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
新派武俠小說名家蕭逸先生,久仰他是山東菏澤人,金庸是浙江海寧人,曾有“南金北蕭”之稱,2018年尾兩位於20日先後霎時俱往矣!其實蕭先生創作書劍俠情,心繫天涯文學影響普及,獨樹一幟! 北大通俗小說專家孔慶東教授曾評論蕭先生,以飄逸的中華文化底蘊和矯矯不群的俠骨英姿獨領風騷。他筆下的主人公往往超越門派,但又情深意重,外形威猛矯健,內心則糾結着煩躁痛苦,頗有幾分美洲豹的感覺也! 蕭逸先生作品出塵雅致,風格淒美流暢,垂青多變手法的奇巧構思,獨創深描重刻的人性感情韻味無窮。所以雅號“情俠“。 早與篤定從容的蕭逸先生初次會面,是1998秋在華僑大學,中國作協邀請的北美華文作家作品研討會,深印腦海的是極度文雅的他 蕭大俠。那次果敢無懼地帶著我媽媽去與會旅行,縱使先慈昔日尚稱健康,想來仍為主辦方金堅範,顧聖皓,倪金華等和同行的文友如大俠,蓬丹等位平添些麻煩,除演講研討外,還同覽泉州南閩古地的風貌,由桑蓮法界三大叢林的開元寺參觀起,承天寺和崇福寺雖來不及看,又遊泉州的搖籃,秀冠東南的清源山,其中欣見西峰羅山、武山之麓的老君岩,九日山景區的祈風石刻的等奇景。 論文演講由林婷婷和我打頭陣,名家鐵凝同福建的文學史家劉登翰主持,除大俠外,再有王蒙,陳忠實,葉辛,曾慶瑞,趙遐秋,方芳,趙玫,彭見明,胡雪波,劉醒龍,少君,白舒榮,楊際嵐等位都是能言善道,還兼唱做俱佳的名家。 蕭大俠,鐵骨柔腸時不時助我一臂,俠義可風,也偶而嬉笑怒罵,常談直抒胸臆,博學幽默…可見一斑。文友熟了都鬧起來﹕往湄州拜謁媽祖的車程,石子路顛得…大俠說像煎餅,黃美之姊也調侃地要加點蔥花﹐再鬧現場的於梨華姊名著《又見棕櫚》成了蔡玲-范思綺姊口中學來的湖南腔『又見真理』;『泉州第一嘴』文聯陳日升更加滑稽;熱心奔走的王性初兄…宋曉亮姊,帶隊的霞紅如黃鶯出谷…劉仕誠在華大“領頭做髮…“同夥開心,笑圓了口。記憶是歡快溫馨的。 看書很快的我,曾經在台灣師大畢業任教實習的年月,得過教育部中文速讀比賽冠軍,同年英文冠軍林溫裕,正好是外子臺大化學系的學弟現居矽谷。所以涉獵廣泛遍讀有趣的書籍,國小曾大看武俠言情,保送北一女後,尤其感覺緊迫,生活匆忙猶如紐約客,從此謝絕,並未續讀。得識大俠,才追捧大讀其書。 思及他筆下的俠:就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不畏權勢,為弱者爭取平等,是克己為人和犧牲自我的精神和意志。俠代表偉大的同情。俠的身影裏確有他人生的寫照。 大俠1935年生於北京,抗戰時隨家遷重慶,1949年又遷臺。23歲因長年臥病的父親蕭之楚將軍去世-層峰曾去醫院看望留5000元求醫學費哪經得起花。為維持全家生計,就開始拼命寫作,他從未抽過一支煙,喝過一口酒,為寫作也從未熬過夜。起居作息規律。有條不紊奉行8小時工作。日日上下午按時創作,6點鐘以後,決不再伏案。還留意養生。 即刻口授身子骨一向孱弱的我,雙手撐地,四肢爬行的功法,說是源於華佗的五禽戲。模仿了虎、鹿、熊、猿、鳥的神態與動作,我真用其導引吐納法,回歸原始自然,常練爬著健身,存活過親侍母病失智13年的艱辛歲月。 他喟嘆生不起病啊!也因而養成一生的良好習慣。初入道時:如果寫不出,就意味著當天多家報紙要開天窗,真是身心的煎熬之巨痛。每逢寫不下去,就有江郎才盡之敏感,苦不堪言,甚至生存勇氣都消失無存,倪匡曾有同感大哭。忙亂中,能有不同小說的男角不可思議地跑到另部小說去騷擾。 寫《甘十九妹》之時,同時在東西17家報紙上連載,同步只寫三篇,每篇差不多分刊6家報紙。《香港時報》和《星洲日報》稿酬最好,像《臺灣日報》《馬來西亞星報》東南亞及美華報紙連載,在華文世界家喻户曉備受推崇。報社換老板《香港時報》的稿子被停。好多抗議,仍是無奈。 他童年最快樂的事,是聽父親的副官講故事。也像許多作家一樣兒時就喜歡講故事給同學聽。愛念《水滸傳》《三俠五義》《七劍十三俠》和四處收來的書: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朱貞木《虎嘯龍吟》《羅剎夫人》、王度廬《寶劍金釵》《臥虎藏龍》等武俠經典。 1960年前後輟學海官和中原化學系,但寫成處女作《鐵雁霜翎》,邁入武俠小說門檻。共刊行武俠55部。專欄小品雜文1000餘篇,在臺兼職3家電視編劇,劇本200餘集,電影劇本20餘集。有多部被中臺編為電影電視。他還蠻喜歡的代表作為《七道彩虹》《含情看劍》《馬鳴風蕭蕭》《甘十九妹》《笑解金刀》。最愛的還是文學性強的《七道彩虹》,七段不太長,每篇都是20來萬字,或十幾萬字,這是他過去在《時報周刊》連載的,都是赴美後中年才寫成的。 1976年舉家遷徙,定居洛杉磯。1993年蕭大俠被推為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會長-現為榮譽會長,熱烈推動中美華文文學交流。他人脈很廣也熟知電影界陳沖,林青霞,秦漢等。古龍及白先勇是他建中同學。 他對我說從未有過別的職業,全神貫注維繫武俠作家專職,電影劇作早在陸港開拍觸電即紅,他處處受到突出的歡迎,為少數作家版稅不少,五口之家三個兒子念書,還置產購車,過著中上層的美妙生活。 1986年,作品就在大陸出版多次,近十年,又在重慶出版集團,推出幾部最暢銷上千百萬的書,除上述者:1993改編《飲馬流花河》為劇集;1996後改編《甘十九妹》《無憂公主》《長劍相思》等均極火。論者嘗撰文同評金庸、古龍、梁羽生等位,早年文風繾綣淒婉近王度廬;中年奇幻風格受還珠樓主影響多。自由時報連載《笑解金刀》,是他最後一部封筆之作。晚年常愛浪跡天涯旅行南北半球。 大俠立意極高的抒情基調,也承繼前人的事業,開闢劍仙和道家思想類型文學。旨在讓過去被認為通俗不入流的武俠小說提昇到文學殿堂。在融合抒情散文筆法的描寫上,更有著獨特的貢獻。 晚近我們再度歡敘於2016仲夏之文學大會,慨嘆大家都不讀書,他憂慮素質容易低落,欽敬 大俠終生都未放棄同情弱者的抱負。武俠小說如果重挫成為絕響,實在意味著中華文化的悲愴!
(寄自哈佛大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