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晚節不保的知更鳥 (王國元)

評論報導

一隻晚節不保的知更鳥

王國元

前言

《殺死一隻知更鳥》,這部以第一人稱書寫的小說,屬于南方哥德式小說的類型, 取材于一位10 歲小女孩的童真視野,敘述其家人、鄰居及1936年發生于家鄉附近的一起種族事件之經緯。小說雖渉及種族歧視,強暴與濫判無辜等嚴肅的主題,但作者將蕭條時期一個貧苦及窘困的南方小鎮生活,描繪得溫馨感人。在二十世紀,該書成為美國最廣為閱讀的種族相關性小說,而故事中的主人翁 亞提卡•芬治律師( Atticus Finch)則被塑成美國種族正義的不朽形象。

《梅崗城的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是美國環球影片公司1963 年發行的一部黑白片電影,電影的劇本是根據哈普• 李( Harper Lee)1960 年的同名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改編而成,台灣將片名譯為《梅崗城的故事》。故事緣起的發生地,座落于南方阿拉巴馬州的梅崗城小鎮( Maycomb. Alabama),梅崗城是一座虛擬的城市,它的原型是作者的家鄉門羅維爾( Monroeville. Alabama)。

在英語系國家,《殺死一隻知更鳥》被納入校內課程的教材中,傳遞一種寬恕與反種族偏見的訊息,卻因書中一些歧視性的文字及強暴案的審判過程,不宜學童閱讀,出版多年後被列入文學挑戰性書目。( Challenged Literature)直至今日,《殺死一隻知更鳥》不再被大部校區納入教學課程,且從閱讀書單中刪除。人們對這部小說的評價,見仁見智,對小說的文學評論甚少,但挾著全世界銷售量達四千萬冊的餘威,不得不承認此部小說的成功,是個令人驚奇的現象。

2015 年,哈普于1957年先行完成的處女作《設置一位守護者》( Go Set A Watchman) 的橫空出版,本末倒置地成為《殺死一隻知更鳥》的續集,再度轟動世界文壇。廣大的"知更鳥"粉絲群無不昂首期望,爭先預購,終破了亞瑪遜圖書公司史上預約書的銷售記錄。

(一) 哈普•李生平 (Harper Lee) 

哈普• 李,1926 年4 月28 日生于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小鎮門羅維爾。1960年,她出版了《殺死一隻知更鳥》( 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1 年,她變成史上第一位新進作家中,第一本小說就獲得普利茲文學獎而揚名于世。她出身律師家庭,父親是阿拉巴馬州大法官之一,也是一家地方報紙的發行人。母親患有躁鬱症,甚少出門,早逝。家中排行老么,上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

哈普的青梅竹馬玩伴,楚門•卡波提(Truman Capote),是《殺死一隻知更鳥》小說中的迪爾之原型,後來也成了名作家,著有《冷血》(Cold Blood)一書,也曾改拍成電影。楚門,個子長得弱小,生性敏感,喜著眩眼的服飾,常遭其它同齡男生的欺負,天生富男子氣慨的小女生哈普常出面替他打抱不平,兩人後來在文壇上先後各顯崢嶸。

高中時,哈普對英國文學產生了興趣。1944 年畢業後,就讀蒙哥瑪利的杭亭頓女子學院,與一般注重穿著,愛打扮,企圖吸引男生注意的女生完全不搭調,且不相往來。她僅專注于學業及寫作,並加入寫作榮譽協會及合唱團,後來離開女校,轉學阿拉巴馬州立大學。她給人的印象是位獨行俠及個人主義者。有一陣子,她也加入校內社交性質的姐妹會。為了追求寫作的夢想,她出任校內報刊及雜誌的編輯。

大三那年,哈普成為法學院的學生,該學院無需大學畢業,可直攻法律學位。為了專心向學,她辭去校內的編輯工作 。同年夏天,她以交換學生身份赴英國牛津大學遊學,秋季時回到法學院,續讀了一個學期後,她向希望女兒承繼衣缽的父親攤牌,自己真正的興趣是寫作而非法律,終是退學離校,改赴紐約追求她的作家夢。

