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想民國–沈寧談民國人物(陳瑞琳)

報導文學
懷想民國–沈寧談民國人物
陳瑞琳
 

沈寧在美南作協演講,背景照片為其外公陶希聖 (陳瑞琳/攝影)

提起“民國”,正可謂百味雜陳。過去我所知道的“民國史”,也叫“中國近現代史”,還有一個說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史”。很多年了,望著那艘1921年“幽靈”般飄在湖南嘉興南湖上的“紅船”,真正的“民國”,卻掩藏在煙雨蒼茫之間。

然而,歷史終於還是歷史。去年歲末回國,聽說【中華民國史】煌煌十卷已慨然問世,在熙攘的北京街頭,書店裡赫然醒目的竟是【蔣介石日記】。2012年的新春,受美南作協的委託,邀約老同學沈寧:“來給我們講講你筆下的民國吧!”

這位沈兄,是我在陝西西北大學“七七級”的同窗,入校時他大我十五歲。我們那一班有七十人,原本只招五十,後來政審放寬,就有二十位家庭背景複雜的人被擴招進來,其中就有沈寧。沈甯的外公原是為蔣介石執筆多年的陶希聖,他的伯父又是民國七君子之一的大律師沈鈞儒。1949年蔣介石撤退台灣,乘軍艦離開上海,到了吳淞口,陶希聖惦念女兒,請求蔣先生停了船,發電給上海警備司令湯恩伯,但沈寧的母親卻堅決要留下來。這一瞬間的決定,遂有了沈寧後來斑駁滄桑的命運,他高中畢業後被放逐到陝北的黃土高原,直到1977年的赴考才成為老大學生。

1983年沈寧到美國留學,先是寫紀實性作品,後轉向家族故事的創作。很快,長篇傳記小說《嗩吶煙塵》在臺灣出版(簡體版為《刀口上的家族》),之後又有《百世門風》。近年來他開始撰寫許多民國裡的人物,如蔡元培、郁達夫、杜月笙、蔣介石、胡適、陳布雷、蔣緯國等,多是些讓人驚詫的故事,用他的話說就是“搶救真實的歷史”。

沈寧與本文作者陳瑞琳 (陳瑞琳提供)

在沈寧看來,“民國”在大陸的三十年在中國歷史上時間雖短,但成就卻異樣輝煌。正是在這個大時代,中國開始向著現代化的方向急劇邁進,並贏得了國際上的尊敬。民國時期的新聞自由、文化之燦爛,尤讓後代仰慕。

懷想民國,首先想到的是政治人物,頭一個當然是孫中山。沈寧說,2011年,美國丹佛的英文報紙登一篇報導,說中國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孫中山正在丹佛為民國革命募捐。他在博多演講,接到革命軍電報,催他回國就任大總統。孫中山急忙動身,坐了一個月的船,才到上海。原來丹佛跟民國還有這麼一段緣。

在沈寧看來,早期民國的重要的人物必須提到袁世凱。不管後來人怎麼評論袁世凱,但罵他賣國卻是不尊重歷史。袁世凱做總統的時候,日本為竊取在中國的利益,向中國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條無理要求,袁世凱絞盡腦汁,動用各種手段,並向外界透漏日本要求,爭取民眾支持。先後歷時三個月,談判25次,逼迫日本兩次修改要求。日本提出最後通牒,用支持革命黨發動戰爭威脅,袁世才答應了日本的修正案,簽署其中關於山東和南滿的兩條,這兩條都沒有喪失中國主權。這些史料原件保存在天津博物館內,有案可查。

說到民國時期的很多政治領袖﹐沈寧認為他們最重要的一個品質就是不賣國。都以為當年的吳佩孚是個野蠻粗魯的軍閥,其實吳佩孚是文人出身。美國《時代》週刊創刊於1923年,第二年首次刊出中國人封面,不是孫中山,不是蔣介石,而是吳佩孚,稱他是中國最強人。史達林派到中國的特使越飛,給史達林拍電報說:從吳佩孚那裡回來,從未見過這樣完美的軍事組織:秩序和紀律極其嚴整,操練和訓練尤其出色。吳佩孚的死,比較一致的說法是被日本特務所害。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後,吳佩孚戰敗,隱居起來。九一八事變後,吳佩孚通電反對偽滿洲國。1935年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請吳佩孚做華北王。吳佩孚拒絕。七七事變後,日軍又請他出任北平維持會會長,他不幹。1938年日軍把華北偽政權和偽南京政府合併為一個漢奸政權,又拉吳佩孚做中國王,吳佩孚仍舊不答應,日本人很惱火。1939年12月4日,日本特務川本少將,日本軍醫石田,帶了衛隊,到吳佩孚家,藉口給他治牙病,強行開刀,造成喉管切破,血流如注,一叫而絕身殉國。1940年1月24日,吳佩孚出殯,送行隊伍千人之多,北平市民自發沿途聚集,電車汽車全部停駛。

