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裡的東京

旅行文學

節日裡的東京

葉周

     

 t1 (1) t1 (2)

                   

       聖誕節剛過,我去了東京。雪還在高空中醞釀,每天都能看見不算燦爛的太陽,無風吹過時,也是溫暖的。在東京奢華的地標銀座,我走進了去年四月才開幕的購物大廈銀座6號(GINZA SIX),感受到一個華麗而又雅緻的購物世界。作為銀座地區最大的商業設施,它跨越了兩個街區,樓高13層。無論是從外觀、佔地、內部裝潢看來,都不愧為銀座最大的商業綜合體,有十幾個著名的藝術家參與了內外整體的設計。商場的內部設計由精於奢侈品牌設計,並長期居住在日本的法國設計師Gwenael Nicolas負責。 Nicolas通過他的設計將這一集奢華與時尚於一體的大廈變成一個人們交流的中心,每一個人來到這裡都可以發現心儀之美。他將日式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相結合,使人同時感到法式優雅與日式柔美的動人魅力。

      正是迎接新年的時候,日本市民特別喜歡鮮花。在大廈入口的花圃裡,提供的鮮花品種豐富,許多鮮花都經過人為加工,使之更具備日式的艷麗和繽紛。來時路上走過東京民居最顯眼的發現,就是所有的民居門前都佈置了門松和注連繩做成的新年裝飾盆栽喜景,古代中國魏晉南北朝時代也有那樣的新年民俗,也有在門上掛草繩把鬼嚇退的作法。家家戶戶會在過年時將草繩裝飾掛在玄關、廚房或者家中神壇處保佑家人。

       走進銀座6號,從電動樓梯上逐層進入,一組由草間彌生女士設計的波點南瓜吊燈懸掛於大廈內中庭,點點鮮紅的圓點大小不一的散佈在白色的南瓜上,為金黃色調的中堂空間帶來強烈視覺衝擊力。草間彌生把這些圓點看成是細胞、分子,是來自宇宙的信號。她試著用重複的圓點把自己的幻覺表現出來。精神疾病與藝術創作幾乎伴她一生。由於精神疾病的影響,草間彌生將她獨特的藝術想像擴展到雕塑和裝置藝術領域,這竟然引領了美國波普藝術的潮流。

       在銀座6號(Ginza Six)中的蔦屋書店,卻體現了不同的文化氛圍,步入室內可以感受到瞬間降臨的寧靜。充沛的空間和舒適的恬靜搭配得很好,你可以在裡面閱讀,或是戴上耳機沉湎在音樂世界中,或是獨自默默冥想。事實上,年終無休且每天經營到凌晨兩點的蔦屋書店,已經在日本有許多分店,並正在亞洲各國推出新店。在各年齡層的顧客中都有很高的人氣。畢竟,沒有人能拒絕一個“室內設計和內容獨特、精緻,擁有陽光充足的大窗戶並可以舒適聊天”的場所。

      書店前的大廳立著兩隻高達3公尺的巨型的御守貓,一黑一白。這是日本雕塑家Kenji Yanobe 的全新系列作品。正配合著書店裡舉行的貓類書籍展覽在那裡短暫停留。書展的主題是以貓為主角的“貓 & 藝術 & 聖誕節”。兩隻神采奕奕的貓睜著溜圓的大眼睛,前爪撐地昂首挺立注視前方,還戴著透明的頭盔,脖頸處鍍著金光閃閃的色澤,腳上也穿著金光閃閃的靴子。據說這位雕塑家創造的御守貓系列在日本港口等許多公共場所都舉行過展示活動,給貓咪雕塑戴上防護頭盔,便使可愛的貓有了人的習性。

      在書店中我們選在露天的平台上喝咖啡,從平台上可以俯瞰銀都繁華的街道,尤其是對面百貨大樓耀眼的櫥窗與這裡互相輝映,如同為車來人往的街道樹起兩堵透明的牆。我們坐在銀都的高空,遠眺著城市的天際線,鳥瞰著街上的繁華,聆聽著城市的聲音,天南海北地聊著天,一杯小小的咖啡裡飄出無限的溫潤。

       在旅行中我總喜歡帶上一本與旅遊地有關的書邊走邊讀,讓我透過眼前的景物看見這個地方的過往和歷史。在去日本的飛機上,我讀著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說《舞!舞!舞! 》。從譯者的後記裡了解到村上春樹年輕時在澀谷一帶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先是和同為大學同學的女朋友一起在一家咖啡店打工,後來索性開了一家爵士樂酒吧。這家酒吧就在澀谷的千馱谷。1979年,在澀谷區千馱谷附近的神宮球場他突然獲得靈感,起了寫小說念頭,隨後每晚在餐桌上揮筆不止,寫罷投給“群像新人獎”評審委員會。同年6月,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且聽風吟》獲第23屆“群像新人獎”。

      那天傍晚我從山手線地鐵澀谷站下車,走出車站廣場,頃刻被迎面各個方向高大建築上的霓虹燈牆吸引。這些霓虹燈廣告有些佔據了整個建築,上面的人物生動有趣,不由得你不被感染。走出澀谷的第二個震撼是迎面而來的路口,同時面對數個方向的交叉路口,綠燈一亮,三四個方向的人流同時跨越,密集的人潮,洶湧著淹沒了中心區的路面。我置身於人流中,向前湧動,周圍都是正在享受年終假期的遊客和市民,年輕人居多,群體的歡樂如同一片宏大的氣場,互相傳染,相互影響。這個被稱為十字人潮的景像是東京的著名景點之一。