1949年,芳齡23 歲的哈普來到紐約市,  為生活掙扎了多年,當過航空公司的機票劃位員等雜工。她在紐約與老友楚門重逢,斯時的他已是文壇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她幸運地認識了一對活躍于百老匯的作曲,作詞家布朗夫婦,他們有感于哈普的才氣,慷慨地送她一份聖誕大禮:一整年的生活費,讓她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心寫作。還安排認識了一位能幹的女編輯,有幸地成為她一生中的貴人,提出許多修改原著的寶貴意見,哈普花了兩年時間改寫完成《殺死一隻知更鳥》( To Kill a Mockingbird),最終獲得出版。

• 後期生活

六〇年代,她仍然斷斷續續幫助好友楚門完成他的代表作《冷血》一書。

七〇年代,傳聞哈普正書寫另一部小說,只聽樓梯響,卻未見有影子下來。 1974 年,她接受此生最後一次的訪問。

八〇年代後,她過著近乎隱居的生活,消失于大眾眼前,素有"文壇嘉寶"之譽。她生活裡的大部時間,奔波于紐約及門羅維爾兩地。在家鄉,她與姐姐愛麗絲同住,姐姐繼承父業成為律師,是妹妹的知己好友兼法律及財務顧問。妹妹暱稱姐姐為"穿著裙子的亞提卡•芬治",活了103 歲後去世。哈普生前活躍于家鄉的教堂及社區,常慷慨地將"知更鳥"為她帶來的鉅富,每年的稿稅淨收約三百多萬美元,以匿名方式捐給不同的慈善事業機構。

2007 年,哈普的身體狀況開始走下坡,曾中風過兩次及各種老年病纏身;包括聽覺損失,視力減弱,記憶力衰退。中風後的她搬進門羅維爾的一家養老院。愛麗斯生前提到妹妹唯一在意的就是寫作,犯了黃斑病變的她,藉著文字放大鏡之幫助仍能繼續閱讀。2015 年,88 歲的她,忘了此生不再出書的誓言,將自己束諸高閣長達55 年之久的"設置一位守護者"出版。

哈普• 李逝于2016 年2月19 日,享壽89 歲。據她的姪子說,她在養老院的睡夢中過世。

(二)  著作與得獎年鑑 

在《殺死一隻知更鳥》出版前,哈普像其它第一次出書的作家般,對自己的作品毫無信心,忐忑不安地認為自己的新書,終難逃過書評人的毒舌狠批,最終在乏人問津下黯然下櫃。但是,幸運之神卻始終眷顧她。

1960 年7 月,《殺死一隻知更鳥》"甫出版即獲選為「每月一書俱樂部」及文學協會之推蔫。讀者文摘登出了濃縮版。

1961 年,《殺死一隻知更鳥》贏得高名望的普利茲文學獎及數項不同的文學大獎。

1962 年,荷頓•福提(Horton Foote)改編原著小說成為1962 年同名電影的劇本。拍攝期間,李時常光臨拍片現場接受許多訪問,廣為電影作宣傳。

1963 年,電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8 項的提名,贏得3 項,其中包括最佳男主角葛雷格里畢克(Gregory Peck),最佳原著改編及藝術指導。哈普說:「我是個極為開心的作家,他們將我的小說變成一部美麗又感人的電影,我無限感激。」許多影迷甚至表態,電影比小說更具說服力。

在影片開拍前,求好心切的畢克,曾隨同製片人及導演,親赴門羅維爾拜訪作者病塌上的父親阿瑪薩•李(Amasa Lee),誠同小說中的描述,單親的李父隻手輔養大四個孩子ˇ,也常義務替小鎮的黑人作法律上的辯護。有機會能親與真人見面,讓畢克的表演加分許多,他影片中的扮相及講話的語氣均酷似本尊。哈普第一次撞見畢克的扮相不禁掉淚:「他連小腹微禿亦然與父親相仿。」畢克回道:「不是小腹突起,那是演技。」

電影殺青時,阿瑪薩•李已經作古。哈普為表示她的感激,特將父親隨身攜帶長達四十年的金質懷錶送給畢克。他就懷裡帶著此隻無價金錶上台,領取1963 年影藝學院頒給他的最佳男主角獎,一時傳為佳話。1990 年起,由小說改編的戲劇,在作者故鄉門羅維爾的地方法院裡作定期演出,以招徠觀客。

