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德州文友社歲末藝文詩話講座– 瘂弦、張錯訪達拉斯

會訊

北德州文友社歲末藝文詩話講座– 瘂弦、張錯訪達拉斯

文學名家瘂弦,張錯講座海報

文學名家瘂弦,張錯講座海報

達拉斯文友們引領盼望數月的瘂弦先生,終於十二月六日與張錯教授來到活動中心,一如照片中我們所熟悉的大詩人,銀髮覆頂,慈眉善目,神采奕然,十足學者風範。

上午兩位開講的主題是「台灣文壇五十年回顧 — 往事最堪回味」。先生從五十年代張道藩策劃中國文藝協會,談到政府如何有計劃的敦請胡適、林語堂、錢穆、張大千、梁實秋等文壇重鎮回台,從早期因政治造成文壇的分岐,談到對未來創造世界華文文壇的展望。先生寫作之餘,累積豐富的編輯經驗,從《幼獅文藝》、《聯合晚報》到《創世紀》詩刊的發行,數十年來一直以推行純文學為主,提攜後進不遺餘力,造就無數文壇生力軍。近午時分,會中放映台灣最新錄製的瘂弦紀錄片《如歌的行板》,紀錄先生的人生。

午後,易地再聆聽大師指教,遷至Harrington圖書館,主題是「與詩人有約」首先由徐茂蘭與吳素梅以民歌二重唱方式,唱出先生詩作「地層吟」及「歌」繼由先生與大家分享其回答青年文友的「人生十問」。先生認為:學業、事業、德業合成完整的人生奮鬥;多讀多寫,詩人常於半知半解中得到啟示;河南戲曲「李豁子離婚」乃其平生最愛,百聽不厭;不怕煩惱,消除煩惱的最佳方法是面對煩惱;貧窮是文人的宿命,物質貧窮,精神不能貧窮;人際關係應以寬容厚道為懷;茅廬、好茶、好曲友,其樂無窮;最喜歡的座右銘是宋朝楊萬里詩:「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水日夜暄,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出前村。」視名利如浮雲,不致傷身。綜觀以上答問,不難看出先生心靈之逸然淡泊,生活與詩實融為一體。

令與會者驚喜的壓軸是先生親自朗誦詩作 <我的靈魂> 及<紅玉米> 。先生聲音宏亮、字正腔圓、抑揚頓挫之間,令人感受到詩境之美以及音韻之鏗鏘,正是詩人情感的表象。 先生說,紅玉米乃其家鄉產物,每想到家鄉就想到屋簷下風乾的紅玉米,因思鄉而詠紅玉米。

會後團體合影

會後團體合影

張錯教授的詩篇;精緻凝鍊的詩句中,蘊含著豐富的學養,令人激賞。他的散文,字裡行間的清新感人,總通透著令人動容的真情與才華,永遠是讀者愛不釋手的雋永佳作。張教授到訪達拉斯前,「北德州文友社」在華文報紙所闢專欄中,接連數月刊登他的詩篇與散文,本地愛好文藝的華人都期盼他的到訪。

十二月六日上午的講座中,張錯教授與瘂弦同台,聽眾聆聽他分享台灣的文壇往事,許多鮮為人知的事都很感人,尤其說到台灣女詩人葉紅,那如曇花般短暫的生命,令人懷念;一種略帶禪意的懷念。誠如他在新作「山居地圖」中所述–「葉紅即紅葉,在葉子最紅的時候自我飄落,輕輕的,不發出任何聲息。如果你遇見,正好。如果錯過,也無妨。」

下午的「與詩人有約」座談,張教授以幻燈片輔佐,介紹他的作品,愛好與收藏。內容豐富極有特色,在場聽眾對他的深厚學養,豐碩創作成果與精心的收藏品讚嘆連連,充實又精彩的講座,令人難忘。

十二月七日的參觀活動,陪同的文友們再度見識到張教授的淵博知識,對建築,對藝術品,他都有如數家珍的精闢見解。

瘂弦先生與張錯教授在達拉斯的兩場講座,如豐美的甘泉澆灌在達拉斯文友社這片愛好詩文的田園中,定會激發更多創作的種子成長茁壯。(甯強、余姚報導)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