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生眼中的張充和 (孫康宜)

散文

美國學生眼中的張充和

孫康宜

(編按: 張充和女士已於美國東岸時間2015 6 17 日下午一時去世。作者孫康宜為耶魯大學Malcolm G. Chase’56 東亞語言文學講座教授。) 

每到春天,我常會想起住在耶魯附近的張充和。這位以書法、崑曲和詩詞著稱的才女今年已經九十二嵗了。之所以會把她與春天的意象聯繫在一起,是因為每年春季我都教一門有關中國傳統女性文學的課程,都會在課堂上和學生們討論充和的詩詞。不久前耶魯同事金安平又出版了《合肥四姐妹》一書,所以學生們都對張充和及其家族的文化背景產生了莫大的興趣。這些年來,我經常在課堂上引用的作品包括1981 年充和為我抄錄的一組詞——那是由二首《菩薩蠻》及一首《玉樓春》組成的詞作——其開頭的第一句就是:“嘉陵景色春來好。”那是描寫半世紀以前重慶地區的春景和一段文人逸事的作品。後來為了簡便起見,我乾脆就把充和的這組詞稱為“春來好”,因為可以省去向學生們解釋《菩薩蠻》、《玉樓春》等詞牌的麻煩。

後來,學生們就很自然地把充和的詩歌和春天的景物聯係在一起了。他們都說,每次討論充和的詩歌,就等於是在迎接春天的到來。果然,藉著細讀文本的技巧(一般通過英譯),他們漸漸發現充和的詩中充滿了春天的氣息,代表著一種生命的熱情和希望。尤其在充和出版的《桃花魚》詩詞集裏——由其夫婿傅漢思(Hans FrankelIan BoydenEdward Morris 等人英譯——我們可以讀到許多有關春天意象的描寫。例如,“三月嘉陵春似酒“、”干戈未損好春光“等。特別在《桃花魚》(《臨江仙》)那首詞裏,我的學生們感受到了“春風”的意境。他們想像,當春天桃花盛開時,武陵溪會是怎樣的景色;同時他們也注意到,充和似乎在暗用明代畫家仇英的畫作《桃花魚》之典故,有意指向桃花源的理想世界。總之,學生們特別欣賞《桃花魚》裏所描寫的春天美景以及那充滿流水的意象,因為對他們來說,那種意境也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學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班上的Adam Scharfman Melisse Morris 兩位學生特別在他們的期末作業中討論充和詩中的流水意境與夢的關係。)再者,我一直認為傅漢思教授的那本《中國詩選譯隨談》專著(The  Flowering Plum and the palace Lady: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Poetry 1976 ) 也暗藏了“春天”的情緣隱喻。在他那本書的開頭,傅漢思曾引用梁代詩人蕭綱的《梅花賦》來讚美梅花的特殊靈性和氣質。據蕭綱的原意,梅花之所以美好,主要因為它能較其他花木早一步報導出春天的來臨(“梅花特早,偏能識春”)。但我卻一直以為傅漢思是用梅花來形容他的夫人充和的。傅漢思教授已于2003 年去世,每次我想起這個梅花的隱喻,就自然感觸萬端。不久前Mimi Gardner Gates 女士(即目前西雅圖藝術博物館館長,也是Microsoft 總裁 Bill Gates 的繼母)也把充和形容為一株永遠美麗而幽婉的梅花,真令我心有戚戚焉。(見《古色今香》Fragrance of the Past西雅圖藝術博物館張充和書畫展,2006 年,第2頁)。

 此外,在課堂上,我的學生們最喜歡聽我講述充和那組“嘉陵景色春來好”的詞作之本事,因為那是有關一幅畫的傳奇故事,而那故事最能具體說明充和與中國傳統文人的密切關係。(有關這個故事及其文化意義,波斯頓大學的白謙順教授已有詳細的專文介紹)。原來這幅畫的故事發生於烽火連綿的二次大戰期間。當時許多文人和藝術家們都紛紛逃往重慶等後方避難。1944 那年充和正在重慶居住, 她於六月四日那天登門拜訪她的書法老師沈尹默先生。那天談話間,沈先生作了一首七言絕句贈給充和。詩曰:

             四弦撥盡情難盡

             意足無聲勝有聲

             今古悲終了了

             為誰合眼想平生

充和很喜歡這首詩,於是立刻就把詩中的字句牢記在心了。幾天之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她造訪了朋友鄭肇經(權伯)先生。一見權伯先生的辦公室裏文房四寶樣樣齊全,充和感到興奮異常,於是就提筆出了一幅《仕女圖》,以反應老師沈尹默前些日子所寫的那首短詩, 並將之贈給權伯先生。充和之所以作《仕女圖》本來只是一種即興的創作,是傳統文人慣常的習慣。(順便一提,當時充和畫那幅圖時,外面空襲警報的聲音正在不斷地響)沒想到,後來她再次拜訪權伯先生時,《仕女畫》不但已經裱好,而且該畫的上下左右均已填滿了當時許多位名家的題詞了(包括沈尹默先生的題詞)

