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作家於梨華

散文

憶作家於梨華

荊棘

11

 優雅的外形光彩襲人,笑起來熱情奔放蕩漾著强烈的生命力,這就是於梨華給人的第一個印象。1989年秋在陳若曦發起的海外女作家首届大會,我第一次看到這位曾經掀起起留學文潮的女作家。我在中學時就開始讀她的小説;在大學時,她的《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在台灣《徵信新聞》連載,一時風靡大學校園,成了留學生的經典文學。對於嚮往美國卻又生疏畏怯的我們,她筆下的留學生和他們的生活,就成了我們的指南。

在那次大會於梨華被推舉為副會長,並任命主持下一届的雙年大會。海外女作家協會由新選出的副會長作大會籌備人的傳統源於此。當時於梨華作了有關女性意識和覺醒的演講,很可能會場的反應未達她的期望,在休息時中我們聊了起來,她顯得悶悶不樂,說了幾句這些女作家的女性意識薄弱,與社會潮流有距離的話。我當時就意識到,她是個性情中人,快人快語,敢說敢做,感情行於外表。

這以後我才有機會仔細閱讀她其他的作品,發現她的作品遠不止留學文學。80年後,華人移民增加,她的作品開始廣及海外的社會議題,關注到女性的地位和老人的安養。90年以後的創作也包括大陸留學生。這以後的幾本書,譬如《彼岸》和《秋山又幾重》描述兩岸三地華人,反映了北美華人社會的變遷。與其說於梨華是留學文學家,不如說她是海外文學家。她的作品很少寫到政治,但是她居然也受到政治的牽連。1975年她回家鄉寧波探親,是最早到大陸訪問的北美作家之一。她受到中國政府的招待,與冰心見面,找到了久違的妹妹,回美後寫了讚美新中國的文章,因此被列名黑名單,作品被台灣政府禁止 。直到台灣1987年解禁,她的作品才重見天日。

2004年於梨華應加州聖地亞哥科工會所邀,作了一場演講。15年沒見,梨華外形少有變化,仍然滿身洋溢著精力,精神抖擻,作了一場很成功的演講,引起聽衆熱烈的反應。這時,她已完成《別西冷莊園》和《飄零何處歸》兩本在大陸出版的散文,以真誠的筆墨,記載她自己的心路歷程。2003年在美國和大陸出版的《在離去和道別之間》是個長篇,寫一群美國大學華人教授的生活。她誠心追究一個令人省思的問題:為什麼這些校園精英一旦成了教授,很多人就開始退步,變得腐化?她以人性的觀點來探討知識份子的偽善,矛盾,軟弱和人格的墮落。

海外女作家在2016年召開第十四次大會時,我們推出《海外文學》為大會的主旨,我正任副會長,執行大會的籌備事務。在尋求主講人時,我馬上想到於梨華這位海外文學的開山祖師,只是不知道她會不會來,何況我們的會議要在遊輪舉行,為期4天的長時間對她的年紀和身體都有些問題。會友姚嘉為曾經訪問過於梨華,還為她寫了一篇《揮不去的疏離》,對我說,於大姐熱情豪放,如果能夠她一定會答應的。經過她的助理傅士玲牽引,我和於梨華開始多次電話交談。

於梨華爽快真摯的聲音從電話那邊傳過來,坦誠無虛的性格顯示無遺,好像我們是多年未見的老友;聽到我們的邀請,馬上興奮喜悅地接受作我們的主講,還要全程參加我們大會四天的研討。這時,她已經多年沒有參加演講,也很少外出,到外面去都要助理傅士玲陪伴,而且爲了身體的關係,一旦飛行必要坐商業或頭等艙。為了考慮我們大會有限的經費,由我們的會長張純瑛同行,一路照顧她,她說經濟艙也行。我們在電話中談得愉快,意猶未盡,決定到大會繼續深談。

大會不久即將在2016年九月底展開,八月於梨華來電話,說是醫生已經決定在八月九日為她緊急開刀。她非常遺憾地告訴我不能參加大會作主講人了,我們以後再找機會聚會吧!同時她寄給我一本國立台灣文學館為她彚編的文集,內中手寫了幾句抱歉不能參加大會的話。我當然大失所望,只有滿心為她祈禱,祝福她手術成功。心想這是個多麼可愛的性情中人,過去我錯失可以認識她的機會,下次絕不放棄與她相聚細談了。

可惜沒有機會了!2020年4月30日,這位海外文學家不幸被新冠狀病毒奪去生命。流星隕失,留下滿天燦爛的光輝,也為中國海外文學開創出新的境界。 

(寄自聖地亞哥)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