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點歷史 -《果嶺春秋》自序 ( 劉大任)

散文
介紹一點歷史 -《果春秋》自序      大任
***

    我在想,該以什麽方式向讀者推薦這本‘怪書’?

    首先,這確實是本‘怪書’,因爲,除了‘手册’或‘秘笈’一類的教科書,中文世界從古到今還沒有出現過完全以高爾夫球為題材的文學書。唯一的例外也許是我的另一本書,叫做《果嶺上下》,但那只是半本書,其中一半內容與高球無關。這本書,收齊了近十年来所寫的全部高球文章,共五十餘篇,並按性質分爲五辑,分別是:老虎伍兹的頭一個十年;高爾夫文化;觀戰紀实;女子高爾夫和個人經驗。

    這本書其實不怪,只是有點來得過晚,英文世界的高球寫作(Golf Writing),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英國的如達爾文的孫子伯纳德·達爾文(Bernard Darwin),美國的如赫伯特·沃伦·温德(Herbert Warren Wind,即 H.W.W.),當代的如約翰·范恩斯坦(John Feinstein),名家輩出,名著如林。西欧其它語文,我不太了解,確知的是,東亞的日本和韓國,起步也比我們早幾十年。

    事情總要有人開個頭嘛,何不毛遂自薦。

    然而,凡事開頭難,高爾夫寫作的中文世界原是一塊處女地,我想像的讀者裏面,如果已經習慣挥桿上場,也許不需要我特別介紹,他們肯定是兩岸三地衆多專業高球雜誌的固定讀者了。高球就是這麽個怪東西,上癮之後不千方百計找參考讀物增加相關知識並力求上進,幾乎不可能。如果只是喜愛運動而從來没摸過球桿的,讀這本書之前,我感覺有義務提供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

    先談談高爾夫球的歷史吧。

    最常見的說法是,這是蘇格蘭東海岸的牧羊人玩出來的遊戲。東海岸的一些港口附近,在海水與城市之間,往往有片荒地,除了牧羊,毫無經濟價值。由于荒地連接海岸與城市,這裏發展出來的遊戲場地便自然稱爲‘連接地’(Links)。從十五世紀到今天,蘇格蘭以及後來傳遍愛爾蘭、英格蘭的高爾夫標準場地,大都利用類似的地形地貌,因此産生了最原始也最典型的高球場地和玩法,就叫做Links Style Golf(我音譯為‘陵克式高球’)。陵克式高球最符合自然條件,球場上的果嶺、球道、發球台、沙坑和各種障礙,基本上都是大自然千萬年的工作成果。這種場地不但化廢為寶,場地的維繫也最符合環保要求,不需要大量使用化肥養草,更用不著推土機移山填海,一切順其自然。擊球技巧方面也與現代風行世界的高球不同,陵克式球場的果嶺,一般與球道自然連接,沒有人造障礙,有利于低飛球滚上果嶺。其次,由于這種球場所在的環境多在濱海地區,風大雨密,高飛球也因此失去優勢。細心的球迷應已注意到,近年来的英國公開賽,尤其是天氣惡劣的情况,老虎一定拿出他的看家本領‘針刺球’(Stinger)。這個字很不好譯,所謂‘針刺球’,就像拳王阿里的觸身短拳(jabs),他常說,這種拳,‘刺人如蜂’(stings like a bee),控制自如而有效克敵。老虎的‘針刺球’,作用一樣,他經常使用二號铁桿或三號木桿代替大頭桿發球,揮桿的軌道低而平,擊球後,收桿縮短,桿頭直指目標。此法擊出的球,力量集中,方向穩定,弧綫低而長,最大程度地避開了風雨的干擾,落地後還能滾上一段距離。

    我一向主張,兩岸三地未來發展高球,尤其是平民化的高球,應力求遵循這個既符合環保要求又有經濟效益的方向。

    牧羊人發明高球的說法固然流行於歐美,但也不見得就是定論。主張此说者有個强有力的證據。公元一四五七年,蘇格蘭王詹姆斯二世頒布敕令,明文禁止高爾夫。這是高爾夫一詞首次在人類歷史上見諸文字,同時也表明,這一遊戲若非已經泛濫成灾,何須禁止?

與蘇格蘭一海之隔的荷蘭,有他們自己的看法。早在十三世紀,荷蘭的歷史文獻中就出現了類似高爾夫遊戲的記載。例如,“spel mitten colve” (用桿玩球) 或“den bal mitta calven te slaen”(揮桿擊球的遊戲)。荷蘭畫家留下了大約四百五十幅繪畫和素描,描繪人們揮桿玩球的場面,看起來跟高爾夫球的玩法沒有兩樣。荷蘭與蘇格蘭之間,自古便有商貿往來,谁能斷定,蘇格蘭的高爾夫,不是從荷蘭渡海而来?

    前些年,美國還有過一則報道:日本最近發現了一幅古代版畫,據說是中國明代的文物,畫了三位小姐兩名丫鬟玩球的場面。有趣的是,玩球的小姐各持一桿向地擊球,丫鬟手裏的球桿则桿頭朝上,而且不止一根。這是不是意味着,球桿還按功能分類?而小姐與丫鬟之間的角色,是否即球員與桿弟(或稱球童)?