1966 年,她應詹森總統之邀出任國家藝術委員會的委員。

2007 年11 月,小布希總統稱讚:「《殺死一隻知更鳥》一書對我們國家的特性有優質的影響,對整個世界而言是一項禮物。就優良寫作與人類的感性之模式,此書將永為人們所閱讀及研究」。並特地安排在白宮頒發總統自由勛章,作為她對美國傳統文學的傑出貢獻。《殺死一隻知更鳥》曾翻譯成超過40 種不同的語言,以每年銷售量超過一百萬冊的佳績邁進。

2015年 7 月14日,88 歲的哈普出人意外地出版《設置一位守護者》,全書共304 頁,是繼《殺死一隻知更鳥》出版55年後的第二本書。

 (三) 「知更鳥」在書中的意涵 

《殺死一隻知更鳥》的中譯名行之有年,由來有自。知更鳥的英譯為羅賓鳥( Robin),與反舌鳥( Mockingbird)略有不同,二者皆屬属雀形目(passerine birds),同以善于模仿其他鳥類及昆虫、兩棲動物的叫聲而聞名。中文的另譯《殺死一隻反舌鳥》似乎較為妥切。反舌鳥共有3屬17種,分布廣泛。

"知更鳥"作為書中角色的象徵及賦與它的意義,是許多人渴望瞭解之事,特別是一些尚未讀過該書的年輕一代。《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書名原非哈普的第一選擇,最早擬訂為《亞提卡》(Atticus)是書中男主人之名。"知更鳥"的書名跟故事本身鮮有文學關聯,卻意謂著一種無形的象徵;故事裡一位無辜黑人橫遭惡魔處死,知更鳥代表了一種無辜的圖騰,殺死知更鳥如同一樁摧毀無辜之舉。

《殺死一隻知更鳥》一書的第10章裡,對知更鳥有些來龍去脈的詮釋:

父親亞提卡有次對孩子們説:「記住,殺死知更鳥是一種罪惡。」這是他唯一提到的犯罪事。姑媽説:「妳們的父親是對的,知更鳥用心地唱歌給我們聽,將歡樂帶給這個世界,它們不破壞穀物,所以殺它們是一種罪。」整本書中,知更鳥象徵那些角色?布雷利(Boo  Bradly)是一位無辜善良的智障者,他為了救史考特兄妹二人而殺人,被送上審判台。史考特對父親解釋:「將隱居的鄰居布雷利送上審判台,冠以成人的罪名,就等于殺了一隻知更鳥。」芬治(Finch),主人翁的姓氏,也是一種善于唱歌的和平雀類之名,作者將知更鳥的象徵,延伸至主角的全家人。無辜黑人湯姆羅賓遜的悲劇性死亡,如同知更鳥被獵人與小孩毫無意義的屠殺。知更鳥是隻安詳的小精靈,除了暗喻劇中人物角色外,也象徵著真誠與美麗。有回亞提卡送隻空氣槍給兒子傑姆時,曾希望他拿後院中的錫罐子當標靶,且特別叮嚀他千萬別射殺知更鳥,以免惹罪。

作者明顯地將書中所有純真,良善,樂于助人及無辜的角色,定義同知更鳥般,是值得被保護的。至于哈普本人是否也是一隻知更鳥?在她冗長的生命中,時常讓書中的角色作她的代言人,小女生史考特幾乎就是她童年的化身。如果史考特是隻知更鳥,哈普理應也是一隻如假包換的知更鳥。

(四) 《設置一位守護者》的出版

•書名的濫觴 

哈普李第二本書的書名《設置一位守護者》(Go Set A Watchman)在"知更鳥"的眾多粉絲中同時產生了興奮之情與困惑感。他們興奮地期待著《設置一位守護者》會是《殺死一隻知更鳥》的精采續作,卻也為怪異的書名感到困惑。"守護者"的書名出自舊約聖經中"依賽以亞第21章第6節:「上帝對我説:去吧!設置一位守護者,讓他告訴我們看見了什麼?」(For thus hath the Lord said unto me, Go, set a watchman, let him declare what he seeth. — Isaiah 21:6)。

哈普從聖經中挑選書名甚富意義。按李家的老友,歷史學家及浸信會牧師韋恩•富林特(Wayne Flynt):「她成長于一個閱讀聖經的家庭,詹姆斯國王的優雅版本是她所喜愛的, 自幼就銘記心中。」依賽以亞是猶太王國的先知(740bc-698 bc),詩句中預言了巴比倫王國將面臨淪亡。上帝對希伯萊人的告誡:「需要設置一位守護者來督導百姓,使其步入正道。」哈普可能暗喻小說中的梅崗城小鎮(門羅維爾)如同巴比倫般,充滿偽善的道德,得設置一位守護者來教導人們如何遠離混淆。 明顯地,她認為父親理應是門羅維爾大門的守護者,惟有正直及有分寸的人,才能堅守立場、維護正義及實行道德上的正事。

