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
|||||
(一) 濱臨亞得里亞海的東歐國家克羅埃西亞,現已成為歐洲旅遊新貴。該國美景曾被大文豪蕭伯納譽為人間天堂;熱門影集「權力遊戲」在此拍攝;更有人直稱她是上帝的後花園。近年由於在世界盃足球賽表現出色,該國更加引人注目。 數年前走訪東歐,其中兩個小國最著名的風景,就是克羅埃西亞渾然天成、清幽美妙的十六湖國家公園;以及斯洛維尼亞玄奇繁複、長達二十七公里的鐘乳石洞;這些世界級景觀固然令我印象深刻,但至今難忘的,竟是偶然撞見的畫面古怪的一塊廣告板! 那日,在克羅埃西亞首都扎格拉布街頭,無意間,一幅奇特圖像突然闖入眼簾。晴和朗豔五月天,陽光照得圖像中一團團黑褐色的物體十分刺眼。 「咦! 那是什麼廣告啊?」我呢喃自忖。
(二) 第二度歐遊走訪西歐數國,那是一九九一年初秋,彼時東歐對一般遊客來說仍然陌生而遙遠,僅略知位於那地區的南斯拉夫已開始爆發零星戰事,但並未意識到政體崩解的巨變即將發生。 記得那次車抵奧地利及義大利邊境,看到關卡前排著一大串車陣,少說也有五十輛之多。大批乘客都下了車,似已久候多時,他們個個滿臉無奈、滿身油汗,有的踱著方步,有的散坐草地,我們也都開始覺得焦躁,不知會因此滯留多久。 後來聽說這些人是報章曾報導過的、意圖因戰亂逃往隔海鄰國義大利的東歐難民。從奧地利一路行駛過來,耳際仍然迴繞著優美的圓舞曲,眼下卻是無法被樂音滋潤的逃亡潮 — 後來我曾因此書寫了一篇感慨良多的文章「失卻音樂的人生」。 中學歷史課上,我們已了解到東歐國家所在的巴爾幹半島,由於人種多、國家多、宗教複雜、政治破碎,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巴爾幹半島人口約一億四千餘萬,以斯拉夫民族為主,是歐亞間的陸橋,自古東西的文化、貿易或是爭戰,東歐都是必經之路,這樣的歷史淵源,使此地成為文化特質交錯而衝突性極強的地帶。 眾所周知,一九一四年夏天,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前往波士尼亞首府塞拉耶佛訪問,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身亡,這起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導火線。奧匈帝國一戰戰敗後解體,塞爾維亞及附近斯拉夫人創建了南斯拉夫聯邦。 一九九零年代,南斯拉夫又再分裂成數國後,戰亂綿延不絕,除了種族的歷史仇恨外,也牽涉到宗教宿怨,其中波士尼亞的種族滅絕戰爭駭人聽聞,二十多萬人喪生,是那年代巴爾幹半島上最血腥的衝突。當時克羅埃西亞和波士尼亞都尋求獨立,但兩國並非緊密的同盟,反因利益衝突彼此也曾發生激戰,故此當時各地戰況可說極為詭譎多變。 記得在報章上斷斷續續讀到這方面的新聞時,戰後出生、屬於嬰兒潮世代的我不禁尋思,人性中的恨惡、種族間的割離永遠無法消弭嗎? 二戰殺人狂希特勒儘管受到舉世譴責,其後短短六七十年間,又發生過多少次大規模的殘酷屠殺? 從中國文化大革命到柬埔寨殺戮戰場,從非洲盧安達內亂到南亞阿富汗戰爭,都已不止是史書中模糊的斷簡殘篇,而是活生生在我們眼前次第上演的真人實事﹗ 報導中描述的事件,有時竟弔詭如小說。例如被稱為波士尼亞屠夫的塞爾維亞裔領袖卡拉迪奇,在逃亡十三年後的2008年終於落網,這段故事簡直就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戰爭小說。 原來在逃十三年中,曾經指揮屠殺了八千多名手無寸鐵回教徒男子,且有計劃姦污了更多異教女性的卡拉迪奇,費盡心機使用假名、拿假身分證,徹底改頭換面。以前的卡拉迪奇西裝筆挺,濃密的銀灰色捲髮是招牌造型,現在滿頭白髮,蓄著白色大鬍鬚,帶著厚厚的眼鏡,看來判若兩人。十餘年間,他不僅以醫生身份在私人診所執業,還是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健康生活」雜誌的撰稿作家哩!但也有傳聞說,引渡卡拉迪奇是塞爾維亞加入歐盟的交換條件。被捕後卡拉迪奇表明上訴,堅稱無罪力抗到底,巴爾幹半島政局因此仍然動盪。直到2017年,他才終於被判以無期徒刑,此時距內戰過去已二十二年!
