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而生命力強韌的母親向來很少生病。而這幾年她與大病小恙屢戰屢勝的紀錄更讓我們有一種她會與我們永遠同在的錯覺 — 但在7月14號的早晨,96嵗的她在睡夢中默默地更正了我們的這一個錯覺。
這篇文字名為「丹扉-文字工作70年」,因為在母親一輩子寫作的生涯裡面從未自稱是作家,她總是說自己是一個文字工作者。
母親一生關心台灣社會政治民生的一切,對婦女和弱勢團體尤其關切。但她也熱愛她出生的中國,對中國傳統文學及文化的規範有著相當大的肯定與尊重。這可以從她從小就臨歐陽詢的帖,從而寫得一筆大方文雅的字上可以看出來。
她一生接受過許多訪問及介紹,下面是一段常被報章雜誌用來介紹她的文字:丹扉 ,本名鄭錦先 福建仙遊人,民國15年生南京金陵女子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記者、編審、中學教師,《仕女雜誌》總編輯、發行人,曾為世界女記者作家協會理事,並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創作獎章。作品以雜文為主。從1962年開始在《皇冠》雜誌發表作品,陸續出版《反舌集》,《婦人之見》等等30多本專集。文風機智流暢,在跨越半世紀的寫作生涯中,常以自嘲、諷諭和幽默的筆調刻畫人生百態和台灣1960年代到21世紀初的社會現象。
母親一生筆耕的工作可以分成三個時期:嘉義時代(25年)台北時代(25年)退休時代(20年).
-
嘉義時代 (1949 – 1974; 23-49 歳) 來台成家 教書 建立寫作風格 出版11本書
民國38年母親跟大陸的家人說:“我去台灣玩玩不好玩的話馬上回來….” 台灣顯然是好玩的 因爲她這一去就是70多年!來台灣之後她先在嘉義空軍廣播電台當編審也寫作 民國41年發表新詩“你和我”於野風雜誌 並且開始投稿聯合報副刊.
民國41年10月10日母親和父親胡應誠結婚,這張結婚照有趣的是她們的兩位證婚人是藝人張艾嘉的父母張文莊先生和魏淑娟女士。
民國51年受平鑫濤之邀 開始為《皇冠》雜誌 寫《反舌集》專欄. 這個專欄連載了18年. 這個時期除了寫作她還在嘉義女中教了17年書; 並應台灣日報夏曉華之邀寫《婦人之見》專欄,這個專欄連載20年,這個時期她說自己是管家兼寫作 – “前者美其名自封為家務卿 後者據其實自稱是雜文手”. 但這時期她另一個重要的角色是母親,從民國46年到55年我們”三隻貓”相繼出世- 母親說,中國人常稱自己的兒子為小犬,她沒有兒子所以就把女兒叫小貓。有讀者曾經問母親為什麼起丹扉為筆名在這一張三姊妹照片裡背後的紅門就是她筆名的來源。
這段時期她出了11本專集: 反舌集 婦人之見 吸塵集 搬弄集 見刺集 伐桂集 折枝集 往返集 散舒集 燃箕集 管窺集.内容從家庭生活小事到社會百態國家大事. 皇冠台灣日報的連載帶來了廣大讀者. 方塊文章風格也從此建立.
2. 台北時代 ( 1975 – 1999 ; 49-73 歳) 電視主持 雜誌發行寫作 翻譯 出版22本書
在這個活躍台灣文壇的時期她與薇薇夫人共同主持華視《今天》節目 辦《仕女》雜誌 寫作 編務 翻譯 演講 … 民國88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創作獎章.
仕女雜誌是母親一生中的一個挑戰!接手的之前朋友說: “你沒班底又不會做生意雜誌可不是單純的文化事業!”因為對文化事業的熱忱,她還是接了 結果十多年賠了一百多萬自己的積蓄. 但因為辦雜誌她交了很多很多當時台北文壇的朋友:名專欄作家薇薇夫人,在台灣文壇非常活躍的曹又方,金曲女小姐洪小喬,兒童文學作家嚴友梅,文建會主委鄭淑敏和妹妹鄭羽書都是她的好友。
處於事業巔峰的她這個時期出了22本書: 生來無辜,丹扉的話,男人在我·掌心,碾渣集,叮噹集,浮塵集,前塵重挑集,似曾相識集,丹扉掃描,鼓刷集,各奔錢程,無冠一身輕, 微雨輕塵集,家務卿鎖集,散火集,八千里路塵與土,白朗黛漫畫,幽默智慧語錄, 熱門話題集,南人北腔,苦樂由己,快人快語.