擷取聖經的詩語作為書名的另一個原因:在傳統南方文學的文藝復興中,聖經文化仍屬主流,她深受當時同屬南方的文壇鉅擘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之影響;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福克納一向喜採聖經的隱喻用于書中,甚至拿來當書名。1936 年,他的一部小説命名《阿巴薩龍》(Absalom, Absalom! ),典故出自猶太王大衛的三子阿巴薩龍,忤逆了父皇的故事作為原型,他創造了內戰中,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三個家族的故事;特別是湯姆斯•蘇班(Thomas Sutpen)家族中,父子間的衝突為主線,相互呼應。

有位書評人認為《設置一位守護者》是一個美麗且帶些隱喻的書名,但在1960 年代卻顯得過氣,哈普只能將書名改為《殺死一隻知更鳥》。要不是南方欠缺合適的聖經文學,"守護者"不太可能被選為書名。作者的心目中,父親一向是位活在聖經裡的人,基于對父親英雄式的臆念,實難找出更為貼切、優雅的書名。有趣的是原小説的書名,竟成為第二本小説的書名。《殺死一隻知更鳥》讓哈普成為世界文壇大枷,第二本小說的命名已然無關緊要,況且它只是一句毫無意義的片語,當然書名的選擇,對銷書的成績至關重要。

•「知更鳥」與「守護者」二書的評比 

《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內容可一分為二,小說中的主角是個10 歲的小女生史考特。她與作者本人年幼的個性相仿,史與哥哥傑姆及好友迪爾(楚門•卡波提的原型)組成的三人行,時常對住家附近一位神秘的鄰居怪胎布•瑞利感到好奇。除了孩提長成的過程外,故事中安排的另一條主線以反映南方種族歧視為主;律師父親亞提卡•芬治義務替一位無辜黑人湯姆• 羅賓遜作辯護(罪名是強暴一名白人女子),冀望能替他爭取到公平的審判,免遭暴徒們未審就吊死的私刑。整本小說由小女孩史考特一路娓娓道來。《殺死一隻知更鳥》出版以來,已經衍生成一種超越內在邏輯的意義,多年來,書本身一直與其中的角色並相共存長達半世紀之久,小說的精髓在于探討人們生活中,所面臨的道德危機之反映。

許多書評人咸認哈普對于蕭條時期,南方黑人的生活際遇,欠缺足夠的刻劃,除了法庭的審判過程外。小說中從未出現黑膚的惡徒,無疑地會降低她經營種族歧視的寓言故事之力度。一般讀者其實並未有很高的道德標竿,而書中的白人種族優越論讓人感到不舒服,當然有些人認為該理論是經過歷史驗證的。按哈普一廂情願的烏托邦說法:「在白人優越的社會中,將無種族主義者的存在,他們挺身保護真理及正義,此種價值的存在即是美國的立國方針。」在詹• 克勞時代(Jim Crow Era)的南方律法中(1),種族主義的依存被視為合法性的。湯瑪斯•馬龍(Thomas Mallon),一位小說家及評論家,指出《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道德確定性,僅明顯地出現在書中的第一頁,從這點看,就討論煩擾的美國種族問題而言,《殺死一隻知更鳥》稱不上一部成功的小說;反而不如第二部小說的實質性,將爭議凸顯得更為貼切些。

《設置一位守護者》的內容:一位26 歲的女子珍(長大後的史考特)從紐約返回梅崗城探親,他已然是個72歲的老人,患有關節症,生活上無法自理,卻頑固地拒絕面對社會的演變,與當年彬彬有禮的學者形成一種尖銳的對比。他不滿女兒的種族平等論,直指當今社會的黑人,仍然停留在一種極為不成熟的階段。他甚至訓斥女兒:「妳難道希望在我們學校,教堂及戲院裡滿是黑鬼嗎?妳希望與黑鬼在我們的世界裡共生?」亞提卡,過往一位正直,富道德良心的律師,竟然晚節不保,淪為一介頑固的種族主義者且與三K 黨關係密切,讀者紛感震撼不已。這本充滿爭議性的小說裡,一向令人尊敬的主人翁之道德急轉彎,引發網上粉絲們的爭辯,也提供了學者及學生們的一份研究素材,以分析作者的創作過程。《設置一位守護者》的小陰謀就建立于這個發現。換言之,珍必須先要自我心理妥協;父親非聖人,且讓讀者自己判斷,讓讀者自我成長。

