮自羅馬帝國征服之地的戰利品,諸如神祇、帝皇、英雄的青銅塑像,幾乎也要轉動他們的頭顱,追看誰得頭籌。

彼時羅馬帝國所向披靡;孰料1204年十字軍佔領古城後大事劫掠,最有名的是四匹青銅戰馬被奪去裝飾威尼斯的聖馬克教堂,可謂一報還一報。千百年來,戰車跑道已為其他建築物盤據,跑道圍繞的中心,今天闢為蘇丹阿梅特廣場,只剩下三樣舊物,餘光迴照著古羅馬的強勢﹕

       1.埃及方尖碑,狄奧多西大帝從埃及神殿搬來,估計有三千五百年歷史。

     2.蛇形碑,原是西元前五世紀希臘慶祝戰勝波斯打造的三蛇頭拱立金盆雕像,

        君士坦丁大帝奪自希臘的阿波羅神殿。目前只見基座的蛇身。

       3.君士坦丁柱,建於330年,底部的圓盆傳說是聖母為耶穌洗腳所用。

前東羅馬帝國古建築

聖蘇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名字寓有「神聖智慧」之意。建於532至537年,爾後一千年是世界最大的教堂,直到1575年才被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大教堂趕過。鄂圖曼帝國統治期間,將教堂改為清真寺,以灰泥掩蓋原有的聖經故事壁畫,而以可蘭經文書寫於穹頂和壁上。1934年改為博物館,移去部份灰泥,露出原來金箔與馬賽克瓷片貼出的基督和其他聖徒畫像。

圓頂高聳,拉拔出懾人的氣勢,聖蘇菲亞大教堂讓人驚嘆西元六世紀的拜占庭帝國就有如此高超的建築知識與技術。可惜內部沒有雕塑,壁畫簡單,與歐洲其他著名教堂相比顯得空洞了些。

聖蘇菲亞大教堂頂著藍天,同樣建於西元六世紀的地下蓄水池則深藏地下,是旅遊伊斯坦堡的意外驚喜!它非狹窄惡臭的地下水道,進去的人無不瞠目結舌,簡直就是一座地底神殿嘛!由336根高達九米的石柱撐起,分為12行,每行28根。幽微燈光自柱底朝上照射,明暗之間隱現的排排石林,神秘如夢幻。

最特殊的兩根石柱,底部有巨大的美毒殺(Medusa)女怪頭像,一倒置,一橫放。希臘神話裡的美毒殺,頭髮是無數的小蛇,看到她的人立刻化為石頭。為何兩根石柱的基座是美毒殺頭像?眾說紛紜,有一說是為鎮邪起見。

這是東羅馬帝國修築的數百座蓄水池中面積最大的一處,蓄滿水時有八萬立方米的容量,現在水位不過膝,黑色鯉魚悠游池中。昔日並有配套的渠道自城北十九公里的樹林引水灌注,工程浩大,福澤民生。

拉丁帝國留痕

威尼斯人統治古城五十七年,破壞多於建設,最令人扼腕的是將許多珍貴文物劫掠回威尼斯,造成古都滿目瘡痍。

由於金角灣以南沿海的歐洲地段發展已達飽和,威尼斯人便朝金角灣以北的歐洲地段開拓,在那裡可以看到拉丁帝國的留蹤,例如1233年建築的聖保羅天主教堂。

後東羅馬帝國名勝

1348年建在小丘上的嘉拉他塔,最宜看日落。(張純瑛提供)

1348年建在小丘上的嘉拉他塔,最宜看日落。(張純瑛提供)

後東羅馬帝國最著名的建設,大多位於金角灣以北傍水的嘉拉他地區,包括當時住在那裡的熱那亞人修築的城牆、城堡、住宅,可惜目前只有嘉拉他塔完整地保留下來。

1348年建在小丘上的嘉拉他塔,又名基督塔,頂端開放給遊客鳥瞰市區。最好的登塔時間是日落前半小時,佔好位置,就可好整以暇地欣賞金角灣熙攘來往的船隻,與嘉拉他橋上川流不息的車輛,呼應出的一派繁榮。看著紅日悠緩下墜,終於為遠處市區參差的房舍吞噬。灰濛暮色中,對岸無數古老壯觀的清真寺紛紛亮起明光,播出呼喚晚禱的誦經聲,一座座火箭模樣,舊時呼喚民眾朝拜的喚拜樓尖塔,彷彿舉臂伸向雲天祈求天聽,古城沐浴在聖潔氛圍下,這次第,即使是非穆斯林教徒的我們,也為之動容。

跨越金角灣的嘉拉他橋,完工於1994年,橋面可行汽車、電車,也有寬敞的人行道。橋底建有商店、餐館、步行騎樓,非常別致。

鄂圖曼帝國風華

1394年,鄂圖曼帝國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狹處(寬僅660米)的亞洲岸上建築安納托路(Anadoluhisari)碉堡,旨在扼阻黑海周圍的熱那亞殖民勢力南下支援東羅馬;1452年,穆罕默德二世又於歐洲岸邊,以四個月時間閃電般樹立規模更雄峙偉岸的如梅利(Rumelihisari)碉堡。熱那亞援軍若能幸運逃脫第一道關卡,尚未來得及額手稱慶,第二道關卡的守軍正好整以暇調整巨炮,準備開火。於是,久等不到援軍的君士坦丁堡,只有無奈地落入鄂圖曼帝國手中。

