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君子 灑灑雅賢

專輯

謙謙君子 灑灑雅賢

張士方

  

日前收到臺灣朋友的信息,驚悉瘂弦老師于溫哥華時間2024年10月11日早在家中去世,悲痛之心油然而生。去年我們還互通過幾次電話,老師頭腦依然清醒、思維依然敏捷、只是聲音沒以前那麼洪亮和充滿磁性。今年打過幾次電話都沒人接。突然面臨噩耗,無法集中精神忙其他事。一時思緒萬千,千言萬語涌上心頭。溫哥華認識的著名詩人不少,能與之較頻繁來往過20年的,不過二三;瘂弦老師就是其中之一。筆者最崇敬的,除了瘂弦老師作品,就是他的道德修養,他的高風亮節。20年來的無數次交往的點點滴滴,不由讓我回想起自己曾發表過的文章,《詩壇雅賢•亦師亦友》(2016年12月7日見刊《高度•高度文化》);現在把它重新修訂,與讀者分享;祈盼各位不吝賜正!

2016年7月13日,筆者的第三本書《對聯詩詞寫作快易通》新書發布會在列治文圖書館舉行。許多文友前來捧場,名作家阿濃老師、加拿大中華詩詞學會正副會長沈家莊和程宗慧老師、加拿大菲莎文化講壇主創陳良老師、前潮州同鄉會會長陳宗澍老師、篆刻家陳維廉老師、大華筆會正副會長何顯和馮玉老師、省議員兼對聯詩詞愛好者李燦明先生、著名畫家李天行和鄭海明老師、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會長梁麗芳老師、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副主任委員林楠老師、加西中國書法學會顧問劉渭賢老師、著名攝影家和太極拳師傅馬均耀老師、環球華報主編任京生老師、列治文中國書畫會會長張惠嫻老師……。爲此,我要衷心感謝他們!特別提到的是爲新書寫序的詩人也專程前來支持筆者;會上,還發表了風趣幽默且令筆者臉紅的發言。詩人是誰?他的大名在學界無人不曉,不得不用我的禿筆爲他著墨一番。

他就是我的特邀嘉賓瘂弦,名字好獨特,令人過目不忘。第一次見到此名大概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在列治文圖書館看了《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後,瘂弦之名便深深刻入我腦中。事實上,看完書後要我馬上復述十位詩人的名字,也許我不能全部記住,但瘂弦的名字一定不會遺漏。

當時想,詩人必定是位音樂愛好者,其詩肯定很有樂感和韵味。品讀後,感覺的確如此。在《山神》中,詩人用“紅葉也大得可以寫滿一首四行詩了”,描寫秋天的美。通過一片紅葉,整片秋色便迎面而來,可謂別開生面的一葉知秋。在《暖暖》的末段中,以“秋天,秋天什麽也沒留下,只留下一個暖暖,只留下一個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來向愛人示愛,她能不感動嗎?在《歌》中,詩人把金馬比喻過去的青春,灰馬比喻暗淡的將來,白馬比喻純潔的愛情,黑馬比喻死亡,手法更是獨具匠心。據詩人自己說:“我高中時代很喜歡拉二胡,二胡的聲音是啞啞的,而‘瘂’字通‘啞’,因特別愛好這種啞啞的聲音,就取了“瘂弦”這個名字。陶淵明有:‘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句,也就是無弦之琴的意思。這貌似怪怪的筆名有一個好處,讓人們過目不忘。”

“知人論世” 一個美國女士讀了學者錢鐘書的書,十分敬佩,要登門拜訪。錢鐘書在電話中說: “假如你吃了個鶏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鶏呢?”不少人都稱贊錢鐘書以如此幽默的方式謝絕了讀者的要求。但是,如果她用了孟子的話:“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後人把它化作成語“知人論世”,如,清末·曾樸《孽海花》研究家王祖獻先生(現代)這樣談自己的研究:“要瞭解作家的生活,‘知人論世’,故有必要尋覓足迹,探索一下曾樸的生活、思想歷程與創作過程。”)回應,便足以駁倒錢鐘書。其實,如果我是那個讀者,即使不用孟子的話回答錢鐘書,也可以這樣回應他:因爲我吃到的鶏蛋與別的完全不同,它的蛋黃五彩繽紛,每種顔色都有不同的味道,所以很想知道這是只什麽種類的母鶏。或者說,因爲你是人,不是鶏,兩者之間無法類比;你的作品不僅獨一無二,文筆清新幽默,而且令人陶醉,所以很想見一下作者本人,看他是怎麽與衆不同。

