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迪安諾 (韓秀)

書評

深入地心的一條直線

韓秀

Jeff 從樓上飛奔而下,邊跑邊說,「是 Patrick Modiano,你不會已經看過他的書了吧?」前半句聲音很大,後半句聲音越來越小,因為他已經看到了我放在膝蓋上的書。我正在把書籤夾進書裡,闔上書本,封面正是非常巴黎的黑白照片。

他走過來,「我的天,Dans le café de la jeunesse perdue,多可怕的一本書。」呃,換個字眼,令人心碎的一本書,更貼切,更蒙迪安諾。我這麼回答他。

我知道,這個時候沒有任何話語能夠抵得上一本書。我們非常默契地開車出門,直奔書店。找到小說類,沒有 Modiano。找到服務人員,小姐微笑,「他剛得獎,不是嗎?書沒有那麼快……」他氣急敗壞,「這個法國人不是新作家,你們連一本庫存都沒有嗎?」小姐很有耐心地指指電腦,馬上按鍵查詢,曾經有過,現在無貨。《暗店街》、《戶口簿》、《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都曾有過英文本。新書大約需要等兩個禮拜。「又一次,中譯本打敗了英譯本。」他悵然。我按鍵搜尋法文本,Jeff 的法文絕對可以看蒙迪安諾。結果,連法文本也沒有。我順便看了一下架上展示的《紐約客》、《紐約書評》、《寫手》等等雜誌,希望看到切實的書評。全部是白卷,在二○一四年的十月,沒有一位美國的書評家及時地提供真知灼見。正如《華盛頓郵報》新聞所說,這位諾獎得主在法國頗負盛名,在其他地方「幾乎沒人知道」。

誰說的?台灣就有過四種譯本,最少現時現刻仍然買得到允晨出版的《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

Jeff 絕對不肯「聽書」,於是我們有了幾天安靜的日子,他仍然在尋找一本英文或者法文版的書,我仍然捧著我的中文版,回頭溫習蒙迪安諾迷人的文字。你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你看他的書的感覺嗎?Jeff 終於按捺不住好奇心了。「我找到了一根深入地心的直線」。我連想也沒有想,衝口而出。

蒙迪安諾出生的時候,二次大戰正在結束中。他十七歲就離開學校,一心一意要做一個作家。他的書寫緩慢而準確地揭開了法蘭西美麗的軀體上最醜陋、最敏感的傷疤:在納粹德國佔領期間,法國人協同德國人迫害在法國境內的猶太人。在猶太人所遭受的磨難中,有法國人加上去的那一分苦痛。事情過去已經很久了,蒙迪安諾用細緻的、溫柔的文字一再地將那罪惡曝露在天光之下。事情是醜陋的,書寫是優美的。蒙迪安諾是將充滿人道關懷的大哉問與細膩的小說語言融合到極致的文學家,滿天雲霞中那一根深入地心的直線切割出的人性層面繁複詭異,無法預期。

論者說,蒙迪安諾的作品應當歸類於後現代。也有人曾經提出疑問,《家譜》之後,這位小說家還能寫出什麼更令人贊嘆的作品來嗎?於是,我們看到了《在青春迷失的咖啡館》。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拼命地壓抑著自己想要攤開一張巴黎地圖的願望。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從巴黎的四面八方來到「孔代咖啡館」的這些二十歲左右面目模糊的年輕人正是戰爭末期出生的一代人,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蒙迪安諾自己的影子。全書有五章,發聲的「我」只有四個人。一位在孔代出現的曾經就讀礦業學院的大學生是第一個「我」。他讓我們「認識」了許多人的名字,完全看不到人的面目,也聽不到他們的言語,但是我們清晰地看到他們在街區走動的身影,知道他們行經的路線,甚至知道誰和誰坐在一起,喝些什麼,桌上擺了怎樣的一本書,連標題與封面的顏色都看得很清楚。一般小說的人物描寫與這樣的小說語言當然是完全不一樣的。有趣的是,就靠著這些使用假名的「人物」,我們確切地感覺到了孔代的氣氛、聞到了那裡的味道,從心底深處湧動起要一探究竟的願望,以及深深的同情。確實的,是同情,是感同身受,是我們的記憶裡的某一個長時間被深藏的部分被喚醒。

第二位敘事者竟然是一位私家偵探。因為「露琪」的失蹤而受邀探尋。他走進了孔代。於是,忽然之間,本來面目模糊的人有了真名,有了絕對不願曝光的某種「生活」。人際之間有了一些必要的依存關係,但絕非當事人的希望。私家偵探面對女孩苦澀的人生所做出的決定卻是絕對地要讓她能夠隱身於鬧市,讓「任何人也找不到她」。 這一章步步緊逼的敘說所帶來的窒息絕非一般的驚悚小說能夠望其項背。

第三章,露琪現身,自說自話:這個被高中拒絕,十四歲就常常「離家出走」的女孩內心的恐懼、無助,以及她對未來的模糊期盼。蒙迪安諾甚至為她安排了一個非常後現代的細節,孤苦無告的女孩在馬太書店得到一本未來才會出版的書《無限之旅》。於是,善良的書店老闆可以祝福她旅途愉快。什麼樣的旅程?尋找幸福的無限之旅。身邊幾乎沒有惡人,連派出所的警察叔叔都充滿善意。美麗的女孩依然無助,依然找不到方向,關心青年的心靈導師也無法幫助她在茫茫宇宙間找到一個安身之所。於是,露琪手中這一本《消失的地平線》在此時此地竟然成為道具,標示出無法迴避的虛無。在這樣的章節面前,世間許多驚心動魄的回憶文字都會顯得蒼白無助。

第四章和第五章的「我」都是「露琪」的作家朋友「羅朗」。兩個名字都非真名,都是有意或無意地掩蓋真實過往的面具。交往卻是真誠的,似乎有著某種安定下來的可能性,某種擺脫掉過去的陰影、自由呼吸的可能性,某種希望。這兩章的書寫與前面三章之間有著許多經由「輕微接觸」而產生的漣漪與迴旋。讓我們痛切地了解許多本來應當發生的事情終於沒有出現的內在原因。我們也終於從那絕然出乎預期的結局中切實地感覺到了那條深入地心的直線,明白了我們對於人的無知、無力。

與此同時,我們也明白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讀蒙迪安諾的書,必須關掉電腦、關掉手機、拔掉電話線;放慢速度,一字一句細細揣摩。十月十七日,Jeff 終於買到一本法文本( 註 )。自此,他的書房裡悄然無聲。想來,會持續很多天。

刊載於二○一四年十一月八日美國《世界日報》副刊

**註:二○一四年底,美國重要的報刊陸續刊出有關蒙迪安諾的評論文章。同時,波士頓的David R. Godine 所出版的Missing PersonHoneymoonCatherine Certitude 以及耶魯大學出版社所出版的Suspended Sentences 陸續出現於書市。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