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石峰 :《青草上人聲•梁石峰詩詞曲千首》
2001年夏,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在中華門牌坊下,舉辦了“華埠文化藝術市場”活動。筆者榮幸與溫哥華藝術界三老(陳風子、梁石峰、周士心)之一的梁石峰老師,及劉國藩先生一起,應中心主席簡穎湘女士邀請,擔任征聯比賽評判,幷分別出上聯。從此,我正式認識了這位詩書畫大家梁石峰老師。
梁老師年齡超我三輪,我們之間無論從人生閱歷,學問修養,還是三觀應有著巨大的鴻溝。沒想到與老師首次交談,我們一見如故,不久便成了忘年交。之後我經常登門拜訪,幷請教問藝于他。老師也不嫌晚輩淺薄,常與我談古論今,討論中華傳統文化。
梁老師出版過手抄詩詞集三册,《雲峰寄語》《頑石心印》和《石峰詩集》,共收集詩詞曲每本约600多首。知道拙著《十年一劍他鄉試》是有書號的書,也希望我幫他出一本總詩詞集。老師如此賞臉,便爽快地答應了。
老師的作品題材廣泛,包括山水、花草、咏物、感懷、思鄉、兒女親情、愛情、親友酬唱、吊古、人生感悟、自嘲、針砭時弊等等。其作品格律嚴謹、意念清新、情景交融、無雕琢味。。
在老師一片鬱鬱葱葱的詩草中,讀者會不時被清詞麗句,和圖畫般的詩景所吸引;像在青青的草原上,偶爾見到色彩斑斕鮮花,令人眼前一亮,心靈一震。在此,筆者不妨隨手摘幾朵與大家分享。
“潺潺流水曲中聞”,是于夜雨中所寫的七絕首句。詩人沒有寫常人所道的雨滴聲,而是寫落下雨水流動的聲音。曲字是句中詩眼;當水流到曲折處便受到阻礙,速度産生變化,就會發出聲音。詩句表達了水聲是從曲中發出的,這是自然的物理現象。
寫《紅梅》別出心裁。
紅似胭脂玉似身
飛花標志得風神
自從嫁了林和靖
遠遠聞香未敢親
讀後讓人既感受到梅的美態與芳香,同時感受到梅的高潔。讓美好的東西保持距離,因近之則不遜,更何况名花有主。且看下面的七絕。
春滿
春滿春紅春水深
春潮春雨和春吟
春宵春夢如春酒
春淡春濃畫裏尋
一般來說,詩忌重字,而詩人却一連用了十一個春字,讀來卻不覺囉嗦,反而有珠聯璧合之感,深深感受到春滿人間的無邊春色。這與唐詩《咏春》(56年湖南望城縣出土唐瓷上的題詩)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梁老師的《春滿》比《咏春》還多了一個春字。
咏春
唐 佚名
春日春江春水流
春原春野放春牛
春花開在春山上
春鳥落在春樹頭
“笑他樹樹貪榮富,爭脫青衫換錦袍”,是七絕《山居》的尾聯。詩人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山中五彩繽紛的秋色景象。
《題黃山迎客松》,歷代寫鬆的詩篇數以萬計,却沒人寫出“拿雲我偶舒長臂,俗客呼予善送迎。”“舒長臂”喻伸出岩外的鬆枝,欲抓住白雲。此擬人手法頗有新意;足見詩人豐富的想像力。(其詩如下)
題詩:日月光華六合情,群山風起響濤聲。拿雲我偶舒長臂,俗客呼予善送迎。(81歲時寫)
《游黃山歸來有感》(其詩如下),詩人喊出壯志沖天、氣吞山河的豪言壯語:“登高仗劍吞滄海”。其氣勢一點也不亞于豪放派詞人辛弃疾的“氣吞萬里如虎”。
題詩:天與天才天下知,人間紅粉解人痴。登高仗劍吞滄海,醉倚瓊樓笑傲時。(81歲時寫)