“見賢思齊”,一直想見詩人的念頭揮之不去。天如人意,仰望已久的機會終于到來。第一次見到瘂弦老師是2004年1月31日,那是我們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爲他主辦《新春話紅樓》的講座上。詩人博大精深的學問,幽默風趣的口才和那渾厚磁性的聲音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一次,在我們大華筆會的晚宴上,彼此之間只是簡單的互相問候,聊聊幾句,我就感覺到他有一種自然的親和力。不久,筆者便不時向他請教。十多年來,我們經常在電話裏“空談”。老師的睿智、經歷、學識和和謙虛的談吐,讓我從中獲益匪淺。就這樣,瘂弦不但成了我十分敬重的文學導師,同時又是一位難得的忘年詩友,可謂亦師亦友。

筆者非文科出身,寫作原是我的最怕。出國後,才開始嘗試挑戰自己的弱項,有空就向報刊投稿。瘂弦老師不僅是位詩人,還是位編輯。爲了向瘂弦老師學習,我不時把拙作寄給他斧正。例如:《點金成鐵與點鐵成金》《詩清都爲飲茶多》《名作的背後》《水中移月》(原名《水中移月半瞎談》,當時視網膜手術後只能用一隻眼睛。瘂弦老師建議删去“半瞎談”)《望江南•中州好》等,以及詩歌翻譯《當你老了》和最近的新詩《鄉味》和《晝月》。寄去的作品都受到老師的贊美,他還建議我給臺灣的《乾坤詩刊》投稿。拙作《水中移月》和譯詩《當你老了》就是在他的鼓勵下,榮幸登上了名詩人雲集的《乾坤詩刊》大雅之堂。隨著與如此博學的謙謙君子交往,潜移默化,我的寫作和學養長進不少。

下面是來自瘂弦老師的照片和幾封書信。

 

1

2

3

4

5

6

瘂弦老師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經歷悲歡離合,閱歷豐富多彩。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陽縣(今南陽市臥龍區)楊莊營村東莊的一個農民家庭。原名王慶麟,六歲入本地楊莊營小學,九歲入南陽私立南都中學,十六歲入豫衡聯合中學,1949年8月,在湖南參加了國民黨軍隊,幷隨之去台。到台灣後進國民黨政工幹校的影劇系學習,1953年3月畢業後分配到國民黨海軍工作。1954年,瘂弦與張默、洛夫創立創世紀詩社,發行《創世紀》詩刊。1961年任晨光廣播電臺臺長。1966年12月,以少校軍銜退伍。1969年任臺灣“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總幹事。1974年兼任華欣文化事業中心總編輯及《中華文藝》總編輯。1975年任幼獅文化公司期刊總編輯。1977年10月起擔任台灣《聯合報》副刊主編。其間曾應邀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創作中心,幷入威斯康辛大學學習;榮獲威斯康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學位。

詩歌和文學是瘂弦老師的第二生命。瘂弦曾經做過蔣介石的朗誦員,台灣有各種不同性質的軍事學校,畢業的時候,蔣介石會親自主持畢業典禮。在畢業典禮上,蔣介石一定要訓話。由于瘂弦受過廣播訓練,一口充滿磁性的聲音,在廣播劇中曾演播過曹操;所以他被委派在蔣介石旁邊念訓詞。軍部曾選派瘂弦每天給蔣介石念新聞,但他以熱愛教書爲由謝絕了。他知道,一旦進入官邸,就失去自由。沒有自由,生活就失去詩意。

他知識淵博,既是詩人,又是多家報刊的總編輯,更是多間大學的兼職教授。大學開設課程有:藝術概論、中國戲劇史、新詩創作等。他還是世界上第一位舞臺劇孫中山的扮演者。1965年,在《孫中山傳》中,他以孫中山的角色,出色的表演征服了海內外的觀衆,連續上演了70多場,幷榮獲最佳男演員稱號,榮獲臺灣“第二届話劇金鼎獎”最佳男演員獎;被評爲臺灣十大優秀青年,幷獲“金手獎”。2012年,瘂弦曾獲第二届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

