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會歐洲華文作協2015年成績單

會訊

帶你遊歐洲

—— 2015年對歐華作協會員動態的書寫

到德國來旅遊的中國人,多數會來巴伐利亞的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新天鵝堡位於阿爾卑斯山前地帶,距小城菲森(Füssen)2公裏,美景天成,環境幽雅,連王公貴族也為之傾倒。100多年前,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就選中這塊寶地,修起一座美麗的行宮,即新天鵝堡。這是一座古堡式的宮殿,屹立在一塊淩空突出的巖壁上。有群山環繞,碧湖相伴。那高高的尖塔,綠色的宮頂,白色的望樓宮墻,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讓人仿佛進了童話世界。迪士尼樂園的睡公主古堡就是以它為藍本而建的。

在新天鵝堡下有一家中國餐館和旅店叫“聚寶樓”。武俠小說的原則告訴我們,許多武林高手總隱身在平凡的生活中,越甘於平凡,越顯出其中的不平凡。若不是餐館角落出售的中文書刊透露了玄機,我們可能就與黃鶴昇擦身而過了。這位文友自謙是文壇三無人員:無學歷、無頭含、無所稱謂的遊牧民寫手。黃鶴昇乃道中人,喜以老子「玄覽」做學問,竟「覽」有所成──《通往天人合一之路》、《孔孟之道判釋》、《宇宙心論》等書均獲得中華民國僑聯總人文科學學術論著獎。他還著有短篇小說集《圈圈怪誕》。作品散見港、臺等海外中文報刊及網站。

《宇宙心論》2015年得獎,黃鶴昇也感到欣慰。此書拿去出版前,他內心也不是很充實。他寫的這個哲學問題,有些晦澀和費解,曾擔心是否能論述清楚、說明白。是趙淑俠大姐鼓勵他拿去出版,才有今天的成績。他所開心的是,有一些專家學者給予肯定,證明他的工作還是值得的。

儋州才子

黃鶴昇1957年出生於海南島儋州。因客家人的“鶴”與“學”同音,父親就為孩子起官名為“黃學升”,更顯高雅有文質。儋州曾為海南島的文化中心,培養了民眾尊師重教的傳統。因為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謫居儋州三年,講學明道,使儋州教化日興,“書聲瑯瑯,弦歌四起”。儋州人才輩出,名聲遠播,在海南歷史上曾發生過深遠的影響。

不過,九十年代,中國流行著這樣的順口溜:“出生在饑餓年代,成長在動亂年代,工作在調整年代,結婚在計劃年代,下崗在改革時代。”這正是對黃鶴昇這一代人命運的真實寫照。

1990年黃鶴昇來到德國,當時一無所有,前途茫茫,一切從零開始。他先後在柏林、漢堡、基爾、奧斯納布呂克等地學習工作。也就是在北德,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鄧靜嫻。鄧靜嫻是越南華人,十幾歲來德國,又在德國接受高等教育,既有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滋潤,又受德國文化的滋養。她在奧斯納布呂克高等經濟學院讀書二年,因嫁黃鶴昇而自願休學。

“聚寶樓”的老板娘賢惠能幹,打理生意,相夫教子。對黃鶴昇的寂寞研究寫作,無怨無求,全力支持。在新天鵝堡下他們的兒子努力學習,2016年中學畢業。目前學業名列前茅,曾獲巴伐利亞青少年鋼琴比賽第二名。

歐華作家在世界詩人大會上

2015年11月5日至10日,第35屆世界詩人大會在臺灣東部花蓮和西部彰化等地召開,全球約30個國家和地區的詩人和作家200多人,歡聚一堂,以詩會友,實為全球詩歌界的一大盛事。歐華作協的高關中、黃鶴昇、楊翠屏和方麗娜出席,黃鶴昇獲得世界文化藝術學院頒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實至名歸。

世界詩人大會創辦於1969年。這次大會編印的《2015世界詩選》,厚達470頁,其中收錄歐華作家楊允達、張琴、方麗娜、楊翠屏的作品。楊允達榮獲2015年第35屆世界詩人大會頒贈「鶴山丹頂國際詩歌勳章」。

他山之石

黃鶴昇研究孔子孟子,與黃鶴昇不同,顏敏如則是研究和書寫他山之石的作家。顏敏如2015年11月13日接受專訪,在開羅埃及國立電視臺 Nile TV 英文節目談她即將出版、與埃及相關的書。該電視臺是第一個在阿拉伯世界以英、法語播出節目的電視臺,傳播範圍包括中東、歐洲及美國。這本新作透過大量閱讀、親自經驗和訪談所得到的資料,將以文學小說型態呈現。顏敏如建議,應該讓更多人知道「聖家」the Holy Family在埃及到過哪些地方、做過什麼事。基督徒知道耶穌在哪裡出生、傳道、被釘十字架,卻很少人知道他幼小時和約瑟夫及瑪利亞在埃及的情形。

