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
著名詩人瘂弦應「北德州文友社」之邀來達拉斯訪問前,身為文友社社長的我多次與他電話聯絡,透過電話的傳遞,除感受到詩人親切與隨和的大師風範外,他言談間的謙虛懇切更令我欽佩不已。 瘂弦老師來訪前剛從台灣返回溫哥華,時差尚未調整妥當就風塵樸樸的飛來達拉斯,我有些擔心,但見到他下機後的奕奕神采,我放心不少。面對這位我景仰已久却初次見面的文壇前輩,我興奮至極,他與我及接機會員們親切的交談,更顯見大師的可親風範。接風宴上的河南燴麵是為大師特別準備的,吃的歡心聊得開心,絲毫不顯旅途勞累的瘂弦老師,已為明日的兩場講座做好準備。 十二月六日上午首場講座,主題是「台灣文壇五十年回顧 — 往事最堪回味」,詩人有條不紊的敘述台灣自五零年代以來的諸位文壇巨擘,從張道藩說起, 繼而提到胡適、林語堂、錢穆、張大千與梁實秋,我的思緒隨著大師的講述回到從前,原來過去我一知半解的文壇往事,竟有著千絲萬縷的錯縱關係。更讓我感佩的是;大師從「大融和」一文談到對未來創造世界華文文壇的展望, 果然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些聞所未聞的精闢見解,值得我深思履行。 講座結束前播放台灣最新錄製的瘂弦紀錄片《如歌的行板》,雖只是短短十多分鐘的影片,卻讓觀眾更明瞭詩人尊重學術與創作的真情, 及不遺餘力提攜後進的胸懷。 下午的講座實則為「與詩人有約」的近距離座談,大師藉著數年前與學子對談後整理出來的「人生十問」,闡述一番頗具哲意的生活理念。 將德業、 事業、學業合成為人生奮鬥目標的說法雖非首見,但大師用以旁證的具體作法卻不落俗套,既有文人的淡泊寧靜,又含蘊詩人的溫潤儒雅,真是不可多得的人生體悟。 結束整日的講座後,第二天本社為瘂弦老師安排觀光遊覽市區活動,甘迺迪紀念館是詩人來訪前表示希望前往的主要地點,在我與二位社員的陪同下,我們踏上當年甘迺迪遇刺的路徑,聽完解說後;瘂弦老師對這件令人遺憾的往事,發出陣陣「思古悲情」之長嘆。進入甘迺迪紀念館內參觀前,瘂弦老師在館外牆上的巨幅照片前駐足良久,這張照片是甘迺迪遇刺前與民眾握手的景象,瘂弦老師站在照片前說道:「這時的他還活著,我要與他握握手」。我被這鏡頭深深感動,此刻詩人的心情是沉重的,卻選擇以此種特殊方式向這位令世人懷念的已故元首致敬,而詩人這份崇善憫人的胸懷也令我十分難忘。 原以為瘂弦老師無法承受整日遊覽的辛勞,他卻表示每個景點都不願錯過,中餐後我們繼續遊覽Modern Art Museum 及 Kimbell Art Museum,對特色建築與珍貴藝術品大師都仔細觀賞讚嘆連連。最後一行人來到Stockyards,此地原是牲畜交易市場,保留著古老西部建築風貌,並豢養著德州特色長角牛(LONGHORN), 詩人對所見到的新奇事物,總能以簡要話語道出與眾不同的見解,我在深受啟迪的同時,也不免感嘆自己觀察事物的角度過於狹隘。 從在機場見到瘂弦老師那一刻起,我即發覺他不但是位天生的詩人更是位最懂得欣賞世事的哲人,他對從未到訪的達拉斯充滿好奇,對這個視野遼闊的城市很有好感,但在看到滿城的新屋及整條頗有特色的歐風古建築後,他在欣賞之餘說道:「凡見過即是擁有」,這句頗有哲理的話出自詩人之口,格外感到清新又發人深省。請大師為我在他的詩集上簽名時,見他寫道「詩是海;藍給它自己看」,我很感動, 將此一精句視為大師對我的勉勵,今後寫作更當以抒發一己胸懷為要。 詩人的到訪是短暫的,但影響則是既深且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