作爲新詩詩人,他有口皆碑。1998年,瘂弦老師正式定居大溫哥華三角洲市後,却把大部分時間用在研究傳統文化上。因爲他覺得,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新詩必須從中汲取養分,才能往走得更高更遠。雖然我是一位無名小輩,瘂弦老師非但不嫌本人學識淺薄,反而不時打電話詢問一些古詩詞的出處,或確認一下他是否把原作記錯。例如:“秀句出寒餓,身窮詩乃亨。”(蘇軾的《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中的第一首)、“天恐文人未盡才,常教零落在蒿萊。”(陸游的《讀唐人愁詩戲作》)……。他也曾隨信寄來已發表的大作《一首詩的背後》與我分享。這是篇絕好的有關詩歌創作文章,從中,我領會到人人心中所有,個個筆下所無的詩人心聲。

 

7

8

 

除了“空談”,詩人也常與我鴻雁溝通。爲了練字,我給他的書信都用行楷書寫。筆者曾用拆字聯把瘂弦兩字嵌入聯中:“擁冕甘居亞座,伏弓默釀玄機。”幷以隸書寄給他,他見後非常喜歡。在他的來信中,他認爲“新詩貧血,是因爲對古代詩詞要籍研讀太少。”我也應其要求,給他寄去16條關于古人論詩的參考書目。老師的不耻下問,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真是值得晚輩學習。

瘂弦老師曾對我說,當年的新詩都是糊弄人的。我說,藝術是不分形式的,只要功夫到家,任何形式作品都可以出類拔萃;新詩也有不少佳句啊。他也同意我的觀點,隨口把他的長詩《深淵》其中的一句“激流怎能爲倒影造像?”讀給我聽。我感覺到,這是詩人的得意之作。後來,筆者重讀莊子,發現《德充符》第三段有仲尼曰:“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衆止。”(意思是人不在流動的水中照見自己,而在靜止的水中照見自己,只有靜止的水面才能留住求照者;只有安靜不動的事物才能讓別的東西也安靜下來。)我告訴了瘂弦老師,他回信致謝。沒想到,我們許多創意古人早就有了。兩千多年前古代聖賢如此充滿自然哲理的句子,竟然被不知情的詩人以新詩的形式如出一轍地表現出來,如此巧合,簡直難以置信。可見人類的思維沒有古今中外之分。筆者相信,“激流怎能爲倒影造像”將會成爲傳世的經典名句。

9

 

人生如白駒過隙,要做的事太多,總覺得自己想做的事還沒完成。他經常在聊天裏發出力不從心的感嘆。下面是筆者敬呈瘂弦老師的信。

 

亞弦老師:

您好!

昨天(2017年4月6日),與老師電話聊天,記下您口述的新文集開場白,非常欣賞!老師的開場白如下:有志未伸,有夢未園,有緣未盡,有情未了,有事未盡,好一串栓在身上的未字,越拖越重,真也,假也,是也,非也,不去管它吧。今早起來,把它演繹爲3言體《未之歎》:

 

斯一生,匆匆過;志未酬,緣未盡,夢未園,情未了,景未觀,路未達,事未完,話未說;八未味,自心知。

真假耶,是非耶,進退耶,去留耶,得失耶,成敗耶,順逆耶,悲喜耶。境遇兮,奈若何;未未未,罷罷罷。

冒昧演繹,未必如願,敬請賜正! 