完整專訪內容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j1TO0Dr-Q

顏敏如來自臺灣,居住在瑞士,畢業於高雄師範學院英語系,多年來筆耕不斷,作品也發表於《新蘇黎世日報》(德文)、《上海書評》、《書城》以及其他臺灣、香港的媒體,囊括小說和散文等多種文體。2009年在瑞士法語區Le Château de Lavigny駐地寫作。

《英雄不在家》是一部以阿富汗戰爭作為背景的長篇小說。依據瑞士記者尤根•索格(Eugen Sorg)的親身經歷為經緯,編織出如許驚心動魄的史詩故事。根據阿富汗人稱「潘吉爾之獅」的軍事首領馬樹德(Ahmad Shah Massoud)作為主角的原型,寫他精采的一生,也描述蘇聯撤軍後三十年動盪不安的阿富汗。顏敏如結合相關史實資料與報導,融入親臨阿富汗的觀察所得,用明快之筆,刻入細緻的肌理。

在時事文學《拜訪壞人》裏,顏敏如對於很多媒體在以巴問題上的偏頗和失誤,有著清楚的認識,她認真地思考,並苦心尋找答案。幾年前她在完成自己的德語作品《此時此刻我不在》(Zurzeit bin ich nicht da)後,繼而對作品自行進行中譯,於2007年在臺灣出版,並獲得蘇黎世大學東亞學院漢語圖書館收藏。除了這書之外,其他中文書也由瑞士國立圖書館收藏。2014年夏天,由她審訂的作品《摩西•孟德爾松:啟蒙時代的猶太思想家》在臺灣出版。該書由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猶太歷史教授施姆爾•凡納(Shmuel Feiner)撰寫。顏敏如認為,臺灣在某種程度上和以色列很像,凡納教授研究的猶太啟蒙運動,其實是建立猶太精神價值的重要來源。孟德爾松的哲學思想,讓猶太族裔走出宗教和族群的自我限制,對歐洲社會開放的同時又保有民族的自我精神。

顏敏如拼完十一多萬字 的小說後(書名暫定「亦枉然」),就去埃及看阿拉伯世界,看在開羅的國際影展,並和外交界、文化界、警界、國會議員、推動婦女權益者、年輕革命者座談。幾年前她開始寫埃及,卻因「孟德爾松」一書的事情耽擱了自己的計劃。

帶你遊歐洲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在經過趙淑俠一年的奔走籌劃下,1991年3月16日,在法國巴黎成立,是為歐洲有華僑史近百年以來,第一個全歐性的文學團體,目前有會員80餘人,分布於22個國家。歐華作協得到永久榮譽會長趙淑俠一如既往的深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在現任會長郭鳳西(比利時)的率領下,會員們個個筆耕勤奮,個個甘於寂寞,在歐洲深夜星空下努力寫作,成績斐然。

美國的《紅杉林》雜誌2015秋季號出版了歐華作協專輯,居住在歐洲十二個國家的作家發表了小說、散文、詩歌、隨筆等。

麥勝梅在《紅杉林》雜誌上發表了《一個值得懷念的旅行》,她生於越南堤岸,為第三代華裔,1969年負笈臺北,1973年她到德國深造,先後得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士和德國阿亨理工大學社會學碩士學位。麥勝梅的確有著不同於一般的人生經歷,這不但成就她精通中、越、德三種語文,更重要的是,也豐富了她的人生。德國朋友希望她是德國人,而越南人希望她是他們的同胞,其實,根在中華的她既喜歡她居住的城市又熟悉當地的文化,但是,時時刻刻沒有忘記世世代代流淌中華文化的血脈……。

麥勝梅現居德國,喜歡旅行,不斷地挖掘旅行真正的意義。著有散文集《千山萬水話德國》,主編旅遊文集《歐洲不再是傳說》等書。臺灣秀威資訊出版的《歐洲不再是傳說》中文簡體版權,2013年04月開始授權北京人天書店有限公司,廈門淩零圖書策劃在大陸獨家出版發行。

她的旅遊文集《帶你走遊德國:人文驚豔之旅》2015年10月在臺灣出版(秀威出版社)。麥勝梅以德國在地人的視野,帶你走入德國童話之路,尋找歌德蹤跡,讓你體會德國城堡之路和文化之旅。