自嘉拉他塔觀賞金角灣與嘉拉他橋。對岸蘇丹阿魅舊城區滿佈大型清真寺。 (張純瑛提供)

自嘉拉他塔觀賞金角灣與嘉拉他橋。對岸蘇丹阿魅舊城區滿佈大型清真寺。 (張純瑛提供)

兩堡仍然存在,如梅利碉堡尤其值得參觀。風雨侵蝕為它烙上歲月滄桑,有些地方雜草蔓生,然無損古堡雄姿,居高臨下俯視滔滔南流;不遠處宛若橫空長虹拋向亞洲,是以征服者蘇丹穆罕默德(Fatih Sultan Mehmet)命名的大橋,跨海越洲的氣勢格外彰顯昔日少年英雄的凌雲壯志。

二十一歲少齡攻下千載古都,穆罕默德二世不是只會馬上得天下的一介武夫,他睿智有為,戮力建設年邁老大,趨於沒落的君士坦丁堡,其中一項振興商業措施就是設立大巴紮(大型室內商場)。 歷經數百年修建擴充,至今內設四千家商店,販賣地毯、珠寶、皮製品、土耳其特產等。店舖鱗次櫛比縱橫交織如同迷宮,真是巴紮一入深似海,觀光客無不走得筋疲力盡,直到打烊方才離開。

托卡比(Topkapi)皇宮建於穆罕默德二世入主古都九年後,隨後四百年成為鄂圖曼帝國權力重鎮。無論蘇丹接見使節的大廳,還是后妃居住的後宮,抑或可以躺著看書的圖書室,甚至供應四千人鐘鳴鼎食的大廚房,俱為道地的回宮風情,淳樸寬朗中別具大氣。它位於金角灣與瑪爾瑪拉海相會的岬角上,可以遠眺博斯普魯斯海峽,遼闊海天盡入眼簾,當使鄂圖曼帝國的世代統治者運籌帷幄其間而躊躇滿志。

宮內展出眾多皇家珍藏,最富盛名的是「湯匙匠鑽石」,重達八十六克拉,四十九顆小鑽在週遭鑲成兩圈,每粒約四克拉重,璀璨光華宛若眾星拱月。傳說某湯匙匠以三根湯匙代價,向不識貨的拾到者買下此巨鑽原石。另外一項鎮宮之寶,是金製刀柄鑲嵌三顆碩大如鵪鶉蛋翡翠的匕首。

宮內也收藏了一萬七百件中、日、土瓷器,尤以白底藍花的中國瓷器為大宗,自晚宋到明清皆有,體形碩大,花色高雅,陳列於一長串御廚房內,見證彼時東西文化交流的盛況。

清真寺之城

穆罕默德二世為了籠絡異族異教,予以各族相當大的宗教自治權;然而,許多東羅馬時代興建的教堂仍被改為清真寺,歷代蘇丹又營造新的清真寺。從十五世紀迄今,古城共有2691座仍在使用的清真寺,數目之多與規模之大,是我到過的其它穆斯林國家如埃及、約旦難以望其項背的,其中以藍色清真寺最為出名。

它是蘇丹阿梅特一世1609年下令建造的御用清真寺,面向聖蘇菲亞大教堂,頗有一別苗頭的意味,層層圓頂如同蛋糕的造型也頗相似,隔著寬敞花園的綠茵錦卉遙相對望,為伊斯坦堡烘托出雍容貴氣。

中心穹頂高43公尺,直徑23.5公尺,三十四座半圓頂如瀑布遞降圍繞周遭。中心圓頂底部有二十八扇玻璃窗,周圍大的半圓頂底部也有玻璃窗,將天光引入聖殿,猶如天啟神旨。牆上有兩百片以上的彩色玻璃,豐美華艷;也鑲嵌了兩萬多片手工製造的瓷磚,以工筆彩繪精巧繁複的花葉果實圖案;可蘭經文自然不能少,阿拉伯文字本身就富於線條變化,猶如圖畫。因為瓷磚以藍色為主,贏得「藍色清真寺」別號,但它的富麗堂皇豈止一色?直將仰頭觀看的遊客震撼得啞口無言。

老市區處處可見年代久遠的清真寺,每一座皆雄偉肅穆,唯一的外觀區別在於舊時御用的藍色清真寺有六座火箭模樣的喚拜樓尖塔,其它清真寺僅有四座。伊斯蘭教要求教徒一日禱告五次,每到禱告時辰,神職人員就會爬上喚拜樓向四方呼喊,提醒信徒;如今以擴音器取代口喊。

觀光客進藍色清真寺不需包頭巾,但必須脫鞋放在寺方提供的塑膠袋內提著,所以,切記別穿有洞的襪子,避免見笑於其他遊客。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