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城風城 (非馬)

散文

風城風城

非馬

 

從约翰․亨克(John Hancock)大厦第95層樓下望芝加哥市區

從约翰․亨克(John Hancock)大厦第95層樓下望芝加哥市區

在高樓大厦間享受陽光踢踢足球

在高樓大厦間享受陽光踢踢足球

芝加哥素有風城之稱。不知底细的人可能以為芝加哥的風大。的確,濒臨其大如海的密西根湖, 芝加哥經常會感受到來自湖面的陣陣凉風。而林立的高樓大厦所構成的風道更常把風吸到街道上來,讓行人不得不時時用雙手去握緊頭上的帽沿,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像我在一首題為〈芝加哥之冬〉的詩裡所描寫的: 

非馬畫作 芝加哥, 1993年

非馬畫作 芝加哥, 1993年

堅如鋼鐵

都有慄的時候

何况牙齒

 

冰雪的十字街頭

红燈輪流燃燒

讓所有的眼睛

都有機會取暖

 

而衝刺過街

光靠兩隻脚是不行的

還得有雙手

握住帽沿

把頭皮扯緊

去頂風

但在美國的城市當中,芝加哥並不是風最多或最大的城市。波士顿的年均風速是每小時二十公,便比芝加哥的十六多公來得大。不過芝加哥確也以擁有這來自湖面的風為傲,將它视為一種天然的資源。早在十九世紀的六、七十年代,便因有湖風調節盛夏的暑氣,而自我宣傳為避暑勝地。我們居住的郊區,離湖遠些,夏天的温度總要比湖邊高出幾度。 

究竟芝加哥這個風城的名字是怎樣得來或流行起來的呢?最可靠的說法是十九世紀的七十年代,由同為美國中西部城市之一的辛辛那提(Cincinnati)叫出來的。本來是美國屠宰業中心的辛辛那提,却被芝加哥後來居上取而代之。更要命的是, 辛辛那提有一個叫“红襪”的常勝棒球隊,芝加哥却組成了一個叫“白襪”的棒球隊來同它抗衡,並常把它打敗。兩市的報纸因此經常叫陣。風城便是辛辛那提的報纸用來稱呼芝加哥的名字。意思是說: “别吹了!”1890年芝加哥爭取1893年世界博覽會的主辦權,競爭對手之一是纽约。据說纽约太陽報的主編當時曾說過這樣的话: “即使赢了,那個風城也辦不了世博。”結果芝加哥赢了,而且把世博辦得有聲有色。從此風城的名字更是人人皆知。 

1969年我來到芝加哥工作,一待就是四十多年,是我住得最長時間的地方,竟可說是我的另一個故鄉。我的第一本詩集便是以《在風城》命名的,當年還讓來自台灣風城新竹的名小說家張系國白高興了一場,以為在異國遇到了鄉親呢。

芝加哥的冬天寒冷而漫長。常有親友勸我們搬到四季如春的加州,但我們都喜歡這裡四季分明的氣候,帶給我們心情的變化與律動。像一棵植根於泥土的樹般,领略這裡的<>之無奈與曠達: 

 

這組名叫Agora (集會場所) 的雕塑,是波蘭女雕塑家Magdalena Abakanowicz 的作品,位於格蘭特公園。

這組名叫Agora (集會場所) 的雕塑,是波蘭女雕塑家Magdalena Abakanowicz 的作品,位於格蘭特公園。

捉襟

却捉下來

最後一片落葉

 

呼嘯的北風裡

老人

苦笑着將手一揚

去,去,都去

去遠走高飛

 

<>的驚喜:

 

把時間的皺纹

深深藏在心底

 

好久不見

你還是一樣年青 

何况可能因為有湖風調節的關係,芝加哥的氣候似乎比鄰近的地區都要來得温和。近年來的幾次大風雪不是偏北就是偏南,都放過了芝加哥,而夏天的龍捲風及水災,也不太光顧這城市,可說是全球氣候劇變下的少數幾個幸運兒呢。 

(本文錄自非馬《大肩膀城市芝加哥》,秀威資訊)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