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作品在兩岸 (姚嘉為)

散文

魯迅作品在兩岸

姚嘉為 文/圖

 書房中有幅魯迅的行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多年前在上海魯迅紀念館買的。書架上兩冊厚厚的魯迅作品,一本小說,一本散文,是台北買來的。我雖有心涉獵魯迅作品,卻一直沒能看完,主要是他的散文與雜文數量極多,內容駁雜,加上生活經驗與時空環境的差距,讀來有點隔閡之感。

魯迅故里景點

魯迅故里景點

今年九月有魯迅文學之旅,我督促自己在行前重溫小說,看散文全集,很喜歡自傳性散文集《朝華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和演講,認識了他寫作的多元,觸角寬廣,文筆犀利,尤其是那滿腔的憂憤和反叛精神,與我熟悉的五四作家迥然不同。

大學時代,我喜愛讀胡適、林語堂、梁實秋、徐志摩、郁達夫等五四作家的作品,但沒機會讀到魯迅、沈從文、老舍、茅盾與巴金,他們的作品在台灣是禁書。留學美國後,第一次在東亞圖書館看到魯迅作品,頓時臉紅心跳,如同做了虧心事,趕忙借回家,挑燈補讀。題材陌生,但深具震撼力,印象最深的是《阿Q正傳》和「祝福」,魯迅以手術刀般的犀利,解剖人性和社會的黑暗,中國人的民族性,字裡行間透露著悲憫。

魯迅故居內的銅像-小魯迅聽繼祖母說故事

魯迅故居內的銅像-小魯迅聽繼祖母說故事

台灣留學生在海外接觸左翼作品後,幾乎都受到衝擊,不少人思想左傾,組織讀書會,討論馬列思想與左翼文學書籍。70年代初海外保釣運動延燒各大校園,左傾的文青成了憤青,為了愛國,不惜豁出一切。有人因此中斷學業,列身黑名單,多年回不了台灣,如作家郭松棻、李渝、劉大任、李黎等。

兩岸開放後,我不時聽到和讀到台灣作家笑談當年私下傳閱和抄寫禁書的趣事,幾乎都舉魯迅的作品為例。我漸漸發現,魯迅的作品雖然被禁,仍然影響了台灣的一小群文學青年,出現了以陳映真為代表,具有左翼理想色彩的文學作品-關懷弱勢、伸張社會公義、背後有歷史的觀照。北美作家劉大任說,他的寫作是「兩周之間」,小說師法周樹人(魯迅),散文師法周作人。

咸亨酒店內--孔乙己賒帳的牌子

咸亨酒店內,孔乙己的賒帳牌子

此行走訪魯迅故里,親眼見到了魯迅在大陸的崇高地位。故里有五十二公頃大,一棟棟建築,明亮光潔,且環環相扣,令人嘖嘖稱奇,顯然是經過整體的規劃和精心的設計。七、八十年代到過魯迅故居的文友嘆道,以前不是這樣的,沒這麼大,這麼新,簡直不認得了!

入口處有一面高大的景牆,上刻魯迅的浮雕,約五米高,手持香菸,神情閒適。景牆前有青銅雕像,皆為魯迅筆下人物。我們參觀了魯迅故居,走進後面的百草園,一片蓊鬱,已非當年的荒蕪。參觀魯迅少年時就讀的三味書屋,看到他的書桌,但看不到上面他刻的「早」字。中午在咸亨酒店吃到了茴香豆、青魚乾,離去時,和門外的孔乙己銅像合照。後來在柯岩魯鎮,看到路旁有《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中的人物雕像,及專演《阿Q正傳》的戲院,為之驚嘆,魯迅在紹興真是無所不在啊!每年上百萬的遊客,慕魯迅之名來紹興觀光,購買與魯迅有關的文化產品,他若地下有知,不知有何感想?

魯迅無疑是中國近代最受爭議的作家,當年與胡適、梁實秋、徐志摩、陳西瀅打筆戰,轟動一時,是左右翼的文學理念之爭。兩岸分隔後,魯迅作品在台灣是禁書,是洪水猛獸。在大陸,他被尊為革命家,青年的導師、時代的舵手。兩相比較,有天淵之別。

多年來,台灣有心的出版家先後推出魯迅全集,肯定魯迅在中國近代文學中的經典地位,應放下政治因素造成的偏見,讓文學的歸文學,讓魯迅的作品本身說話。我很好奇當今大陸的魯迅文學研究,是否有類似的聲音?這回在魯迅文學座談會中聽到,如今大陸不再稱魯迅為革命家,而改稱為思想家、文學家了。在魯迅離世近八十年後,兩岸都逐漸還原他作品的真貌了。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