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王維力揚名異域

報導文學
雕塑家王維力揚名異域                                      石麗東  
 
(摘自作者新書「誰與爭鋒:美國華人傑出人物」(台北商務印書館, 2013),  詳見文壇消息)

不論在現實生活當中,或虛構的小說裡,古今許多藝術家和「窮困潦倒」形影不離,他們和現實生活掙扎的故事屢見不鮮,然而旅居美國休士頓逾半甲子的雕塑家王維力,卻徹底顛覆這種刻板印象。 

由於王維力在雕塑和繪畫方面所擁有的才份和不懈的努力,他在1981年離開中國大陸之前,便已揚名立萬,七0年代末葉曾替宋慶齡做過雕塑,其中一尊被收藏在北京中國美術館。來到美國之後,王維力受聘替好萊塢電影紅星加利格蘭、德州企業家喬治布朗及其他政商名流和社區宗教領袖塑像,2003年休士頓市議會聘請他為老布希總統塑造四塊浮雕放在市立公園,表彰第四十一任總統生命中的四個重要的轉折點,2009年他替知名數學家陳省身教授塑了兩座雕像,一個送往天津南開大學,一座放在加大柏克萊校園…。 

身材高挺的王維力,長年戴著一副寬邊墨鏡,似乎替他的藝術世界也抹上一層神秘色彩,或許由於藝術家能見人所不能見的異稟和創作力,或許出於作品獲眾人青睞所累積的自信心,一種望之儼然的神態油然而生。 

藝術家打開話匣子之後,一口京片子摻合著悅耳的男中音和笑容,讓你感受即之也溫的親切,訪問中他回憶在中央美術院求學以及到邊疆采風的往事,自抒「我也具有演戲的天份」,讓聽者分享他戲一般的人生。 

人生閱歷豐富

王維力豐富的人生閱歷孕育自一個不同凡響的家庭,試問有幾人能在年幼時有機會隨著父母親受邀到莫高窟看敦煌壁畫?他在「王維力美術作品集」的序文中寫道:父親有許多機會挑選好的工作,但他卻選擇最艱辛的一條路,把公路、鐵路修到最邊遠的地區,希望貧困的中國能早日富強起來。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開闢了一段新路之後就遷移到另一處窮鄉僻壤,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開路先鋒。王維力記述聰慧美麗的母親,專習中國文學,雖然出自名門,卻能吃苦耐勞,不論生活條件多麼艱苦,永遠把家庭氣氛營造得那麼溫馨,每搬至一個修路的新據點,母親就把裝衣物的皮箱上舖上一塊漂亮的桌巾,或採摘路旁的野花作瓶花,家中手足一共九人。王維力說父母親舉行婚禮時,是由當年同窗、後來知名的科學家吳大猷擔任男儐相。 

根據百度百科全書的記載:他的父親王竹亭于1923年以第一名考取北京大學工學院,因家貧無力入學,為獲取公費而就讀北京交通大學俄文班,畢業後考取中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三0年代前往美、德、蘇留學,專攻鐵道工程,回國後投身鐵路建設事業,1941年受鐵道部委任籌劃並進行西北大鐵路的測設工作。王竹亭先生于五0年代初期轉職北京鐵道學院,直到1987年退休,被譽為「中國鐵路選線設計學的開拓者」以及「優秀的鐵路工程教育家」,八0年代後期曾當選全國政協委員。 

就在四0年代、當王維力六、七歲的時候,他父親在西北進行築路工程,接獲當時敦煌研究所所長常書鴻的邀請前往參觀,王維力說:「當進入莫高窟的千佛洞,我感覺踏上了仙境…」他不止一次跪在高凳,趴在桌前看畫家臨摹壁畫,看雕塑家用泥土臨摹洞窟中的觀音塑像。他說敦煌的一切使他著迷,並且中魔似地學大人不停地畫,畫飛天、畫觀音,「畫我看到的一切,也畫我聽到的故事」。雙親對於王維力在繪畫方面的喜好鼓勵有加;雖然在物資極為匱乏的情況下,儘量給他買紙、顏料及圖書,甚至請專人製作了厚厚的「維力畫冊」供他習畫。

