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西歐春暖花開的時節,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迎來了歐華作協第十三屆年會。這次年會在法國第二大城市里昂舉行,共有近70人參加,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會員來自歐洲十幾個國家,還有不遠萬里而來的北美、南美、非洲和大洋洲華文作協的代表和香港的學者教授共襄盛舉。會議舉行了熱烈的文學研討和認真的工作總結,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會議交流熱氣騰騰
感謝在地理事楊翠屏等人的積極努力,把會議安排到條件良好的Mercure酒店舉辦。它位於里昂東部新城區,西側不遠就是美麗的羅納河,過橋便到繁華市區,也靠近地鐵站,交通很方便。
5月24日,會員和會議來賓們乘飛機、火車、長途汽車乃至自駕車而來,陸續報到。老朋友重逢,新文友相識,倍感親切。會議印好了圖文並茂的雙年會手冊,不僅有日程表,還有創會會長趙淑俠大姐的祝賀詞、各專題講座的要點,以及會後采風的介紹,使大家一目了然。
5月25日舉行全體會議。會場佈置樸素大方,副秘書長青峰製作了不少電腦頁面,親自操作,充分發揮了大螢幕的作用,紅底大螢幕投射打出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第13屆雙年會”的銀色大字。協會自創立至今已近30年,把散居歐洲各國的華文作家組織起來,一直運作良好,尤其是在辦好年會和集體出書方面,成績斐然。
上午9點,歐華作協第13屆雙年會正式開幕。安排緊湊周到,有條不紊。大會由創會元老,前會長朱文輝主持。麥勝梅會長致歡迎詞。她在講話中說,歐華作協秉持「以文會友、提攜後進、傳揚文化、促進交流」之創會宗旨,自1991年在巴黎召開首屆年會後,定期每兩年在歐洲各國舉行年會。法語文學對華文文學、歐洲文學和世界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年歐華作協在里昂召開的雙年會,相信它也是一場可帶走的文學盛宴。
她說,里昂城市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的「絲綢之都」,1998年,依山傍水的里昂老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著名女作家蘇雪林曾留學里昂。里昂人非常尊敬文人和英雄,就以里昂機場Lyon–Saint Exupéry Airport例子來說吧,機場便是以作家–安東莞·德·聖-修伯裡(Antoine de Saint-Exupéry,1900-1944)而命名的,他也是一名飛行員,1944年7月31日,聖-修伯裡駕駛一架偵查型 P-38 閃電式飛機,不幸在執行勘察任務犧牲了。而1942年他寫的經典兒童小說《小王子》,至今還深受讀者喜愛,故事中的小王子從自己星球出發來到地球,途中所遇到的各種驚險,深深吸引了小讀者,據說每年都有新譯版。里昂這個城市給人太多遐想了,故事是說不完的,這也是我們選擇在里昂開雙年會的理由。
接著駐法國臺北代表處吳大使志中致詞。他表示,在座多數都是從事文字創作的筆耕者,讓今天成為非常具有文學氣息的一天。文字是一種溝通工具,也是制訂人類社會準則的一項重要媒介,從最常見的書信到條約、法典,都是要透過文字,人的思想和意志才能精准傳達。人也可以透過文字抒發情感,文字可以優美也可以激昂,有無限的可能性。華語文是目前全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相信透過在座各位的創作,一定可以將華語文的博大精深和優美廣為傳播!
