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牙哥作協討論席慕蓉作品

會訊

聖地牙哥作協討論席慕蓉作品

聖地牙哥華文作家協會十二月月會,研討主題是席慕蓉的詩。

主講人杜丹莉首先念了席慕蓉的幾句詩:”若你忽然問我/為什麼要寫詩/為什麼/不去作些/別的有用的事 …”( [詩的價值]),然後引著全體走入那繽紛著“光澤細柔的詞句”畫中的天地 - 席慕蓉詩的天地, 作了很生動的介紹。

席慕蓉生於四川,成長於台灣,從小喜歡文學和繪畫,中學時代便勤於創作,年輕時第一本詩集《七里香》出版,轟動一時;是著名的詩人和出色的畫家。她極自然地將文學創作與作畫時的心境融為一體,在追求與表達上都循著自然和純真,用誠摯的字詞表達對人,事,世的觀察,情感與領悟;在詩的領域中有很獨特的藝術個性。不論說的是幸福,憂患,眷戀,哀戚,用字自然,不偏奇,明淺易懂,描繪的意境卻常動人肺腑,歷久彌新。讓讀者在二十歲感動不已的詩句,三十年後再讀又能啟發更深一層新的體會。席慕蓉的詩浸潤著東方的哲思,富有禪意,佛意,有時帶種神秘的宿命感。

寫於1980年著名的《一棵開花的樹》不知被多少年輕讀者目為動人的愛情詩,它未必是作者自身的愛情經歷。可是它表達那未被領悟的期待所具有的悲劇感,把愛情的專注宗教化,崇高化。詩境中那固定的空間,那極其長久等待的時間,和那人走過的一瞬間,緣耶?命耶?哀婉中又含著了悟及寬容。

席慕蓉作品極豐,很多跟她是蒙古族裔關聯很深--她的懷鄉,嚮往,對塞外人們生活文化的追尋。成了會員們熱烈發言的重點:

-作者寫的愛與情很多用在表達她對故鄉的渴望之愛。 (蕭培斯 念<出塞曲>)

-戀念永遠是來而往,往而來地流動,如 <七里香>開首二句: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陳家鳴念)

-作者念鄉情深至羨慕一個瑞士男孩家中後院一棵樹,但中國漢,蒙族間錯綜的歷史情結不易化解。(李克恭 念散文《沒有見過的故鄉》)

-她的散文流暢而自然,易於誦讀。描述第一次看到外婆說過的河流照片前一刻激動而忐忑的心情,實在動人。(張象容 念《在那遙遠的地方》序)

-席詩中佛意很深,凡事有其因緣,前世來世皆是命運安排。而且詩人用辭平淡,但含意極深厚。(張學曾 舉例<蓮的心思>, <長城謠>, <一棵開花的樹>)

-她的鄉愁也是我們都具有的鄉愁。由近作中分析三階段的旅程:

  1. 模糊,抽象,悵惘: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2. 1989年回到大草原,“在母親的河流中”找到自己。

  3. 周遊大北方,潛心研讀蒙古文化,個人情懷與視野寬闊了,思想心靈有了新的追尋。見過她的人,都感到她真摯的內涵讓她更美麗。(朱立立)

今年十月海外華文女作家在廈門開會, 席慕蓉演講吸引了六千多位聽眾,造成“席慕蓉旋風”。七八十年代開放後,鄧麗君的歌,瓊瑤的小說,席慕蓉的詩在大陸極受青年歡迎。作品譯成蒙古文後,在內蒙引起極大的轟動,她又專為內蒙讀者寫作。多年來,讀者群有增無減,誰都能了解什麼是:席慕蓉的魅力 !

2015年仍將按期召開月會,暫定論題有:俄國文學(張學曾教授);後蘇聯俄國文化的激烈變化(李大明);作品研討:張曉風,丁玲,余華,張愛玲等。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加。(張象容報導)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