美術院專攻雕塑

高中畢業那年,他經過層層考核與逐步淘汰和學校的千挑萬選,而成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所招收的七位新生之一,當時美術界最出色的名家都在該校任教,像劉開渠和滑田友教授早年留學法國,在雕塑方面極有成就,但都放棄了自己的創作,全心全力投入教學工作,使得學生們終身受益。 

他說當時在美術學院專攻雕塑,基本課程採西方体系,從人体解剖、結構及比例和透視入手,練就嚴格的寫實功夫,待打好這個基礎之後再回頭欣賞、理解我們們民族的優秀雕塑傳統,特別是「意到筆不能到」的高超意境。 

王維力表示:自1962年從中央美術院畢業一直走到今天,他從未間斷自己的藝術生涯,王維力有心揉合中國和西方的長處,希望能創作出更完美的作品。藝術創作不祗是他謀生的手段,更是他生命的全部。

壯遊新疆西藏

說到王維力的藝術創作,不能忽略的是他在中央美術院畢業後,前往新疆和西藏的經歷;1961年,中國大陸正遭遇天然災害,他帶著自己的糧票,和班上同學一塊去甘肅采風,在天水參觀了麥積山石窟藝術之後,決定一人再往西行,深入新疆整整生活一年,他出發時的動機是探索神祕的遠方,從而發現少數民族善良樸實的品質,交到知心的朋友,日後從作品中自然反映了那些美好的東西。 

1974年王維力和幾位雕塑家和畫家應拉薩市博物館的邀請前往西藏工作一年,期滿之後本應飛回北京,結果又隻身行走康藏公路去觀察山河之壯麗。他認為藝術工作者若有了深廣豐富的閱歷,便會影響他作品的選取角度和內容,他指出唯有在深入生活,瞭解生活之後,纔能獲得創作的靈感和衝動。但有時候在深入生活方面,可借助閱讀文、史、哲和地理等書籍來加強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對事物的認識深度。 

例如王維力在著手做孫中山先生的雕像之前,熟讀他的生平事蹟,從而瞭解孫中山不僅是推翻帝制的革命領袖,而且是一位真誠、善良的人,王維力希望大家從那座雕像的眼神中看出創作者的寓意和視角。 

視覺藝術怪才

曾任中央美術院民間美術系主任的楊先讓教授,在九0年代居住休士頓十餘載,他讚許「王維力的確是一個少有的善於掌握視覺藝術的怪才,不僅勤奮,更忠於自己所喜愛的藝術而全心投入。」楊教授所列舉王維力擅長的視覺藝術除去本行的雕塑,還包括:油畫、插畫、宣傳畫、肖像、裝飾畫、壁畫、漫畫…楊教授說「除了版畫和中國傳統筆墨之外,他幾乎全包了」。

在休士頓的公眾視野範圍之內,王維力應邀所完成的創作有:

休士頓聯邦移民局辦公室所懸掛的大型壁畫,

休士頓城區喬治布朗大會堂的企業家布朗銅像,

德州前副州長威廉哈比的塑像,

德州醫學中心美以美教會醫院大廳所陳列「耶穌療傷」的雕塑。

德州醫學中聖路克醫院所懸掛一位白衣天使的塑像,

德州醫學中心路德教會主教的油畫肖像,歷年來因教會行政人事變遷,他已繪製六幅,這個系列的數目仍將繼續增加。

替數學大師陳省身塑造兩座銅像,一座全身像放置加大柏克萊分校數學大樓庭園,一座半身像放置天津南開大學校園。

2009年完成孔子青銅像,矗立休士頓赫門公園。

王維力表示:這些放置廣場和醫院的作品,是別人出題目給我創作的機會,但無任何侷限,目的性很強,每天和許許多多的人見面,尤其像孔子和耶穌這樣的人物,我希望別人看了能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許多人對他如此多才多藝驚訝不止,於是追問王維力最鍾愛和得意的作品;藝術家說除了雕塑和油畫之外,由於對電影藝術的迷戀和愛好,他喜歡替電影設計海報,譬如謝晉所導演的「牧馬人」,曾被香港「電影雙週刊」評選為歷年來最佳電影海報,因為此類招貼畫大多從遠處觀看,除了構圖鮮明,顏色必須強烈對比,他感慨時下美國的電影海報為了省錢都以照片為主体,令人追昔撫今,不勝遺憾。此外,王維力使用幽默筆法,以漫畫形式勾勒中外電影明星微妙微肖的特徵,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為他出版了「王維力漫畫群星專集」。 