       圍繞著澀谷站為中心的市街地帶,連接著無數的商店,其中又以餐廳和百貨店最為豐富​​。各式各樣的飲食,高檔的,快餐式的,或者是街邊的食攤類的舖頭林林總總,神戶牛肉串,章魚串燒、八爪魚球、都可以沿街品嚐。走進各種風格的餐館,海鮮、日本料理應有盡有。澀谷與新宿、池袋並列為東京三大副都心,是東京最具代表性的商圈之一,是日本流行文化和時尚的重要發源地,又以“音樂之街”、“年輕人之街”著稱。

       當我坐在澀谷的餐廳裡,腦子裡回憶起村上春樹書中的字句,看見的景色自然會有不一樣的意義。村上筆下的澀谷顯然沒有現今的繁華,卻已開始取代新宿成為年輕人流行時尚的地標。那時村上才剛30出頭,正是抓住青春尾巴的時候。在他1988年寫的長篇小說《舞!舞!舞! 》裡,小說分兩條線索並行講述了一個34歲的“文化掃雪者”,以為雜誌撰稿為生的人“我”與老同學五反田結識了兩名應召女郎,五反田出於心理扭曲殺死了她們。現實和幻覺折磨著已經成為電影明星的五反田,而當“我”追問謀殺事件時,他卻始終在問自己:是我殺了她們嗎?無奈之下他自己投海自殺。而“我”卻正幹著一件荒唐的善事,奔走於東京與箱根,照顧安撫一位才13歲,父母離異獨自居住的女孩“雪”。小說中的人物充滿的宿命感,始終環繞在神秘,憂愁的氛圍中。一個畸形發達的社會,人際關係間撲朔迷離,分不清在各自扮演的社會角色的外衣下,互相之間有多少是真誠的。而孤獨的生命卻總是那麼脆弱。社會底層的應召女郎昨日還在歡笑,明日就被人勒死。而殺人犯五反田對於自己的行為卻已麻木。

      特別是讀到書中的“我”一次次和13歲的女孩雪在澀谷的餐廳裡聚會聊天,試圖安撫一顆徬徨孤獨的少女之心。走在澀谷街上的我,左右環顧,希望能從周遭的年輕人中看見小說家筆下人物的的身影。

       村上春樹曾經在書中重複了不知多少遍,“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那是他眼中的日本,自然也包括他生活的澀谷。 “早上起來,去車站買報紙。時近9點,澀谷站前給通勤男女捲起無數漩渦。儘管已是春天,但面帶笑容的人屈指可數,而且那也可能並非微笑,而僅是面部的痙攣。”這是他小說中的描述。可是,我看見的澀谷卻是那麼愉悅,三五成群的年輕人從面前經過,常常都是歡聲笑語。我為此特地詢問生活在東京的朋友,為什麼我看見的都是歡樂,而沒有看見精神重負下的疲憊。她們這才告訴我,已經開始日本年終的假期,這一周所有的公司都放假了。人們不是返鄉探親,就是在城市中和親人和朋友們團聚,所以我眼前的人們精神是那麼放鬆和歡樂。如果是在平日,有些上班族要到晚上9-10點鐘才能從公司下班回家。

       年終整整一周的假期讓他們放下了身上的公文包,每個人都可以和親人或是朋友結伴在居酒屋里大聲說話,大口喝酒。當我走進澀谷的居酒屋時,特地觀察了一下,發現裡面的男男女女特別愛說話,一桌隔著一桌,大家只管自己大聲說話,與鄰桌互不干擾。顯然,村上筆下遺失的笑容又回到人們臉上。

       當我要離開澀谷站前廣場時,我收穫了一個動人的故事。那裡立著一座狗的銅像,稱為八公銅像,已經成了澀谷的地標。到車站接人和等人的都會選擇八公銅像的位置作為約定的地點。

       故事的發生時間有點久,是1924年的事,東京帝國大學(現今的東京大學)農學部教授上野英三郎飼養一頭秋田犬,取名為小八,小八每天清早都會在家門口目送上野教授出門工作,傍晚時再跑到澀谷車站,等待下班的主人搭電車回來。 1925年,上野教授因病猝死,但小八還是每天傍晚守在澀谷車站前,等著永遠不會回來的主人,一等就是10年。直到1935年三月,11歲的小八得了癌症病死,那時小八的故事早已傳遍日本。小八死後澀谷車站前特地樹立起了一座“忠犬八公”銅像,成為澀谷的地標。有時下大雪的天氣,還有體貼的民眾替八公戴上一頂斗笠遮擋大雪,更有人用積雪在八公銅像旁堆起一尾大小相仿的雪雕,讓八公有個伴。歲月飛逝,時至今日八公孤零零蹲坐在澀谷站前等待,已經整整92年了,惦念著八公的人們特地在東京大學校園內,新建了一座以八公為主題的全新雕塑,興奮地撲向迎面而來的上野教授。在上野教授逝世90年後,小八和上野教授終於重逢了。

本以為會在冬季的東京街頭俯拾秋天裡遺失的落葉,從落葉上體會村上春樹小說中的抑鬱和惆悵。我卻不曾尋到落葉,收穫的卻是大雪紛飛前的晴好陽光,和屬於這座城市的奢華和節日的熱鬧。村上總是在故事中訴說著兩個字——孤獨,因為孤獨才要尋求與世界的連接,然而他筆下的那些柔弱的女子,亦或是孤獨無奈的男士終究都逃脫不了宿命。可是這些不屬於下雪前的東京,也許因為這一原因,我喜歡上了冬天裡這座節日裡的城市。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