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注說明 (季進)

評論

編注說明

季進 (蘇州大學教授)

1947年底至1965年初,夏志清先生與兄夏先生之間魚雁往返,家常、感情、文學、品電影、議時,推心置腹,無,內容相當豐富。精心保存下來的600多封書信,成那一代知份子學思程的極的文獻。夏先生晚年的一大願望就是整理發表他與長兄的通信,可惜生前只整理發表過兩封書信。夏先生逝世後,夏母王洞女士承擔起了夏氏兄弟信整理出版的重任。600多封信的整理,絕對是一巨大的工程。雖然夏母精神,但畢竟年事已高,不宜從事如此繁重的工作,因此王德威教授命我助夏母共襄盛。我當然深感榮幸,不容辭。

經過與夏母、王德威反復討論,不斷調整,我確定了書信編輯整理的基本體例:

一是信的排序基本按照時間先後排列,但考信內容的連貫性,方便閱讀有時會把回信提前。少量未署日期的信,根據戳和信內容加以判斷。

二是這些信原本只是家書,並未想到發表,難免有別字或欠通的地方,凡是些地方都用方括號注出正確的字。但個字出現得特別頻繁,就直接改正了,比如“化費”、“化時間”等,就直接改為“費”、“花時間”等,不再另行說明。凡是遺漏的字,則用括號補齊,比如:圖(書)館。信中提及的名和影名,中文的統一加上名號,英文的一改斜體。

三是書信中有一些習慣如果完全照,可能不符合在的文字範,如“的”、“地”、“得”等語助詞常常混用,類似的情況就直接改正信中喜用大量的分號或括弧,如果影響文句的表達或不符合範,根據文意,略作調整,去括弧或修改點符號。但是也有一些習慣儘量保留了,比如夏志清常用「隻」代替「個」、「門」或「齣」,喜歡用「祇」,不用「只」,這些都保留了原貌。

四是在信的空白處補充的內容,如果不能準確插入正文相位置,就加上[又及]置於信的末尾,但是信末原有的附加內容,保留原,不加[又及]的字

五是信中數量眾多的人名、名、篇名名等都盡可能利用各種、百科全書、人名辭典、網工具等加以要的注。有些眾所周知的名人,如莎士比亞、胡適等未再出注。其中前十封信的注釋,是在夏師母注釋的基礎上加以修改補充的。

六是信中夾雜了大量的英文單詞,考慮到書信集的讀者主要還是研究者和有一定文化水準的讀者,所以基本保持原貌,除少數英文單詞括號注出中文意思外,絕大多數都未作翻譯。

書信整理的流程是,由夏師母掃描原件,考訂書信日期,排出目錄順序,由學生進行初步的錄入,然後我對照原稿一字一句地進行復核修改,解決各種疑難問題,整理出初稿。夏師母再對初稿進行全面的審閱,並解決我也無法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相關的注釋工作,完成後再提交夏師母審閱補充,從而最終完成整理工作。書信整理的工作量十分巨大,超乎想像。夏濟安先生的字比較好認,但夏志清先生的中英文字體都比較特別,又寫得很小,有的字跡已經模糊或者字跡夾在摺疊處,往往很難辨識。有時為了辯識某個字、某個人名、某個英文單詞,或者為了注出某個人名、某個篇名,往往需要耗時耗力,查閱大量的資料,披沙揀金,才能有豁然開朗的發現。遗憾的是,注釋內容面廣量大,十分龐雜,還是有少數地方未能準確出注,只能留待他日。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現有的整理與注釋,錯誤一定在所難免,誠懇期待能得到方家的指正,以便更好地完成其餘各卷的整理。第一卷初稿完成後,我趁到香港開會的機會,請李歐梵老師審閱書信中涉及老電影的部分(他跟夏先生一樣,對當年的老電影了然於心,如數家珍)。歐梵老師竟然花了三天時間,手不釋卷地通讀了全稿,不僅高度評價書信集的價值,還留下了幾十處批註,幫我解決了一些老電影方面的問題,指出了少數英文辯識的錯誤,謹此特別致謝。參與第一卷初稿錄入的研究生有姚婧、王宇林、王愛萍、朱媛君、張立冰、周立棟、居婷婷等人,特別是姚婧和王宇林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在此一併致謝。

                                                  2015年春節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