七絕《偶感•第八首》“免踏落花因避路,爲留殘月不垂簾”,是一副借景抒情、對仗工整的尾聯。避免踐踏落花,因此要躲開落花之路,另行他徑。殘月雖無圓月那麽明艶照人,但畢竟是大自然的輪回現象,詩人幷沒有對它不屑一顧,相反,把它當作缺陷美去欣賞。只要心中有愛,懷憐憫之心,大自然一切都是美的。
七絕《感懷•第五首》寫黃鶯,末句“聲壓柳條點水低”,“聲壓”是神來之筆;意思是黃鶯一叫就得用力運氣,樹枝便受到額外的重力,自然就往下墜落了。這是詩人對大自然細微觀察所得,而且合乎物理常識。
和墨齋七絕首句“欲窮千里上多層”,是詩人順手拈來的妙語。顯然,此七言句是從王之渙五絕《登鸛雀樓》的尾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十個字化出,但比之更爲精練,可謂青出于藍。
詞《蘇幕遮》下闋開頭:“句吟成,向天擲。”何只是擲地有聲的妙句,簡直是轟天響雷,將來定能成爲傳世經典。可見其豪氣干雲,任性疏狂的個性與才華,足可以與當年的李白同斟共飲。
梁老師的情感世界豐富,晚年也寫了不少浪漫的愛情詩篇,正如他的詩句“多情不讓少年人”。從曲《天淨沙其二》便可見一斑:
情書寄出朝朝,望穿秋水遙遙,夢醒依依渺渺。心隨人去,千山萬水迢迢。
詩人在曲中巧妙使用叠字押韵,顯得情意綿綿;寥寥數語,感人肺腑,遠方的情人讀了,能不動心嗎?
僅憑兩千多字,要把梁石峰老師的全貌及其作品的精髓一一道出,就像用一篇文章,面面俱到去解讀一部巨著一樣,是不可能的。筆者只希望通過拙文,讓更多人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魅力;它可以令人花畢生精力去追求而樂此不疲。顯然,梁老師就是衆多追求者之中的一個典範,在他身上,我們清楚地看到:宏揚中華傳統文化發出的熠熠光彩。可以預見,梁石峰老師的藝術與名聲將隨著日月推移而不斷增值。
《青草上人聲•梁石峰詩詞曲千首》是筆者根據梁老師晚年自號“青草上人”而命名,它是一部包含梁石峰老師一生所有詩詞作品的全集,共1113首。梁老師的過去與現在、惆悵和歡樂、怨恨及憐愛、離別又團聚、自持且疏狂,都襟懷坦白地在書中一一表露無遺。讀者從中既可看見梁老師頑石般的風骨,也可看見他青草般的柔情;充分領略梁老師的藝術風采,以及他悠長精彩的別樣人生。
筆者榮幸受梁老師之托,負責本書出版的全過程。兩三年來,筆者幾乎花了所有的業餘時間,反復細讀了梁老師的全部作作品,以及他從十多歲到晚年所寫的近百本日記。書中集有的全部詩、詞、曲,都是通過梁老師夫婦提供的詩集和各種報刊發表的作品,以及日曆紙上、廢紙、和書本頁眉寫下的詩作整理而成。全書的打字、編輯和排版都是本人獨自完成。梁老師夫人楊眉女士提供梁老師的生平資料和照片等,豐富了書中的內容。在此,我們要對她表示衷心的感謝!
承蒙梁老師錯愛,能爲其作序實在是晚輩莫大的榮幸。最後,擱筆前,筆者懷著崇敬之心,爲祝賀梁石峰老師的大著《青草上人聲》面世呈上拙作一首:
賀梁石峰老師《青草上人聲》付梓
千詩一卷收
字字盡風流
青草原無價
聲輕萬戶侯
《青草上人声•梁石峰诗词曲千首》封面
2007年8月9日
刊于2008年9月《松鶴天地》
2023年12月11日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