在這個沖激下,許多文學評論家開始重新評讀《殺死一隻知更鳥》,咸認年輕時代的亞提卡是一位經過糖衣包裝的正直白人,活在一個欠缺正義的世界裡,而《設置一位守護者》中的老亞提卡則像是一帖苦藥,卻更能反應時代的背景。杜克大學教授卡拉•哈路威(Karla FCC Holloway):「《設置一位守護者》,這本舊瓶新裝的書,肯定會引起一些有趣的話題;如果亞提卡真是一個如此性情的人,那麼讀者對這號人物的愛戴可以就此打住。至于該書文學上的真實意義,方是這個國家所企望的,而非人性有弱點的亞提卡。」

就一位作家而言,讀者能感受他、她們所創造的角色是一件令人驚奇、開心的事,而在心裡揣測琢磨故事及角色的神秘更是一種閱讀的過程。《設置一位守護者》的緣起,提供了一個屬于成人的故事,而非"知更鳥"專注于一位10歲小女孩的視界。新書挑明了珍終將結束她的童真,與成千上萬的讀者同舟共渡。雖然亞提卡的真相露餡後,受到極端的排斥,有些讀者同意亞提卡畢竟是個常人,難免有醜陋的人性面。那些深熟此書的人指出"知更鳥"中的亞提卡有些不為人知的暗瘡就待發作,是一種伏筆。"守護者"也許會針對"知更鳥"裡的種族歧視產生更複雜的論爭,在陰謀論遠超過道德災難的觀點下,對小説角色的心路歷程之爭辯誠屬正常之舉。

過去55 年來,《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亞提卡在讀者心目中是位永恆正直的律師,是文化的聖像,他的影響層不限于文學上,且鼓舞了好幾代的律師、教師及社工人員。其實在小說裡,作者並未提到亞提卡的真實身份,他只是小說中的一個角色,頭號的民權運動者,遠遠超過女兒對他的企盼。真相是在《設置一位守護者》中他變成一位種族分立者,引發讀者不以為然的看法,此種現象可以歸諸局外人不熟悉作家對小說寫作的程式,小説的佈局及隱瞞真相的運作技巧。過往,大部份的讀者將亞提卡緊緊地與歷史上的種族暴亂,及社會的不平等制度捆綁在一塊,甚至將他與正義劃上某種等號。昔日的他挺身而出的正義,誠然面臨消失殆盡,至于他本身是個白人種族主義者與否,已是毫無意義。

 •《設置一位守護者》出版與否的爭論 

《設置一位守護者》算是哈普李《殺死一隻知更鳥》的續集早產兒,專家認為她明顯留下兩個值得探討的價值觀:此書有何優點?出版它有何好處? 《殺死一隻知更鳥》毫無爭議性地普獲佳評,理所當然應該出版,它廣受喜愛的理由,基于故事內容令人著迷,架構美妙及讀來感人溫心。《設置一位守護者》在美學上是否優雅的答案,大部份呈負面性,至于是否對道德的提昇有無幫助,答案更是複雜。許多粉絲表態,他們心目中的亞提卡,就像倡導民權運動的林肯,可以噴出種族主義者的膽汁。至于新書中並無著墨此位高雅的英雄因何脫軌,轉而支持種族分離的真相。有一位書評人如此建議;既然無法提出充實的理由,此書就不該出版。

無人知曉哈普當年為何接受建議,將這部坦率、活脫脫地書寫一位年輕女子對種族歧視滲透她的家庭及故鄉後的幻滅,擱置一旁多年的真正原因。原稿改寫後,變成一部寓言式的小說,書中的好人與惡人角色壁壘分明,由一位過度早熟及心細的小女孩來代言。《設置一位守護者》的內容,令成千上萬的粉絲難以接受,拒絕閱讀該書的人難以計數。哈普柯林斯出版公司的負責人約翰生•伯罕(Johnathen Burnham)曖昧地表示:「哈普李要求新書以原稿出版,而不要編輯者參與意見。」