法國的楊允達出版《時間之詩》(中文詩集),九種語文的五首詩選集《山和水》(Mountain and River, 5 poems in 9 languages)。荷蘭的丘彥明2015年4月出版《人情之美》,這本書曾於1989年出版,344頁,因市面上早已無書,臺灣「允晨文化」出版社希望重印,所以她全部重新修訂並做增補、添加約150頁內容,有了這本新版。西班牙的張琴出版《地中海曉風殘月》。德國的區曼玲出版短篇小說文集《留下,因為愛》,奧地利的方麗娜之中篇小說《蝴蝶飛過的村莊》、《回國清單》、《處女的冬季》、《不戴戒指的女人》。俄羅斯的白嗣宏出版雜集《白嗣宏文存之六 — 從東方走向西方》,譯著《變色龍》(契訶夫小說選),電影譯文《這裏黎明靜悄悄》。

2015年一共有 7 位文友獲得大小不同的文學獎,朱頌瑜(瑞士)的紀實文學作品《最後的古巴唐魂》,獲香港報告文學學會《華夏紀實》雜誌舉辦的首屆華夏紀實報告文學大賽二等獎,作品《大地的英雄》獲中國國土資源作協舉辦的保護耕地散文大賽三等獎,同時,朱頌瑜被聘為《華夏紀實》特約歐洲主編,協助在歐洲組稿。穆紫荊(德國)的作品《我的蓮心》榮獲《蓮花杯第三屆世界華文詩歌大獎賽》銀獎,張琴(西班牙)的作品《潮汐與蓮》獲銅獎,穆紫荊還受聘為美國紐約商務出版社副總編輯,並於2015年12月17日與捷克的老木一起接受光明日報記者的采訪。

士、商兩棲的謝盛友入編德國人物傳記出版社(EDITION PROFILE)出版的《德國名人辭典》,他是華人第一位,也是非德裔第一位獲得此項榮譽者。作為海外移民的第一代,謝盛友為自己感到驕傲,能躋身於德文主流媒體並參與國家高層決策的運作。Die Tagespost(每日郵報)是德國主流媒體之一的天主教日報,擁有強大的實力,面對歐洲主流受眾,引領歐洲社會輿論並能產生強大的社會影響力。謝盛友在該報擔任專欄作家,除此之外,他2015年開始被聘為聯邦政府思想庫的專欄作家,還是聯邦國策智庫雙月刊Die Politische Meinung(政治意見)和VDI nachrichten(德國工程師協會周刊)的特約撰述。
2015年10月14-15日,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國際研討會在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順利舉行。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秘書長兼太倉市作家協會會長淩鼎年先生、日本東京國學院大學渡邊晴夫(Watanabe Haruo)教授、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副秘書長池蓮子以及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歐洲理事瑞士華裔作家朱文輝先生作為演講嘉賓。瑞士德語文壇的瑞士華裔作家朱文輝向大家介紹說,他認為微型小說是文化交流過程中,最能反映社會原態及人文實相的傳導工具之一,瑞士德語區的微型小說秉承了其語言的特殊性和思考的邏輯性,因此作品多以反映社會百態,人心萬象為主,而且不時還披上一層哲學的薄紗,讀來常常會發人深省。

作為華語文壇前輩,朱文輝一直熱衷於推動華語文壇在瑞士乃至是歐洲的發展。他本人曾兩次出任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如今作為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歐洲理事,他則格外關註微型小說在歐洲和瑞士的發展,並為此投入了無限的熱情。憑著這股不退的激情,朱文輝就召集了幾位熱愛小說創作的瑞士華語文友,在蘇黎世成立了純粹為寫作及閱讀交流為目的瑞士華語微型小說俱樂部。

歐華作協2015年接納瑞士日內瓦的黃正平為新會員。黃博士出生於中國上海,曾在上海大學文學院擔任編輯和教師,也是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員。他於1985年在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後赴瑞士留學,繼續進修文學專業,並於千禧年獲得日內瓦大學文學博士學位。黃正平一直筆耕不斷,他較為近期的兩部作品分別是展現瑞士風土人情的《日內瓦和瑞士法語區》以及《情迷瑞士》。兩部作品均在中國大陸正式出版,其中《情迷瑞士》結合作者的親身感受,記敘了巴爾紮克、歌德、大仲馬等二十多位中國讀者相當熟悉的人物,他們在瑞士生活、旅遊的故事。除此以外,瑞士的風土人情,特別是它無與倫比的自然景觀也在黃正平敘述故事的字裏行間得到了大量的展現。

西方朔 (寄自德國班貝格)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