 

學生

士方 頓首 

2017年4月7日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瘂弦老師晚年有個願望,想辦一所書院(內設他捐獻書籍的圖書館)。2012年夏,我們經常在電話裡商量籌備。他說,趁自己仍有精力和人脉,看他的老臉在台灣能不能籌到辦學經費。承蒙老師委托,2012年11月1日,筆者草擬了雅賢書院暨蘊博軒籌辦草案(1328字)內容涉及10項,包括:書院歷史、書院宗旨、書院命名、校訓、書院科目、文化交流、慈善活動、慶祝節日、書院7種責任人選、發動籌款、申辦注册手續、講師待遇、圖書館管理、基金會設立、贊助人的名譽與義務、開學及上課儀式等一系列具體措施。

2013年8月13日,根據瘂弦老師的意向,筆者草擬了《雅賢書院籌款書》,如下。

 

雅賢書院籌款書

 

張士方草擬

2013年8月13日

 

——閣下臺鑒:

 

吾等客居海外,雖文化多元,仍崇國學。其根之深,華人之魂;其蒂之固,華人之矩;其學之博,無所不容;其氣之大,無所不至。憂國學于西方式微,遂發願,盡綿力,籌辦雅賢書院,以弘揚經典,俾炎黃子孫,汲其營養,使其枝葉遍布,碩果纍纍,人人共饗甘甜。

古有武訓,文盲之輩,行乞籌款,卅年不輟,苦辦義學三所,感動朝廷,為後世景仰。如今吾輩雖身居異邦,亦不忘武訓精神,擬共辦義學。謹籲請各界仁人誌士,鼎力襄助,慷慨解囊,務求玉成此舉,以惠學子,是所至盼。

閣下善舉,將載入書院芳名錄,永誌不忘。 

重新附上雅賢書院暨蘊博軒籌辦草案,敬請垂注!

 

此致

敬禮

 

瘂弦 張士方 謹啓

2013年8月13日

 

標題“雅賢”是瘂弦的諧音“雅賢”。“雅”者,正直、美好、高尚、詩歌也,“賢”者,德才兼備也;雅賢者,高雅賢士也。方曰:詩苑雅賢者,非瘂弦莫屬。

5000多言的文字,不足以把瘂弦老師的高風亮節、博學多才、思辨敏捷、出口成章、謙和大度、幽默風趣、友善待人、敦敦教誨等種種個人光輝表現出來。但願此文能與瘂弦老師交往的點點滴滴記錄於此,並把他作為自己終身學習的榜樣和永遠銘記的導師。相信瘂弦已在天堂見到了上帝,上帝安排他與心愛的橋橋依然詩一般地生活著。他們不再為人間的疾苦奔波,在天堂享受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祈望瘂弦老師在天堂中得到永生!永別了,詩人;永別了,我的導師;永別了,瘂弦老師!

 

附上舊作七律一首:

七律•萬壑歸園•敬呈瘂弦老師

 

張士方

2016年11月21日

刊于2016年12月7日環球華報

 

人臨耄耋自思源,

少小隨書一路奔。

凍餓尸陳哀野外,

驕淫酒醉樂朱門。

從軍別母終生憾,

倚馬成詩讀者尊。

豈畏風雲遮慧眼,

千山過後是橋園。

 

萬壑:比喻道路坎坷不平,或形容地形險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隨書:因躲避國共內戰,瘂弦老師于南陽就讀的“南都中學”與當地其他十多所中學一起,從河南南遷至湖南零陵(今永州),組成一所“豫衡聯中。”

哀野外:南遷時瘂弦老師親眼目睹窮人凍死餓死的慘狀

從軍:詩人17歲時,在永州因免費吃了一頓整年沒吃過的猪肉,被招兵的老鄉騙去當兵。之後,隨軍經廣州坐船去了臺灣,從此便與母親永遠失去聯繫,造成了他終生的遺憾。

倚馬: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檔。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晋朝桓溫領兵北伐,命令袁虎斜靠著馬寫一篇告示,袁虎不一會兒即寫滿七張紙,而且文情幷茂。”後用“倚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

橋園:瘂弦老師以愛妻張橋橋(1940-2005)名字命名的書齋號(見以上附圖)

 

另附嵌名挽聯一副(上下聯分別嵌“瘂弦”及其原名“慶麟”)

 

悲挽瘂弦老師

 

2024年10月15日星期二

 

君子高風,靈感千秋遺慶譽;

瘂弦詩韵,情牽兩岸逸麟光。

 

感:感動,動詞。

慶譽:美好的聲譽。《易·豐》:“六五:來章,有慶譽,吉。”宋·王安石《李璋加恩制》:“圖惟慶譽之終,尚協龍光之施。”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