試想,1960 年代的哈普如果罔顧經紀人的建議,逕自出版了《設置一位守護者》一書,在種族主義風起雲湧的年代,會造成社會及輿論何種的分裂及沖激殊難預料?她還能獲得普利茲文學獎的青睞?她還能坐擁年收巨額的版稅?她還能擁有眾多死忠的粉絲嗎?種種的負面假設發人深省。

哈普的《設置一位守護者》原稿,最初被認為遺失,直至律師卡特在她的保險箱裡翻了出來。2015 年2 月,哈普柯林斯出版公司(Harper Collins)宣佈將于2015 年7月14日付梓印行。時年88 歲的哈普,身心已衰,激起許多人懷疑是否出自她的本意。她透過律師發表了聲明:「我仍然活著,動著,感到非常高興,人們對《設置一位守護者》的熱烈回響。」只是此項聲明仍然無法止住人們對她出爾反爾的質疑,特別是姐姐愛麗斯在死前透露,妹妹會在任何熟人交給她的文件上簽字。阿拉巴馬州的官員對此種疑似"老人虐待"(Elder Abuse)的案情曾作過詳細調查,發現並無實證,她是受脅迫的受害人。

(五) 結語 

1960 年《殺死一隻知更鳥》出版時,正值民權運動如火如荼地展開;斯時,整個南方處于種族隔離,黑白不同校,黑白不同車諸種不平等的措施下,發生了巴士上黑人拒絕讓位給白人的風波,密西西比大學不讓黑人入學等的種族事件,引發無數次的種族暴動,槍戰及罷課的學潮,造成多人喪生的悲劇。該書的適時出現,多少喚醒一些有智慧白人的良心,民權運動有絕對的影響。2015年,哈普第二本新書的主題,仍然環繞著種族歧視的爭議,雖有炒冷飯之嫌,又值社會上許多少數民族的受迫害案件,再度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2014 年8月密蘇里州的白人警察射殺身無武器的黑人,激起全國各地的暴動。2015 年7月初,南卡羅萊納州的立法機構,在經過議會的激辯後,從國會大廈廣場降下了聯邦旗。哈普的一生,似乎在民權運動中,自年輕至老皆軋上一角。

哈普的生活極其低調,一生從未結婚,只有在孩童時期,稚言地宣稱,長大後要嫁給楚門•卡波提,一位同性戀者。由于極少與媒體接觸,人們最想問她的三個私人問題之排行榜如下:1)她還活著嗎?2)她是個同性戀者嗎?3)她會出第二本書嗎?

第一與第三個問題已經有解。第二個問題無可求證。僅管她從小就有假小子之習性,在《設置一位守護者》中,她拒絕嫁給父親的一位得力助手,表面理由冠冕堂皇,她隨時有可能同任何喜愛的人上床為由,對追求她的這名男子不太公平,寧可選擇單身,難免給人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她的好友楚門• 卡波提從小就是位不折不扣的同志,在同性婚姻合法性的今日,喜愛哈普李的人們,應該謹記的是,她留給我們一部魔幻似的作品,我們得感謝她。

人們喜歡問,《設置一位守護者》究竟是《殺死一隻知更鳥》的前傳還是續貂?"守護者"先完成于1957 年卻遲遲地于2015 年出版,就出版的順序而言它應是續集,故事內容而言也是續貂之作,"知更鳥"完成于1960 年,內容明顯地是前傳,兩書具有共同的主人翁,新書的故事主軸是舊書的延續。神秘的哈普在姐姐死前,曾一再表示不出新書,很多粉絲希望圍繞她周圍的小圈子,真心以她的利益為要,不要糟蹋了經典的《殺死一隻知更鳥》。回顧六〇年代民權運動的浪潮中,勇敢年輕的哈普,以她的勇氣及誠正,面對挑戰的爭端,讓《殺死一隻知更鳥》成為種族動亂時代的一部強有力及富壓抑性的文學作品,已屬難得。

後記  《設置一位守護者》仍于2015 年7 月如期出版,罵聲及討伐聲連連,對這些爭辯,看在哈普李斯人已逝,最妥協的結論:當它為單獨出版的一本新書罷了。

注:(1)詹• 克勞律法(Jim Crow Laws):美國南方的一項強制種族隔離的州法及地方法。自重建期開始實施,直至1965 年廢除。

(寄自德州達拉斯)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