在播放僑委會吳委員長祝賀短片之後,舉行頒獎典禮,楊翠屏榮獲2018年僑聯海外華文著述獎。
駐德國臺北代表謝志偉博士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化學者。他的專題講座引人入勝,題為: 「從天堂裡的禁果到地底的馬鈴薯–淺論飲食與文學」。
接著是專題講座:「過客歸人」。來自美國的女作家蓬丹、姚嘉為、以及歐華作協老會長郭鳳西發言,題目分別為《逐夢之旅 飄零之感》、《適應與再適應》和《不一樣的人生》。她們以親身的經歷探討華文作家從原鄉到海外的生活和寫作,以及心路歷程。
在全體合拍紀念照和茶歇之後,繼續進行專題講座:「海外文學寫作的趨勢-論寫作的內容與體裁」。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葛亮博士以《重行于歸 —華語文學嬗變的一種形態》為題,切入對小說家黃碧雲作品的闡釋。瑞士華文作家顏敏如與大家分享《有關「我們.一個女人」的書寫》。美華作家劉嫄博士以《持科學之筆,行寫作之旅》為題,分析科學寫作與文學寫作之間的相通之處,探討如何將嚴謹治學態度與理性科研方法靈活運用於知性寫作之中。德華作家黃雨欣《從歐華會友的近作看海外文學的創作趨勢》。奧華作家方麗娜談《跨語境小說創作的維度與展示平臺》。北美作協秘書長彭南林發言《談網路時代的海外文學寫作》。德華作家夏青青回顧《文化混血兒的心路歷程》,介紹自己的文學創作。
中午駐法國和德國臺北代表處假Mercure酒店宴請全體與會者。下午年會活動進行專題講座 :「歐洲文化與華文寫作」。法華作家楊翠屏博士介紹《蘇格蘭的啟蒙運動》。德華作家穆紫荊探討《基督教文化對我寫作的影響》。奧華作家常暉講述《海外華文專欄作家的使命》。德華作家倪娜以《一步之遙》詮釋中德文化的差異。德華作家郭琛暢談《我的心靈修行與寫作因緣》。這些發言從各個方面反映了歐華文學的面貌。
在歐華作家新書發表與交流環節中,德華作家高關中介紹了歐華作協新文集《尋訪歐洲名人的蹤跡》和為歐華文友樹碑立傳的新進展。去年《在歐洲呼喚世界—三十位歐華作家的生命記事》出版,與前幾年出版《寫在旅居歐洲時—三十位歐華作家的生命歷程》一起,共為60位作家寫了小傳,此外還為38名會員寫了簡介,勾勒出歐華作家群的基本情況。
歐華作協老會長朱文輝介紹了他主持編譯的新作《古舊今新孝親文學專集》。全書除了將中國古代傳統的24個孝親故事逐一舉述之外,另以較大篇幅登載了所徵集到手30篇當代兩岸及海外華人圍繞著孝親思維而創作的微型小說。
誕生新一屆理事會
從下午4點至6點,歐華作協舉行會員大會。自上屆大會以來,歐華作協共增加7名新會員,他們是德國的郭琛、彭菲菲、張薰仁、楊悅、丁恩麗,瑞士的李筱筠和法國的張化,為歐華作協增添了新鮮血液和活力。
歐華作協財務理事郭鳳西做了關於財務工作的報告。會員們高度讚揚以麥勝梅會長和林凱瑜秘書長帶領的團隊,為圓滿成功辦好里昂年會的貢獻。最後會員大會通過無記名投票選出了新一屆理事共11人,麥勝梅(德國)被大家推舉連任會長、楊翠屏(法國)和黃雨欣(德國)為副會長,林凱瑜(波蘭)為秘書長,青峰(瑞士)為副秘書長,其他當選理事還有郭鳳西(比利時)、朱文輝(瑞士)、丘彥明(荷蘭)、許家結(德國)、郭琛(德國)和高關中(德國)。
5月26日,大會組織與會者在里昂市區參訪觀光,領略法國絲都的大好風光,進行民俗和文化采風。5月27日到5月30日,部分與會者參加了法國文化考察活動,參觀古城勒皮,中古教皇城阿維尼翁,羅馬水道橋和尼姆古城、艾克斯和萊博小鎮以及奧朗日等地。大家興趣盎然,收穫滿滿。而且讓與會者有彼此認識和交流的機會。在長途汽車上來自北美的作家們,如彭南林、劉嫄、蓬丹、顧月華、吳宗錦等等,介紹了南加州、華盛頓和紐約等地的華文文學活動和個人的創作情況,進行了互動,使大家受益匪淺。
在這次年會上,北美華文作協會長吳宗錦、老會長趙俊邁、南美華文作協前會長林美君、非洲華文作協會長申清芬、大洋洲華文作協前會長林爽和歷任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石麗東、張純瑛、朱立立、姚嘉為,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顧月華、北美華文作家網主編蓬丹,與歐華作協新老會長麥勝梅、郭鳳西、朱文輝、俞力工等相聚一堂,共商促進海外華文寫作的繁榮,也是這次歐華作協年會的一大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