(三) 數年前一個晚春時節,我第四度飛越大西洋,決定造訪神秘的東歐,行程除捷克、奧地利及匈牙利,並包括從前南斯拉夫聯邦分裂出來的克羅埃西亞以及斯洛維尼亞兩個國家。由於兩國與波士尼亞接壤,戰時關係錯綜糾結,儘管戰爭已結束十餘年,我出行前曾打聽是否安全,旅行社告知這兩國都在積極發展觀光業,努力準備加入歐盟,因此治安方面不會有問題。 遊覽車從德國出發,經過黑森林,越過匈牙利,一路上大片鮮黃的油蔴菜地,襯著青翠的平疇綠野,車子猶如穿梭在芳菲夢土間,令人覺得自己乘坐的是織工無懈可擊的魔氈! 歐洲國與國間大都可以通行無阻了,但克羅埃西亞邊境關卡仍需檢查護照,並有持槍人員上車巡視。過關後,肅殺的氣氛消失,沿路又是一片黃綠交錯的美景,當地導遊開始為我們介紹這個對東方人仍有些陌生的國度。 突然他指著前方一片被陽光映照得油亮鮮綠的鄉野,說那兒曾是交戰最為猛烈的地段! 我佇然而驚,這看似寧謐詳和的天堂,曾是硝煙四起的鬼域麼? 他簡略提到十餘年前發生的克羅埃西亞戰爭。原來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在同日宣布獨立後,都面臨和南斯拉夫聯邦軍的武裝衝突。發生在斯洛維尼亞的稱為「十日戰爭」,如名稱所示為期很短就結束。而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之戰則從一九九一年延續到九五年才終結。主要原因是兩國國土相連,而克羅埃西亞境內也有相當數量的塞爾維亞人居住。之後鄰國波士尼亞又在一九九二年爆發戰爭,使得克羅埃西亞戰爭更陷入僵局,遲遲難以解決。 原籍克羅埃西亞的導遊那些年也流離失所,逃亡到義大利。但他終於輾轉回來了,並開始向世人介紹自己的祖國 — 大丹狗的發源地,盛產帶著麥芽香的啤酒,還有領帶 — 原來領帶是他們首創的呢! 當然,他更詳盡地推介該國引以為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的十六湖國家公園,歷史悠久的首都名勝以及讓文豪蕭伯納和詩人拜倫都曾迷戀不已的風光! 在克羅埃西亞國境內,沿路出現了許多屋宇,木頭結構、磚紅屋瓦、小巧可愛如童話屋,門前大都豎立著牌子,上寫英文字Rooms,導遊說戰後許多人為增加收入將房間出租。但其間仍偶而會見到一些毀損的房舍,想來屋主必然已在戰爭中辭鄉或離世,獨留廢牆幾垛、破窗數只、空廊幾道,在春日遲遲的夕暮光影中,悠悠細數當年這場延續四年的戰禍……
(四) 來到首都扎格拉布,徒步去參謁城中的歷史遺蹟,最古老的雙塔大教堂始建於十一世紀,歷經戰爭、火災、地震,至今依然在風雨滄桑中巍然屹立。其中一個尖塔圍著鷹架,據說已整修了相當一段時間。有份說明書顯示了數百年來詳盡的修繕記錄,每次修繕都要花費數年,想來與人力不足或經費短缺有關吧,但也可見識到他們維護古蹟的努力。 進入一個光線暗沉、陳設簡陋的資料中心,一位面容和善的高齡修女熱心地為我們取來英文資料。出來後,赫然看見一個約二人高的廣告看板矗立眼前。 「咦! 那是什麼廣告啊?」 廣告一般都是吸引目光的美麗畫面,但這幅圖像中的褐色塊狀物顯然是排泄物,我疑惑地向當地導遊相詢。他回答說政府為節約物資,教導民眾看到地上有馬糞不可清除丟棄,應當檢回當燃料。 果然那是馬糞。在古典建築的文化氣息間,這確然是一個非常突兀的畫面。 導遊的解釋卻讓我體會到「化腐朽為神奇」的真義! 或許檢拾馬糞聽來落後,但這種珍惜資源的見識和用心卻是可貴的。正像古蹟維修的速度雖慢,但只要有心,就會一天天進步中 — 量力而為應當是最穩靠的處世哲學。 這時,一群吱吱喳喳的小學生結伴走來,看到我們幾個東方面孔的遊客,竟然一個個都大方地用中文打招呼說:「你好」或用英文說:「哈囉」,想來他們也在一步步積極地與世界接軌。 廣告,很不美麗; 童顏,十分美麗,但都讓人意識到希望無所不在。春日遲遲,但終有一天會翩然來到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