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萊比錫 (麥勝梅)

散文

相遇在萊比錫

麥勝梅

火車到了終點站,乘客們略略打整自已的衣物然後神色自若地紛紛下車。夾在人潮中,我步出月臺,到了歌德稱之為「我的萊比錫」和「小巴黎」的城市。注視著那寬闊的大廳和三層時尚華麗的商店和餐廳,美輪美奐,果然沒有虛傳。建於二十世紀初的萊比錫火車總站曾經是歐洲境內最大的盡頭式火車站,改建後對於我來說,不失是一個相見談心的好地方。

任何城市之所以被篩選和讚嘆都和它的氣質和記憶有關。萊比錫,宛如二百多年前歌德所說的,以小巴黎的繁華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去培育她的市民。同樣的,藉由她的市民,散發著文學音樂藝術的異彩,招攬無數慕名而來的訪客,他們因為仰望這些身影而眷戀著這個陌生的城市。

萊比錫,一個復甦中的商業大城、博覽會城、大學城、書城和音樂城。這裡孕育了哲學家尼采、詩人歌德、音樂作曲家巴赫和學術精英的萊布尼茲等人,最令人注目的要算當今德國女總理默克爾,她的物理碩士及博士課程都是在萊比錫大學完成的。追源溯始,萊比錫大學成立於1409年,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著名的學者如蔡元培、周培源、林語堂、辜鴻銘也曾先後在此求學過。

在萊比錫與卓越的人影相遇,近百年前的光景彷彿又倒流回來。

蔡元培和周培源都是在中國近代史不可忽視的名字,蔡元培是一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同時也是近代民族學研究的先驅。他於1908年至1911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哲學、文學、文明史和民族學。周培源,理論物理學家、流體力學家。和蔡元培先後曾任清華、北京大學校長。令人注目的辜鴻銘,則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宛如一場精采的個人嘉年華會,他自稱「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曾任清廷外交部侍郎,又是民國初年的北京大學教授,著作有《中國的牛津運動》,《春秋大義》等流傳於世。

林語堂於1923年獲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他在耶拿和萊比錫的遊學故事同樣令人神往。曾在自傳中稱,深愛歌德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和《詩與真理》,也說過他更傾心於海涅的作品,尤其是海涅的的政論文字,然而並沒提到歌德的《浮士德》,他是否也錯過了在那兒體驗歌德筆下的「故事現場」萊比錫奧爾巴赫酒家(Auerbachs Keller)呢?

出了火車站大門,對面直走就是市中心,朝這方向走去,目光所及盡是老建築重新翻修或是新建築拔地而起,展示了城市欣欣向榮之景象,給人更多的漫遊興緻,頓時加快了腳步,我像獵人般狩獵景點。

舊市政廳大樓位於在老城廣場的中心,建於1577年,據說是由當時的萊比錫市長皮耶魯尼斯羅特設計的。從外觀來看,文藝復興風格的大樓共分三層,因為太工整而顯得莊嚴肅穆。 再看最下面是圓柱支撐的拱廊,設了一些賣紀念品商店和餐廳,人在拱廊下漫步,倒是可以遮風避雨。屋頂上還建有6座高閣樓,閣樓中間,幸有一高聳的鐘塔搭配才不顯得單調。舊市政廳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毀,重建後改為一座市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內陳列著1823年的城市模型等資料和被戰火燒壞教堂的聖像等,樓上還有特別展室。

舊市政廳後面是集市廣場,廣場上有一座塑像,就在華麗的老貿易大樓前,在那兒我巧遇年輕時代的歌德。我們凝視對方,他彷彿在問可否還記得他在萊比錫寫了那些抒情詩,一時之間,我見到他用戀人的名字《安內特》給他詩集取名時悠然自得的神態。

