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物中的多元文化 (張燕風)

報導文學

兒童讀物中的多元文化

張燕風

過去幾年中,我寫童書,也擔任童書系列主編的工作。我參與出版的第一套系列書,主題是 “先驅” (Pioneering),就是藉著各行各業領頭人物的故事來鼓勵小朋友,第二套是 “創意” (Creativity),也就是藉著創意人物的好主意好點子來啓發小朋友,接下來,我們再想該選什麼樣的主題,會對現代生活中的兒童最有益處呢?環保?或更多的是多元文化?

2001年9月11日,飛機撞毀紐約的摩天大樓,死傷慘重,那次恐襲事件震驚了全世界,為什麼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類之間會有這麼深的仇恨呢?

現在大家都說 “地球村”, “地球是平的”,各類人種和族群在這個平台上都有很多接觸和交流的機會。如果我們對其它民族或國家不夠瞭解,是不是會產生很多的誤解,歧視,甚至仇恨呢?

大導演 Steven Spielberg 在今年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致辭時說到,因為他是猶太人,所以小時候曾遭受過被霸凌的痛苦經驗。他提醒畢業生不要有仇恨的思想,要多聼別人的故事,瞭解別人的歷史和背景,才能和諧並存在這個地球村上。

那我們為什麼要等到大學畢業典禮才做這樣的提醒呢?為什麼不在孩提時代就開始在童書中灌輸多元文化的觀念?讓兒童從小就熟悉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不同種族,不同習俗,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組成。隨著兒童年齡増長,慢慢學習互相理解,包容,平等,和平共處,那麼這個地球上就不會再有那麼多的歧視和仇恨了。

2005年我在上海看到博物館展出的宋版 “清明上河圖”,我非常興奮,買了一幅複製的小手卷,想寫一篇文章把這幅國寶畫介紹給小讀者。回到美國後,我把畫給一位美國作家朋友 Rena 看。Rena是俄國猶太人,1920年代出生在上海,在上海法租界生活了二十幾年後才搬來美國。她一直後悔在上海的二十幾年中,沒有學中文,沒有接觸中國文化,來了美國後才知道她錯過了認識中國的大好機會,為了彌補這個損失,她後來特別研究 “猶太人在中國” 的歷史和交流,並成為這方面的權威。

我和 Rena展開 “清明上河圖” 手卷觀看,我告訴她那是描繪一千多年前宋代開封城內的繁榮景象。她說那時已經有猶太人移居到開封,在那裡做生意過日子了,但這段歷史鮮為人知。所以我們就決定以當時開封城做背景,寫一個中國孩子和一個猶太孩子在那裡相遇並建立友誼的故事。 那時 911事件剛發生沒幾年,Rena 和我都認為恐怖份子的襲擊,都是源起於仇恨,我們寫的這本童書 “紅風箏和藍帽子”,就是希望在孩童的基礎上就能建立起互相瞭解,信任和友誼。

書名 : 紅風箏與藍帽子 (張燕風, Rena Krasno 合著)

C:\Users\Yeng-Fong Chiang\Desktop\2016 OCWWA cruise\2016-6-8 多元文化 pictures\2016-6-9  red kite, blue hat selected pictures. jpg_1.jpg

我後來發現在中文童書的領域中,描述多元文化的書並不多。我在中國時曾經看過許多書展,也去過上海愚園路的兒童 “蒲蒲蘭繪館”,其中的繪本多半是中國傳統故事,或是直接翻譯的,如安徒生童話等外國故事。而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多元的國家,由漢满蒙回藏苗等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為什麼很少見到描繪多元民族共和的童書呢?