再說蔣介石先生,沈寧的心裡是充滿了敬重和感恩。1946年,抗戰結束,沈寧母親與父親在上海結婚,由上海當時的市長錢大鈞將軍主婚,蔣介石特別派人送來一幅親筆字。沈甯外公陶希聖曾執筆替蔣介石寫【中國之命運】,蔣先生的中文底子很好,逐字逐句地改。【中國之命運】出版之後,眾說紛紜,蔣緯國不高興,還跑去找外祖父理論。外祖父把手稿一本一本拿出來給他看,每頁上面都是密密麻麻批了紅字,根本已經看不出外祖父的黑筆,其實都是蔣介石自己寫的。北京中央電視台最近拍攝的五集電視片【奪命追逃】,主角正是沈寧的外祖父還有他的母親。那年“高陶事件”爆發,是杜月笙先生到重慶,把外祖父帶到香港的汪日密約影件,給蔣介石看。蔣介石看過,決定公佈天下。安排妥當之後,杜月笙提到,陶希聖的女兒和兩個兒子被日汪扣留上海當做人質。蔣介石聽了,就把汪日密約放回到檔案櫃,告訴杜月笙,先把三個孩子救出上海,然後再公佈密約。因為蔣介石這個命令,沈寧的母親才被杜月笙的五十個槍手營救出上海。杜先生在回香港的時候,遇日本空軍阻截,猛烈掃射。機師把飛機一路升高,甩掉日機。當時飛機設備簡陋,飛至八千尺,空氣稀薄,杜月笙呼吸困難,幾乎窒息。杜月笙下飛機,被擔架抬回家,經醫生急救,才喘過氣來。從此杜先生身體就垮了,最後也是因為氣喘病過世的。說到這個故事,沈寧哽咽道:“杜先生以命換命,救出我母親的性命。”

民國時所謂的“四大家族”,沈寧直言很令人懷疑。被歸做四大家族之一的陳立夫先生,跟他的外祖父很要好。抗戰勝利,國民政府從重慶搬回南京,陶希聖拿著中央日報的搬家費,一家六口,到了南京,租好房子,就分文沒有了。正愁中飯沒著落,陳立夫先生走進門來。他到新街口辦事,聽說陶希聖剛搬到這裡,就來噌中飯。外祖母沒轍,只好抄兩碗蛋抄飯打發。陳立夫退休來美國,怎麼個活法?開養雞場,吃蛋炒飯,像是四大家族幹的事嗎?

剛到台灣時,沈寧的外祖父一家到《中央日報》去申請傢俱,只領到一張吃飯桌子,四條桌腿,上面架個木板。加四把折疊木椅,不夠五個舅舅每人坐一個,更沒有外祖父的坐處。外祖母只好自己買回兩個書桌,四把椅子,讓舅舅們勉強能做功課。五個舅舅上學,每天中午放學回家要吃飯,時間緊,飯量大。外祖母每天出去排隊買米買菜,經常來不及,只好買些麵粉,回家煮面條。後來王惕吾先生聽說了,不忍心,送兩袋米來。外祖母買個大瓦缸存放,搬家幾次,大瓦缸一直保存著,沒有碰壞,為了是留做紀念。

懷想民國,沈寧慨然:民國的學問家教育家胡適、蔡元培、王國維、陳寅恪、梅貽琦,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葉企孫、錢學森、華羅庚,都是民國造就的人材。還有藝術家趙丹、白楊、梅蘭芳、馬連良、吳祖光、新鳳霞、紅線女、常香玉,文學家魯迅、林語堂、巴金、老舍、徐志摩、朱自清、曹禺、沈從文、張愛玲,美術家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鴻﹐真可謂各路英雄,後人實在無法超越,就連說相聲的都沒一個比得了侯寶林。(原載世界日報副刊)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