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遺夢 (含嫣)

散文

古鎮遺夢

含嫣

說起江南水鄉古鎮,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周莊。其實上在江南地區,很久以前就流傳著這麽一句話:「南周莊,北周莊,不及朱家一只角。」

朱家角是位於上海郊區澱山湖之濱的一個水鄉古鎮,明清時期曾是滬上最早的通商口岸,現在則擁有了「上海威尼斯」的美譽。這是一個依山傍水,富饒美麗的魚米之鄉,江南天然的小橋流水風姿綽約,有著「長街三裏,店舖千家」的明清街古雅生動。這是一個「地靈人傑」的千年古鎮,歷代人才輩出。這裏的姑娘和小夥子們在靈山秀水的浸染下,一個個也是清秀俊朗,溫文爾雅。

我的姑姑正是在她的妙齡年華愛上了一位來自朱家角的小夥子。她一反平素的乖乖女本色,完全不聽家人的勸阻,也不惜和奶奶鬧翻,出逃似的嫁給了他,結婚多年之後才和奶奶重續了母女之情。

雖然奶奶千般不舍,萬分遺憾,姑姑卻日漸融進了這個古樸的小鎮,成為一名地道的朱家角人。她情有獨鐘地愛上了水鄉的風光水色,愛上了古鎮的醇樸民風和敦厚鄉情,從未表露過後悔的意思。

記得那年暑假我剛完成了高考,在等候發榜的日子裏,姑姑特地回上海接我去朱家角散心。那次的朱家角之行加深了我對這個古鎮的懵懂記憶,直到今天,我依然記得在那裏度過的日子,回味那種「小橋流水多,人家盡枕河」的如詩如畫意境。

姑姑家住在一棟小小的兩層蝸居裏,大門向街,小小的露臺臨水可垂釣。磚木結構的房舍,窗戶鑲嵌著木雕圖案,弧線優美的屋脊微微翹起。在姑夫的親友家裏,我看見有些房子還是半枕著河水,由木樁支撐著懸在潺潺流動的河面上。這些老房子大多是在明清時期建築的,青磚黛瓦錯落有致,朱漆門戶古風猶存。

朱家角的大街小巷曲徑通幽,卵石小路細膩結實,青石大街光滑如鏡。古鎮水多橋多,大大小小的橋梁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曲折蜿蜒的漕港河上,它們大多是石拱橋或石板橋,也有一些磚木結構的小廊橋。各式各樣的橋梁淩空而架,串聯起一條條街巷,所有的橋都是古樸安然,風格清雅,是當年商賈雲集,興旺發達的見證。在姑姑家的時候,我每天都會到古鎮各處去走走看看,身在風景中,細碎的日子便是多姿多彩的。

朱家角的每座橋幾乎都有一段動聽的故事,組成了水鄉特有的「橋文化」。最牽動我心的是在「放生橋」上放生小魚,這是朱家角的一道獨特的善美風景。 「放生橋」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五孔石拱橋,橫跨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造型勻稱,氣勢恢宏,姑父說它是江南最大的一座石拱橋。站在放生橋上向四處眺望,古鎮風貌盡收眼底。河水浩浩蕩蕩地穿鎮而過,水面開闊竟至百米,朱家角的纖柔也因著這橋和水顯出幾分豪邁的氣勢。

在放生橋上,姑姑不知從哪裏弄來一些小活魚兒,她叫我把它們放回河裏,這樣把魚兒放了生,就算是積了一次德,做了一回善事。我既好奇又興奮地聽從姑姑的指示將魚兒送進了河裏,目送著它們快活地隨波遊去,心中自是溢滿歡欣。此刻我想,其實放生的未必只是某個生命,而是人本身對於活在世上的一份心情,一種願望,放生之舉也滋養了人的慈悲之心以及平等之情。

朱家角鎮不乏清雅的書香之氣,那裏的文人個個惜書如金,普通百姓也以讀書藏書為樂,古鎮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有藏書。姑姑說有資料記載朱家角民間藏書的總數是鎮文化館藏書總數的十倍,超過了青浦全縣二十一個鎮圖書館藏書的總和。

