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中堅持真相—讀抹不去的痛

書評書序專輯

絕望中堅持真相—讀抹不去的痛

萬羚

                                           

                                             **  融融 (編者):《抹不去的痛—-见证2020-2021》

 

法國作家卡謬(Albert Camus 1913-1960)於1947年發表的小說《鼠疫》,描寫北非一個濱海城市奧蘭在發生瘟疫後被封城的故事,主人公里厄醫生,以史學家的角色,以新聞報導的方式,像寫日記一般的記錄下疫情期間在當地發生的人、事、物,他在揭示世界荒誕的同時,卻不絕望與頹喪,在絕望中仍堅持真理。

《鼠疫》的情節為虛構,藉由疾病,隱喻二戰期間納粹佔領下的法國,人們就像被囚禁在集中營般。他在書中描寫到:「封城的最突出的後果之一,是人們突然面臨事先毫無心理準備的分離。被遺棄在沒有定向的日子裡和毫無結果的回憶中,就像一群漂泊不定的幽靈。」

小說可以虛構,但誰會料到,七十多年前出版的故事,看似荒謬的情節,卻在今日世界各處真實上演。

Covid-19從2019年年底爆發以來至今,人們被禁足在世界各個角落,病毒不斷產生變種,疫情看似毫無盡頭,但人們的心總不能如幽靈般漂泊,得對自己的生活有個期待,有個盼望,有個安排。當我閱讀「抹不去的痛—見證2020-2021」這本書時,我讀到了疫情下失去親人朋友的傷痛,讀到了家人染疫時的擔憂、掛念,同時我也讀到了人們在這段期間,相互的包容與體諒,感恩與期盼,以及許多激勵人心的故事。

疫情期間,有人把自己囚禁在一個繭內,封閉自我,怨聲連連,但有人卻努力咬破囚禁的繭,不斷突破,放飛自我。文華女士的「頂風而行」,深深觸動我。我的同學蘇孔懳,2021年七月23日被診斷出「急性白血病」,九月中旬就走了,從發病到結束生命,總共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我和蘇同學同窗九年,情同手足,好友匆匆離世,讓我難以承受。

當我閱讀「頂風而行」時,看到主角瑩,也同樣是得到「急性白血病」,但瑩活了下來,她不僅克服病魔的傷害,更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她像一道小小燭光,照亮周遭。「兩年半的重度化療,輸血和手術。瑩的頭髮脫了再長,長了又脫。」對一個小女孩,這是多麼煎熬的治療過程,但瑩挺過來了。「……2019年底,快16歲時,瑩終於結束化療,告別以醫院為家的生活,還更換了人工胯骨,重新站起來。」

文章中提及的「天使頭髮基金會」、「願望成真」都是社會上非常溫暖的組織,幫助癌症或重症兒童,讓他們感受到人間有愛,使他們更有毅力與病魔搏鬥,進而對人生充滿希望。「願望成真」給瑩新的生命,讓瑩實現到日本賞櫻的夢想,瑩也適時回饋,分享她的經歷以及她繪畫的才能為基金會籌集基金。這些互動,都勵志感人。

在此節錄文末兩段話:

「美國每天新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3500例,千千萬萬像瑩一樣的孩子不僅僅要與血癌並存,也必須與新冠鬥爭。一位年僅十歲的願望小孩說道:『我不想去迪斯尼樂園,我唯一的願望是活下去!』」

「今天的瑩忙碌於高中兼大學的雙學分課程學習,同時在HOSA(Health Occupations Students of America)、紅十字會、願望成真等社會服務活動中穿梭,2021年 3月瑩獲得了華盛頓州第一名最佳編劇獎,及醫學用語拼讀第九名,這些成績都在激勵瑩走過疼痛和憂鬱,為理想而努力。」

我反覆閱讀這篇文章,不僅為瑩喝采,也為陪伴她的父母致最高的敬意。平實的文筆中,字字血淚,句句深情,是書中值得推薦的一篇好文。

路夷的「我還活著–致友人書」又是另一種型態的報導,誠如此文在題記所言:「超市搶米、仇亞事件、山火肆虐,和平年代的人們彷彿見證著戰爭中的美國本土。」尤其一場席捲全美的黑人抗議警察維權運動,何止是西雅圖,眼看著全美各處燒殺搶奪,讓居住在美國三十多年的我,簡直難以相信這是一個文明的民主社會。

節錄文中一段:「有人說,2020的這半年,在美國也算經歷了1918的西班牙大流感,1929大蕭條,1968黑人大騷亂,2008金融危機,66-76年的文革,雖是玩笑,也有點意思。……我有時想,到底是被各種聲音嘈雜得失聰好呢?還是一種聲音振聾發聵好呢?可能兩極都不好」這段話值得我們省思呀!

遊民問題一直是美國社會的隱憂,水仙的「女流浪者」把它具象化。「大街就是我的家」,我們從南希的言行中,理解遊民浪跡街頭的心理。另外,疫情期間醫護人員的犧牲與隱忍,也讓讀者不忍。「聽到有些病人的怨言、甚至罵語,醫護仍要對病人和顏悅色,更不能與病人發生衝突。我把疫情的高壓當成磨練自己意志的機會,深知在疫情的特殊時期,醫護和病人的溝通至關重要。」在我認識的醫護朋友當中,從疫情一開始到現在,都不斷有人因照顧病患而染病,克服病魔後,又穿起白袍,再度回到工作岡位,日日夜夜與疫情搏鬥,這些醫護人員,值得我們由衷的敬佩。

綜觀全書,所收錄之文,題材廣且深,辭意深入淺出,沒有艱深難懂之處。除了溫馨的居家日常,左鄰右舍的互動,也挖掘許多社會不為人知的幽暗與悲情。正如此書主編融融在前言所說:「見證災難依靠細節,真實故事的細節。………對付災難,我們的能力是那麼有限,但是,把真相留給後代,則是歷史交給我們的不可推卸的使命。」這本書最可貴之處,正是所有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或是每位作者的親身經歷。小人物點點滴滴的經歷,串起的就是一個大社會的生活面貌與型態。

卡謬的名言:「真正的救贖,並不是廝殺後的勝利,而是能在苦難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新的安寧。」疫情,是災難也是苦難,但願我們共同經歷過這場疫情的同時,迎向我們的,是生的力量和新的安寧。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