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捕手」點評

書評書序專輯

「少年捕手」點評

林麗雪

 

                                                   ** 魯秋琴: 「少年捕手」

 

點評(根據作者在「“書中顏如玉”系列讀書分享2023/10/26」講稿整理而成):

首先我特別要說的是,秋琴這本「少年捕手」,是一個很好的報導文學。我們都知道,報導文學不同於報導新聞。報導文學裡面一定要有報導者的某些主觀的判斷、意識乃至參與在裡面。當然行文不能夠太過主觀,但也不能純粹只是客觀敘述一個事件。秋琴在這點上掌握的很好。我覺得她有感情,但不濫情;有崇拜敬愛,但不誇張杜撰。其實報導文學不是那麼容易寫的。我拜讀過一本非常專業的「報導文學讀本」(向陽與須文蔚主編, 二魚文化出版,2018二版),它討論報導文學的定義,形式與價值等。而我個人也認同只要被稱為「文學」,就應該要有一些主觀的東西,如果你完全是客觀的敘述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是很難被歸類為「文學」的,那只能算是「新聞」。秋琴這個作品,無疑的是報導文學的佳作。

同時,這本書也是一本優質的家族史。秋琴寫他的父親,用的大多是第一手資料。當然也有不少是她事後費神去收集並印證的。她從祖父盧掌櫃跟曾祖母怎麼聯手撫養最年輕的孝子-秋琴的父親談起;然後敘述父親從小兩度「割肉療親」的孝行;最後隨服務機關倉促赴台,沒能帶祖父同行。這些際遇為他留下一生憾恨,但卻能效法「天倫歌」從悽苦無依的自怨自艾,轉化為豪氣萬千的宇宙大同情懷。我感覺秋琴寫作時,在情感的拿捏上是非常精准的。她把很多對父親的感懷文字都匯集到中篇部分。上篇是專注地在寫父親的很多事蹟行誼,因此它同時是社會史的重要資料。他父親的各個建樹案例跟當時社會各界的合作,脈絡清晰可見,像蔣經國、周百鍊,乃至侯友誼等人,都跟魯俊組長有一些互動。這些我相信都可以補正史之不足。

各位可能不相信2022年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出版的「大疫中的愛與恨」專輯,我郵寄了好幾本給台灣的朋友。其中有一位是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的資深研究員。她看完以後徵求我的同意,將書捐給近史所圖書館,她說這本文集涵括了海外華人如何渡過世紀疫情的多種情節,將來有可能提供學者研究之需。這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我想各位可能也沒想到,這本書會變成社會史的重。究資料。

秋琴在敘事與抒情兩方面都很擅長。

關於敘事方面,秋琴很有特色。我要簡單的說,就是她在上篇集中火力的從理念、行動跟形象三方面來描寫父親。她的文筆簡潔,而且以很明快的節奏推動故事情節,很符合故事主角的行事風格。你可以想像一個警察,面對這麼多複雜的青少年問題,幾乎每一秒鐘都要做前途安危、生死攸關的決定。所以魯組長的行事步調是非常快捷的。秋琴在寫這些故事時,行文節奏也自然變得很明快。我自己在閱讀時,好像也血脈賁張起來,一直等待著下一個驚奇。這是她運筆很成功的地方。最後她又以受惠者跟共事者的回憶來印證父親的鐵漢柔情,進而澤被青少年、父母跟社會的各種情實。總之,這本書有作者個人的觀察,還有其他人的補述,以充分的條件來證明作者所言都是可靠的事實。

至於她怎麼樣從理念,行動跟形象描寫父親?(一)理念方面,他的一貫理念最重要就是「少年宜教不宜罰,給予重生機會,並不留下任何惡行的蛛絲馬跡」。(二)行動方面,他是「金剛手段,菩薩心腸」,就像秋琴說的,父親的心是很柔軟的,常常會為孩子(不管是自家的或別家的)哭泣。他更開設勵志班,安排轉學,重新定位這些不良少年的人生。這是非常非常難得的一種智慧、愛心跟勇氣。每當兩個幫派大決鬥的時候,他總是徒手跳進去,站在兩個幫派的正中間說:「你們要上的話,就先跟我吧。」結果大家都怕的不得了,以為他有跆拳道多少段,武術高強。他的武功到底有多強,其實沒人知道,不過他那個氣勢已經把所有的青少年都鎮嚇住了。(三)至於形象呢,我覺得秋琴描寫的非常成功,她用「山東美男子」與「南京大蘿蔔」兩個詞,生動地勾勒了父親形象。在她的心目中,父親是一個「山東美男子」,彪形大漢,豪氣干雲,氣派非凡。秋琴說父親自稱是「南京大蘿蔔」。這個形象當然也是非常樸實的,肥肥墩墩的,站在那邊挺得筆直的。可是當我知道「南京大蘿蔔」的典故時,我覺得魯組長也許還有更深一層的表達。因為據聞乾隆皇帝南下,看到揚州的蘿蔔很瘦小,就覺得揚州好窮,應給予減稅優惠。後來到了南京,看到南京的蘿蔔又大又肥,人民必定富裕。於是就多扣稅收,以補揚州稅收之不足。魯組長甘作「南京大蘿蔔」,與他不計較金錢,不介意吃虧,顯然相符。這點不知道秋琴家人是否認同?

這裡我特別要讀一段秋琴描述父親形象的文字。她說:「少年組的組長不能是那種玉樹臨風的美男子,也不能斯文多禮。他平頭,虎背熊腰,身高正好足夠將他一雙犀利的眼光穿透人心。少年人怕他,卻總是得依賴他,脫離昏天暗地的過往。他那一雙溫暖而厚實的手掌,像是如來佛的芭蕉扇,扇著,扇著,就越過了火焰山…」我覺得他用的所有比喻與形容,都非常的觸動人心,也恰到好處。你想像他那個厚實的手掌,就像芭蕉扇,揮動一下就能帶著那些血氣方剛的青少年,越過如火焰山般的凶險路段。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不讓青少年的資料存入法院檔案,所以他們要出國前或創業起步之際,他會把資料原封不動的還給本人,由他們自己決定怎麼處理。目的在強調少年組並未向法院提告,他們的一生到目前為止還是清白的。這是非常體貼的啊!說個題外話,我曾在圖書館擔任主管,每當必須解雇不適任員工時,人事室會盡量情理法兼顧,給員工一個主動辭職的機會,以免留下曾被解雇的不良紀錄。秋琴寫這一段時,我覺得他對父親的觀察實在是深探內心,再將這分愛心透過文字傳遞給讀者。

秋琴的抒情寫意也是很有特色的。比如新年的時候,父親在跪拜祖先之際,常嚎啕大哭。淚瓶裡盡是親情與鄉情,非常感人。不過最讓我感動的是「欄杆拍遍」這篇,我的確感受到病弱體虛、無法言語的魯組長那種「英雄氣短」的無奈情懷。讀到這段時,不由得為之落淚。

最後一篇「庚子驛站」收集好幾篇雜文,寫她跟異地親友之間的交流,包括與名作家喻麗清的友誼,都充分顯露她抒情寫意的文學才華,這個我不必多說,大家一看就能知道了。

最後,我非常恭喜秋琴為父親所寫的這本傳記,能夠得到這麼多人的肯定。秋琴,加油!

 

 

「少年捕手」(魯秋琴著,城邦印書館,2021)

作者簡介:林麗雪,筆名采風,曾任台大中文系副教授,科羅拉多東方語文學系客座講席以及南卡哥倫比亞Richland Library 分館長等職。退休後自詡為文化草根大使,極力推廣「東方美學」與多元文化意識。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