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消息
|
||
文壇前輩大家王鼎鈞花了十七年時間,完成回憶錄四部曲《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從大陸童年與戰爭遭遇,寫到來台的卅年文學生涯。然而,他自一九七八年移居美國至今卅多年,回憶錄卻對此隻字未提,近日他出版《度有涯日記》收錄一九九六年四月至一九九七年三月間在美日記,算是小小補遺。 王鼎鈞表示,寫回憶錄是為了遺忘,「回憶錄不是你自己給自己寫的褒揚令,不是你自己為自己導演的示威遊行,也不是蜜蜂最後一根針,刺了人再死去。」人稱「鼎公」的王鼎鈞十四歲起離鄉,廿四歲來台,他曾說:「疏離失根的感覺已非一日,那是我今生感情的一部份。」他寫作大半生,散文成就尤高,許多當年的學子則對他的《人生試金石》等勵志哲理書印象深刻。他自認是「職業作家」,寫作大多被動,但少數小說如《碎硫璃》,精煉之筆寫滄桑悲劇,生動深刻。 王鼎鈞寫作孜孜不倦,晚年還出版詩集,今年二月又推出最新散文《桃花流水杳然去》。《度有涯日記》平淡中饒富興味,例如他寫家中小貓Smoke,被小兒子帶走幾日,他和妻子兩老頓覺失落;或談他為了寫回憶錄,買了大約五百本書、勤訪圖書館,「找資料像酒癮煙癮,總要超過『必要』才愉快,想像學人治學大抵如是。」 日記中常述及教會活動,但篤信基督教的王鼎鈞融會佛教,他表示:「我的人格是從孔孟和基督的殿堂裡搬磚運瓦建成的,佛教是內部裝修。」對他而言,佛教和基督教義差異不大,「宗教的歧異多半是傳教的人誇大了、對立了,我們可以整合。」 王鼎鈞曾感慨,國共內戰時,「我的人格已經破碎。」信仰則安定了他的人生,如今他生活簡單,自稱作息靠大自然來「規律」,「大概這就叫『從心所欲不踰矩』?」近日讀的則是新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品,但他未置評語,僅謙稱「閱讀能力很差了。」(轉載自 10/24/2012中國時報【記者林欣誼╱台北—紐約越洋採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