鎮裏的人們悠然自得地過著一種散淡平和的生活,待人接物真誠妥體又親切自然,姑姑跟上至公婆下到親友乃至街坊鄰居都相處得融洽和美。因為姑姑和姑父沒有生養孩子,人緣又好,他們認了好幾個名義上的兒子和女兒,這些孩子稱姑姑為「寄娘」, 姑父為「寄爺」。 我在朱家角的那些日子裏,就是由這些孩子輪番陪我到小鎮各處去遊玩。

那一天,夥伴們弄來了一只小木船,藍藍的天空映在河裏,河水汨汨地流淌著,水中的花樹倒影婆娑,不時有小魚躍出水面。漿櫓吱吱呀呀地搖著,水花在午後的陽光裏飛濺,落進心裏便成了一朵暖暖的小花。天色轉黑的時候,岸上飄來了美食的香氣,我們的肚子也餓了,於是一個個魚躍上岸,踏著晚霞回家吃飯去了。

姑姑會燒很多當地風味的小菜,常常邀請她的過房孩子來家裏吃飯。朱家角盛產河鮮,那些日子裏我飽嘗了最新鮮美味的油爆河蝦,清炒鱔絲,醬爆螺絲,鱸魚燉雞湯,就連蔬菜瓜果也是附近鄉裏剛出土的鮮貨。在我的印象裏,平生嘗到的最好吃的熏魚就是用曹港河裏的青魚烹制的,肉質細致,香甜鮮美,真叫人齒頰留香。

姑姑是一個溫柔體貼,心思細密的女子,她待人接物溫厚多禮,處理事情面面俱到卻還時常兀自猶嫌不足。姑父正好相反,是個爽直開朗的人,他說話詼諧,常常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此便撫慰逗樂了姑姑。姑父不僅脾性好,人長得也帥,既無城市人的浮氣,也無小鄉民的土氣。我這才恍然明白姑姑為什麽會愛上他。那時候,他們結婚已有很多年了,兩人在一起依然十分恩愛,也許他們習慣了沒有孩子繞膝,看著電視時也會牽手默默,親昵甜蜜盡在不言中,幾乎忘記了還有我這個少女在家哪。

我想,也許是他們前世放生了許多魚,積了好幾百年德,才覓得了今生如此情投意合的美好姻緣吧。

朱家角的風味小吃以可口誘人聞名,除了餛飩粽子糯米湯團等江南特產,印象深刻的還有那一半是豆沙一半是鮮肉的鴛鴦酥。我最喜歡吃朱家角人自制的豬油百果鬆糕,姑姑每次回家總會戴上幾砧。朱家角人通常都是在過年的時候做的,用來敬客送人,那年夏天我臨回家前夕,姑姑竟然也破例做了。我興致勃勃地幫著也許是倒忙的忙,配合姑姑在糯米粉裏摻上些許粘米粉用水揉成團,倒進篩盤過篩,再放進盆裏醒面,然後揉制成生日蛋糕的形狀,中間夾了豆沙果仁,頂上再加上桂花蜜餞,最後上蒸籠蒸熟。

呀,蒸好的鬆糕鬆軟綿糯,清甜可口沒有一點油膩感,好吃得賽過喬家柵,王家沙等名店的糯米糕餅。

姑姑看我吃得高興,也喜洋洋地告訴我,這鬆糕不是每次都能蒸得如此好味的,要是哪個步驟或者火候不對,就會發膩粘口。糕是含有高興高升的意思,所以好糕意味著我的高考應該有個好的兆頭。

聽著這些充滿溫情和善意的解語,帶著鬆糕和姑姑等親友們的祝福,我回家去了。朱家角碧流蕩漾, 輝映如畫的風景讓我心曠神怡,而那獨具一格的風土人情更讓我感受到一種特殊的真善美魅力。

多少年過去了,如今的我在異國他鄉漂流著,偶爾回眸,依稀感覺青少年華的夢正在漸漸逝去,古鎮的生動形象卻格外清晰明朗起來。走著人生的路,我們總是不斷地尋找著心目中自以為最美的風景,卻常常在歷經漂泊後幡然明白,返璞歸真才是大自然最慷慨的恩賜。這麽思想著,我不由得羨慕起姑姑的恬淡生活了。朱家角猶如繁華世界枕邊的囈語,是紅塵中清醒著的夢,而那在夜風中飄起的遺夢,又是怎樣的尋夢人才會將它撿起?

(原載於2015/8/6 僑報文學時代)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