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祖才能愛國家 – 懷念先父張恨水 (張明明)

[品讀北美]
敬祖才能愛國家 – 懷念先父張恨水         文/照片  張明明  
 
(北美作協網站與中華副刊於4/4/2013 清明節同步刊出本文, 請看中華閱讀網)
 

父親的一生,極為勤奮,一年365天,他工作365天,只有在除夕寫詩和元旦作畫是他在寫作之餘,心情放鬆,纯為消遣。1949年父親中風,落下半身不遂的毛病,不能正常工作了,不再作畫,但是寫詩的興趣不減。1960年父親寫了一首詩给我們:

1960-1961年張明明從大學回家,把自做的燈具給父親看,他露出難得的笑容.

1960-1961年張明明從大學回家,把自做的燈具給父親看,他露出難得的笑容.

 

              元旦示兒

 

    照眼梅標歲月賒,文章老去浪淘沙。

    涉園须解憐花草,敬祖才能愛國家。

    手澤無多唯纸筆,心铭小有起雲霞。

    一鞭追上陽關近,莫讓前程綠影遮。

每年農曆的臘月廿四他把祖母的照片貼在大廳的牆上,按安徽老家的習俗,請祖先回家過年。大年夜,必在廳房的大圓桌上,等家人把年菜飯擺放停當之後,切兩段白蘿蔔做燭臺,插上香,他顫巍巍地給祖母下跪,恭請她和祖先們回家和我們一起吃團圓飯。

父親說過,他不幸成為封建的兒子,但是他要做個民主的老子。他從不要求我們給他下跪拜年,飯後給父母鞠個躬,就可以討得壓歲錢。

18歲的張恨水

18歲的張恨水

父親對子女的孝訓是無語的。日寇侵華,父親不願做亡國奴,毀家舒難,放棄了自己在南京辦的《南京人報》,隻身入川,母親帶了三歲的三哥張全和在襁褓中的四哥張伍,追隨父親去了四川。我和妹妹蓉蓉在四川出生,戰爭時期,我們住的是重慶郊外南溫泉桃子溝的三間茅屋,山村生活雖然清貧,我們年幼又有父母陪同,也不知愁。倒是常見父親手拉胡琴唱著京劇,思念家鄉的老母,聲音所含的悲涼,孩子也是懂的。他有篇散文這樣寫過“每當風靜夜闌,月明如晝,乃移一竹椅于斷板橋頭,抬頭望月,高歌《坐宮》想老娘想得我肝腸痛斷一段。唱自不佳,然離思如剝繭抽絲,吾與楊四郎化而為一矣。”

1945年,日本投降,雙親帶了我們兄妹四人,回安徽老家看望離別八年的祖母,舟車顛簸幾千里,經川黔湘鄂,千辛萬苦、於第二年一月到達安慶。

我的父親和母親:張恨水與周南

我的父親和母親:張恨水與周南

許多親友在碼頭上迎接,安慶文藝界也拉起“歡迎張恨水勝利還鄉”的橫幅歡迎。我們坐人力車回到小東門奶奶住的地方,前方一棟二層高的小樓,父親看見了奶奶,他一躍下車,不顧骯髒跪倒在塵埃飛揚的大路旁,就像孩子見到久別的母親,那心裡的委屈,全隨著淚水滿面流淌。

我見到這情景愣住了,父親在我這個五、六歲的女兒心目中是權威,是巨人,為什麼父親對奶奶執禮甚恭?

父親有兩首七絕記述這件事:

    八載回來喜欲狂,夕陽樓下置歸裝,
    凴欄遙見慈親立,拜倒風沙大道旁。

    飛步登樓一笑盁,座前再拜敘離情;
    八年辛苦吾何恨?又聽慈親喚小名。

我後來慢慢懂了這個道理,敬祖尊親即“孝”。(2013年3月於維州)

作者簡介:張明明,抗戰時出生於重慶郊區南溫泉。在北京度過青少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室內設計系。1976年到香港,79年移民美國。在私人公司及美國陸軍從事室內設計和壁畫創作。2000年退休。曾任華府書友會、華府作家協會會長,現任中華文化藝術同盟主席。其父張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說家, 也是社會言情派代表作家,將中國傳統的章回體小說與西洋小說的新技法融為一體。更以作品多產出名,創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說,字數多達三千萬言。

 

3 comments to 敬祖才能愛國家 – 懷念先父張恨水 (張明明)

  • 太陽里人

    《中庸》有云﹕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此之謂乎!

    癸巳清明
    太陽里人

  • 刘俊民

    好文,感人至深.中學時代就喜歡張先生小說,看了明明文章,更為崇敬!
    洛杉磯劉俊民

  • 鄭義

    明明文章甚感人。
    恨水先生千里西遷,不願做亡國奴,在重慶急書《虎賁》,令後人感佩!
    繼承恨水先生遺志。
    鄭義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