替巨星塑像

王維力平日的另一嗜好是閱讀,他在國內時曾替一些文學作品畫插圖,其中有一組是「伊索寓言」的插畫,在他「作品集」的畫頁中收錄四幀,構圖典雅優美,充滿故事性。王維力說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他的兒女,創作的時候都全力以赴,完成之後絕不偏心,皆一般喜愛。 

筆者在休士頓從事自由撰稿多年,記得第一次見到王維力是1995年 6月採訪在休士頓太空中心舉行的「阿波羅十三號」首演會,那晚男主角湯漢克斯、導演Ron Howard一一到場、王維力陪伴艷光照人的盧燕出席盛會,隨後聽說他在好萊塢替天王巨星加利格蘭塑像的故事,八十二歲的加利格蘭在去世的十天前于自宅內宴請王維力,為表示對藝術家的尊重,特別在屋前迎迓,加利格蘭並且親自為他開車門,他告訴王維力:「無論表情和內心,你怎麼把我琢磨得這麼像。」 

日後港星李麗華看見加利格蘭的塑像也驚訝不置地稱讚:「這個雕像比加利格蘭本人還要像他的本人。」 

雕塑之為藝術究竟包括那些要素?根據王維力多年創作的心得,他說雕塑是立體的,有重量和體積,所以是一種佔據空間的藝術,創作的信念是捕捉所感受的純美,但「美」並不單是漂亮,而是「含有藝術,有技巧」。誠然各門類的藝術都有其原則和規律,大致說來傳統的西方藝術講求健康、生動,其技法重科學,注意空間、光色、透視,解剖,中國的藝術則不是對景寫生,而是畫心中之畫,強調意境。 

力與美的結合

王維力希望融合中西的藝術理念可從他2007年所完成的舞蹈系列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力」與「美」。舞蹈系列中的兩尊雕塑一為西班牙鬥牛士,表現出明快和隨機應變的節奏,雖是靜態的作品,卻表現強烈的動感,如果將之名為陽剛,則另外一尊中國女性舞者所呈現的即是陰柔之美;她的体態略豐潤,姿勢輕盈飄逸,自衣角紋路的旅轉和身體線條可以顯露中國傳統的婀娜多姿。

王維力說,「一件雕塑品從每個角度觀看都必須美,最主要的是表現精神之美,和人類的尊嚴。」他說自己幹起活來像駱駝一樣,可以長時間不吃不喝,專心一意,直到滿意為止。譬如2008年他為數學大師陳省身塑第一座雕像,一共做了四個多月,即使做到別人都認為可以,但自己在某一角度上找到不滿意的地方,仍要繼續琢磨,直到無暇疪可挑剔的地步方纔歇手。從王維力的這段話看來,一位藝術家的成功,除了天生異稟,必須再加上苦功,所謂動心忍性,具有堅的毅力。 

工作室一家人

兼受東西方藝術浸潤的王維力,在休士頓定居後,發現美國學生的基本功較差,於是成立王維力工作室,每星期六聚會,並不收費,大多數教授繪畫、素描,偶而也教雕塑,二十年下來,工作室成員超出百人以上,已經如同朋友、家人一樣。每年一同出國旅遊,選擇的地方以人文為主,風景為次,參觀博物館成為重頭戲,以收砌磋觀摩之效。 

王維力的藝術創作腳程從中國大江南北、新疆、西藏走到北美洲,可謂名符其實的揚名異域,他努力掙得的境遇可以稱得是「圓滿的人生」。對於採訪者而言,描寫一個圓滿的人生好像是替人撰寫公關廣告詞,忽而想起他選擇終生獨身之路的故事,他親口告訴楊先讓教授為何不婚的理由:「由於自己的性格不完美,如果做朋友可聚可散,要永遠在一起太傷神,又浪費時間,為此我不能傷害別人」。王維力把實際生活難以達到完美的缺憾,一股腦變成藝術創作的力量。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