民國68年的似曾相識集,裏面有批評法律對女性的不公(妻可別居),講建築商偷工減料欺騙民眾(有地無園 早塌比晚塌好)。民國77年的散火集笑談國產電視劇的製作(國產電視劇五多),批評社會的迷信和一窩蜂(鯰魚知震),由國劇戯碼看出當時文化之中對男性和女性的不公平尺度(殺夫變殺妻) 並無懼權威地評擊新加坡縂理李光燿(優生不能開倒車). 而其中”風中的女人 – 三八婦女節前所見有感” 寫在三月寒雨的晚上一個抱著嬰兒的婦女坐在卡車敞篷的後面,而前面車廂裡的兩個男人有說有笑。這篇作品的結尾說這樣的人女人能參與慶祝婦女節? 或有人會為她們伸張女權嗎?
民國78年(63嵗)的八千里路塵與土,記錄她回到闊別40年的大陸,三個月裡去了60多個地方。她說: “四十年的汗水 流在這三個月裏” 她並到北京去探訪40年前曾到金陵女大演講的冰心。這一次的見面對母親意義深刻,冰心女士送給她的一副小字: “莫放春秋佳日過 最難風雨故人來”她一直掛在牆頭。
民國84年到懷柔參加世界婦女大會,她自己說只是”凑一場熱鬧!”說自己“不故意誇讚 不特意貶抑”.,可是提出了對這種大拜拜式的活動的看法: “人數越多會場越大…實際的效誌果越小…提議抗議與呼籲…都落得僅僅作為參考或提醒…並無約束執行的權利”.
這期間她也多次訪美與北美作家及文友聯誼.
3. 退休時代 (1999 – 2019; 73-93 歳) 旅遊 囘顧自述 國家圖書館手稿收藏
民國88年之後母親退休並得到了“文壇老佛爺”的稱號;很少寫東西,但與文藝圈卻保持來往。文訊雑也為她做了一篇名為「婦人之見鏗鏘之筆」的專訪。母親的文風是在每一篇短文裡面都要有一些笑點,遵從她的這種文風,下面是她曾經講過的一些話:
朋友: 爲什麽住在空氣這麽不好的西門町?
丹扉: “我不僅要住在紅塵裏面,我要住在滾滾紅塵裏面!” 去大陸 火車常坐硬舗,船常坐低等艙。
朋友: 好看的風景 要在上面才看得到
丹扉: “有趣的人,要在下面才遇得到。”
朋友: 我這個勞力士,在香港皇后大道買的,價值新臺幣一百萬!
丹扉: “我這個雑牌錶在臺北中華路買的,價值新臺幣一百!跟你的 只差一 ”萬” 。
總結母親的寫作生涯與其說她是一個文字工作者倒不如說她是一個社會工作者來得更適當。她追求的不是文學上的成就而是希望藉著她的文字能夠對社會有所貢獻. 當年文友曹又方曾說: “大家把化妝品都洗掉 可能是丹扉最漂亮!” 並說“丹扉不說大話 不弄虛玄 不充懂 不人云亦云…入世而與世無爭, 有旺盛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幽默雋永樸拙天真”
但母親總不忘強調自己的平凡.在一篇自述的文章中 她給自己的人生一個 「乙下」 的等第。但認識和有跟她接觸過的人知道,在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旅途中,她帶給了我們無數的歡笑 — 無論是開懷大笑還是會心一笑; 和許多的啟發 — 無論是重大的人生方向還是惱人的生活小節。每個人認識的她都可能有點不同,但這些歡笑和啟發卻讓我們長久地懷念她。
而從美國回來的我,今夜也在防疫旅館的無眠夜裡靜靜的等待,等待著她來入夢。
2022年7月16日寫于西門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