權伯先生一直將充和的《仕女畫》視為家中至寶,但二十多年後此畫卻在文化革命中因抄家而不幸遺失了。1991 那年——權伯先生去世之後兩年——此畫突然在蘇州出現,正在城裏拍賣。當時充和在美國得知此消息,立刻就請她在蘇州的弟弟以高價買回。這樣,歷盡了多年滄桑之後,此畫終於失而復得,又回到了充和的手中,目前就掛在她北港家中的牆壁上。如果說,充和是“民國最後一個才女”(在此借用朋友蘇煒的話),那麼沒有什麼比這幅《仕女圖》的故事更能具體說明充和在中國才女文化的悠久傳統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了。

我自己感到榮幸的是,1981 年初識充和時,充和為我寫的那幅書法居然和《仕女圖》的故事息息相關——當然,那時《仕女圖》尚未找到。原來那年,由於中美交之後不久,權伯先生剛與充和取得書信的聯絡。在一封來信中,權伯先生曾惋歎《仕女圖》的失去,尤其對當年題詠的諸位文人都早已逝去一事感到悲哀,故他請充和將其所存該畫的圖影放大,並加上新的詞作,一併寄給他,以為紀念。因此,以“嘉陵景色春來好”開頭的那組詞也就是1981 年充和特別為權伯先生所作的。而那年充和贈我的書法,所抄錄的也正是這組重要的詞作。

不用說,我的耶魯學生們非常欣賞“嘉陵景色春來好”那組詞。他們特別感動的是,一個在美國定居了半個世紀的人(充和於1948 年與傅漢思教授結婚,1949 年移民美國),還能保持對過去經驗的新鮮記憶,還能藉著中國傳統藝術的媒介,有效地再現那個經驗。

然而,我的學生們最欣賞的,還不是充和詩中對中國傳統的懷舊情緒。他們更喜歡的乃是充和所寫有關移居美國之後的生活經驗。這是因為他們在這些作品中,讀出了令人嚮往的淡泊情境。當然,許多移民到美國來的中國知識份子都想達到這樣的心靈境界,但能像充和如此不慕虛榮、不斷追求藝術而安於淡泊的人並不多。

首先,充和最喜歡用一個“淡”字來形容她的生活態度  她曾於自己七十壽辰的隸書對聯中自勉道:“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她那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態度也是多年來朋友們最為欣賞的。1987 年(即傅漢思教授從耶魯大學退休的一年)充和在其《秋思》一首題扇詩中也用“客情秋水淡”的意象來形容她作為一個移民者那種“淡如水”的心懷(即所謂“客情”)。移民者之所以較易培養淡泊的情緒,乃因為內心有著“到處為家”的觀念。充和曾在早期一首詩中說過:“不知何事到天涯、”“春為裝束夢為家。”她在《桃花魚》(臨江仙)一詞中也寫道:“願為波底蝶,隨意到天涯。”其實充和從小就習慣了這種“隨意到天涯”的人生態度,因為多年來連續不斷的遷徙終於使她把夢境看成自己的家了(“夢為家”)。她八歲時母親就去世,之後不久她就到安徽合肥的祖母家去受傳統國學教育,16 歲才回蘇州,後來抗戰期間又逃難至昆明、重慶等處,因此1949年之移民美國只是這一連串經驗的延續。

我的美國學生們在充和的詩中看到了中國移民者特有的一種“隨緣”之態度。他們最欣賞充和那組題為“小園”的詩。(“小園”就是傅漢思夫婦多年來在他們北港家中後院所開拓的那個小菜園)。其中《小園》第八寫的就是這種“隨緣”的情趣:

             當年選勝到山

             今日隨緣遣歲華

             雅俗但求生意足

             鄰翁來賞隔籬瓜

此詩用“選勝”和“隨緣”來突顯“當年”和“今日”的不同,最為有趣。顯然,淡泊的移民者已經改變過去那種精心選擇遊覽勝地的熱情了,而現在重要的乃是隨緣,乃是學習如何順其自然地過日子(遣歲華“)。詩的末尾以一個鄰居的老翁來作結束,也特別發人清醒。

最近有人把充和稱為“二十一世紀中國最後一個貴族,”(見俊邁,“古色古香的張充和”,世界週刊2006 年,4 23日)。  其實我認為充和不一定喜歡讓人視為一個“貴族”。我想她會更喜歡被人看作一個腳踏實地、自力更生的淡泊人。她的詩中就經常描寫那種極其樸素的日常生活內容:     

             一徑堅冰手自除

             郵人好送故人書

             刷盤餘粒分禽鳥

             更寫新詩養蠹魚

                    (《小園》第九)

             遊倦仍歸天一方

             坐枝松鼠點頭忙

             松球滿地任君取

             但借清陰一霎涼

                    (《小園》第二) 

可見,充和平日除了勤練書法以外,總是以种瓜、鏟雪、除冰、收信、養鳥、寫詩、靜觀松鼠、乘涼等事感到自足。那是一個具有平常心的人所感到的喜悅。難怪我的美國學生們都說,在充和的詩中可以看見陶淵明的影子。  

                                               (原載於《世界日報副刊》, 2006 6 9 )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