如果細讀《安內特》和《新歌集》詩集中,自然發現有好些是抒發他對安內特的戀情,甚至在1768年寫的《情人的脾氣》牧歌劇中,也把他自己對戀人的嫉妒寫進故事情節去了。

跟隨著年輕的歌德的足跡,我步行到著名的曼德勒拱廊Mädlerpassage,曼德勒拱廊位於集市廣場的南面,與老貿易大樓遙遙相望,看來和其他大城市的高擋購買中心沒兩樣,直到走到地下室的一家叫奧爾巴赫酒館小酒館前,見到兩座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一座沉思的浮士德和張牙舞爪的靡菲斯特雕塑,另一座是精靈卻又醉生夢死的學生們雕像,真叫人心靈震撼 ! 原來此處便是我要尋找的浮士德故事現場啦。

酒館離萊比錫大學不遠,許多大學生課餘時間都喜歡在那兒喝酒作樂,當時小有名氣的歌德是這裡的常客。在聊天喝酒之中,他被古代傳說深深地吸引住了,例如說「魔鬼騎橡木桶出遊」的傳說, 或者那些離群索居的巫師、巫婆、煉金士,經常在地下密室的地方舉行秘密聚會,一起喝具有魔力的飲料,從而延長壽命甚至長生不老…。

作為文藝青年,歌德便開始搜集民間故事。顯然,由這一刻起,充滿詭異的魔鬼和出賣自已靈魂浮士德的人物雛形已經開始萌芽了。這個浮士德騎酒木桶的學生酒窖,終究在他離開萊比錫八年後成為詩劇《浮士德》的一幕場景。

在歌德的《浮士德》問世之後,奧爾巴赫酒館的名氣高漲。在二百多年後,對這個酒館充滿了好奇的人仍然很多,只要到了萊比錫,首先就要打探奧爾巴赫酒館的在哪兒,像我這般。

繞著了集市廣場一圈,想到湯瑪斯教堂就在市中心附近,我帶著尋寶之目光走到教堂前來。

萊比錫湯瑪斯教堂,一個巴哈擔任管風琴手及聖詩隊的領唱指揮整整有27年之久的地方,以及一個巴哈長眠於此的地方。

巴哈的音符是德國巴羅克音樂風格的精華。

巴哈出生於1685年德國中部圖林根州小城艾森納赫一個音樂世家,十歲時父母雙亡,從此寄居於長兄家和接受職業音樂家叔叔們和長兄的音樂薰陶,十四歲時,就讀於呂內堡(Lüneburg)的名校聖米迦勒學校兩年 畢業後到威瑪城就業到柯登擔任宮廷樂長,幾度挫折。

歌德出生於1749年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家庭,兩人相差64歲。西元1723-1750年巴哈在聖多馬教堂內擔任管風琴手及聖詩隊的領唱指揮;歌德於1765-1768年萊比錫在大學唸法律系,在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經歷,兩者卻都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

巴哈的大型宗教劇音樂《馬太受難曲》於1729年在湯瑪斯教堂首演後,隨時間流逝,這齣舉世鉅作便漸漸黯淡下來,直到1829 年3 月11 日,孟德爾頌於柏林親自指揮演出《馬太受難曲》,才震驚音樂界。此後,巴哈的作品經由孟德爾松發掘整理和推廣,才獲得今天「音樂之父」的崇高地位。

我尋找的是巴哈,冷不防遇上了孟德爾頌。

孟德爾頌一生中創作極為豐富,於音樂史上,他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喜愛孟德爾頌音樂的人,當然也喜愛充滿了夢幻綺想的《仲夏夜之夢》管弦樂曲。才華洋溢的他身兼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等多重身份,最讓我敬佩的是,於1843他創立了萊比錫音樂院。

記得旅遊書都這樣寫的:萊比錫是著名的音樂之城,巴哈、舒曼、克拉拉與老總監孟德爾頌的經典作品是每年都不能錯過的亮點。除此之外,現代音樂、古典爵士、電影配樂、藝術歌曲、世界音樂甚至兒童合唱團,都在萊比錫音樂節佔一席之地。

所以,愛好音樂的朋友如有到萊比錫一遊,不要錯過到新音樂廳(Neues Gewandhaus)聽音樂會啊!如果實在沒時間,不妨去參觀巴哈博物館、孟德爾頌故居和舒曼故居。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