而在台灣方面,從原住民,大陸移民之後有本省人和外省人之分,再到近年東南亞來的新住民,如越南新娘等,在那片並不太大的土地上,融合了許多族群,宗教,語言,生活習惯,但關於介紹台灣多元文化促進融合這方面的童書也相對貧乏。

再談談美國的情形。美國是個文化大熔爐,例如這張紐約街頭壁畫,各種民族的移民交織出一張臉上已融合各種顏色,各種文化。可是境內仍有很嚴重的種族對立問題。

我想介紹美國童書界很有名的兩位作家,他們都有移民的背景,他們的作品也多半是與美國境內的移民故事有關。

第一位是 Patricia Polacco,她的祖先來自俄國,經過好幾代和其它種族的混合,使他從小就有許多機會接觸各種不同的生活,因此在她的故事中展現了豐富的 “多元文化” 內容:有俄國人、猶太人、美國人、愛爾蘭人的家庭習俗和傳說,也由於 PoLacco 很強調家庭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因此常在故事中融入豐富又獨特的家族歷史,她的作品獨具一格,非常受到老師,家長和小朋友的歡迎。

Polacco代表作品,  The Keeping Quilt (俄國移民故事)

C:\Users\Yeng-Fong Chiang\Desktop\2016 OCWWA cruise\2016-6-8 多元文化 pictures\keep quilt 1.jpg

另一位是 Leo Politi,是出生在美國的義大利人,小時候回過義大利,後來又搬回到美國,長期居住在洛杉磯城市中心地區,附近有 China Town,Little Tokyo, 墨西哥區等不同族群居住,他觀察周邊社區不同的生活習俗和傳統,寫了二十幾本有關多元文化的童書,詳實保留了洛杉磯各色民族的建築、家庭、友誼、價值觀,他作品中介紹了豐富的多元文化,得到人們的敬重和感激。

Politi 的代表作品有 Song of the swallows (墨西哥文化)、Mieko (日本文化)、Moy Moy (中國文化)

C:\Users\Yeng-Fong Chiang\Desktop\2016 OCWWA cruise\2016-6-8 多元文化 pictures\leo politi\leo politi 13.jpg

前面提過,最好在孩子小時後就從童書中灌輸多元文化的觀念,我參考了一些西方的兒童繪本,繪本以繪圖為主,字數不多,但能用圖畫來表達出意思,很適合用來向年幼的兒童說明各種觀念。接下來分享一些好作品:

  1. The Name Jar (by Yangsook Choi) 韓國

  2. Suski’s Kimono (by Chieri Uegaki) 日本

  3. Sitti’s Secrets (by Naomi Shihab Nye) 阿拉伯

  4. The Cambodian Dancer (by Daryn Reicherter) 柬埔寨

  5. Rain School (by James Rumford) 非洲查德

  6. Going to Mecca (by Na’ima B. Robert) 沙烏地阿拉伯

  7. Silent Music, a story of Baghdad (by James Rumford) 伊拉克

C:\Users\Yeng-Fong Chiang\Desktop\2016 OCWWA cruise\2016-6-8 多元文化 pictures\2016-4-4 sitti's secrets jpg_1.jpgC:\Users\Yeng-Fong Chiang\Desktop\2016 OCWWA cruise\2016-6-8 多元文化 pictures\2016-4-14 the cambodian dancer jpg_1.jpg2016-3-19 going to mecca jpg _1.jpg

跨越國界的友誼

Boxes for Katje 凱琪的包裹 (by Candace Fleming)

移民與難民

  1. Mama’s Nightingale (Edwidge Danticat)

2016-6-26 mama's nightingale_7.jpg

  1. My two Blankets (Irene Kobald)

  1. The Seeds of Friendship (by Michael Foreman)

下面是一張2012年的統計圖表,雖然只是美國的舊資料,但可做一個參考。2012年美國少數族裔人口比例是 37%,而多元文化的童書只有童書總數的 10%,预估在2043年,美國少數族裔人口比例會增長成為多數族裔,到了2060年將佔人口比例 57%,多元文化的童書增長,會跟得上人口的變化嗎?

今天來參加開會的文友們,大部分已經做了母親、 祖母或外婆,也多半居住在西方國家,對多元文化都有很深的體驗和認識。在我們面前有一塊很大的可耕地,我們要用手中的筆和我們的經驗,撒下華文兒童讀物中多元文化的種子,希望將來像花婆婆撒種一樣開花結果,為我們的兒孫輩打造出一個更和諧美麗的地球村。

Miss Rumphius (花婆婆 by Barbara Cooney)

rumphius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