    總而言之,誰發明高爾夫其實並不重要。谁讓高爾夫風行于現代世界,才是歷史上的大事。這個過程,有點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味道。

    篇幅所限,而且本書內容中不時有些介紹,此處只需提綱挈領談一談。高爾夫球,作爲一種現代社會的運動項目,大致可以分爲四個重要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叫做‘渡海播種’,發生在十九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半個世紀内。一八五一年,蘇格蘭人老敦(Old Willie Dunn)渡過突德河(River Tweed),把高爾夫帶到倫敦的郊外。他的兒子小敦(Willie Dunn Jr.)是將高爾夫帶進美國的第一個職業高爾夫球手。小敦不僅球打得好,他還善於製造球桿,設計球場。美國的第一批球場中,有十五個球場是小敦的創作,其中之一的史卡斯德爾鄉村俱樂部(Scarsdale Country Club),離我住家不遠,至今仍享盛名。小敦在美國的開疆拓土事業,超出他自己的職業生涯,他看中了美國這塊潛力雄厚的處女地,先後從蘇格蘭誘導引進了大約二十位品德與技藝一流的職業高球專家,成爲美國高球事業開創期的重要骨幹。除了職業球手,這段時間從蘇格蘭聞風而至的還有不少業餘高手,他們原來的職業包括石匠、木匠、漁夫、鐵匠和水手等,先鋒戰士們,帶來球藝以外,也把他們的球風和性格留下在新大陸。這批人,由于出身工人階級,性格基本堅毅、誠實、直率而頑强,從此形成了高爾夫球運動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的獨特球風,是所有運動項目中最重視榮譽的比賽,球員對自己負責,沒有裁判,自己記分,自己處罰自己。

    一直到今天,職業高爾夫球手維持了這種‘單打獨鬥’、‘誠實至上’的傳統風格,他們的職業生涯完全靠自己,連薪水都沒有。

    公元一八八八年,美國的第一個球場誕生,臨時規劃在紐約郊區的一個蘋果園内,只有三個洞。到一九〇〇年,十二年之後,美國的高爾夫球場已經超過一千。今天,全美國的球場接近四萬,每個禮拜還有一個新球場落成。經常參與這一活動的人口则在五千萬左右。

    第二個階段叫‘生根發芽’,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到六十年代的美國,主要有兩個關鍵人物。

    鲍比·瓊斯(Bobby Jones)是世家子弟,哈佛大學法律系畢業,三十年代最偉大的業餘高手。必須明白,那個時代的業餘選手地位高、聲譽隆,遠在職業球手之上。瓊斯終生維持業餘身分,且成就非凡,他是至今唯一一位在同一個日曆年内贏得四大滿貫賽冠軍的運動員(老虎的滿貫雖然有連續性,但發生在兩個日曆年)。功成名就,立即宣布退休。退休後又創造了另一生涯高潮,開闢了奥古斯塔全國俱樂部,組織了四大賽之一的名人賽。瓊斯是美國高球事業稱霸全球的奠基人物,但在他那個時代,高球始終只是上流社會的遊戲,權貴階層娛樂社交的媒介,高爾夫的平民化,等待兩個因素:現代媒體和群衆英雄。這就來到了六十年代。

    阿诺·帕默(Arnold Palmer)平民出身,父親是佛羅里達一個高球場的管理員,從小跟父親在球場混,學會了誠實、平和、謙虛和友善的做人處世態度。這種性格,跟他一生廣結善缘、知交遍天下的成功經驗,極爲關鍵。他出道的年代,又恰逢電視開始普及的時期,帕默不僅把高球職業比賽帶上電視,並因此大幅度提高了比賽獎金额,幾乎可以說,他一人單槍匹馬闖出了現代高球職業比賽的新境界,球賽廣受注目,球員收入高漲,高球運動也日益普及和平民化,他被人尊稱為‘國王’(The King),不是沒有道理的。衆所周知,大型球類觀賞運動的營運成敗,往往取决於兩雄相拚的局面,六十年代的高球普及,跟‘國王’vs‘金熊’關係密切。‘國王’成名早,‘金熊’登上舞臺的最初幾年,壓力極大,賽場上加油鼓勁的絕大多數是所謂的‘阿諾大軍’,這批球迷,跟當代熱門音樂粉絲的瘋狂程度不相上下,數以萬計的男女老少,追隨阿諾的比賽,全國到處跑。平心而論,阿諾的球固然精彩,但他的揮桿動作颇不正規,尤其收桿時轉身動作僵硬,靠兩臂向前高舉来延長動勢,實在難看。‘金熊’是現代高球揮桿法的劃時代典範。

    第三個階段應該叫做‘開花結果’。這是以‘金熊’傑克·尼克勞斯(Jack Nicolaus)領軍而群雄並起的時代。

    尼克勞斯一生有兩大貢獻:第一,挥桿動作合理化。其中包括對以下各方面的新的理解:身體各個部位如何完美配合以求極大地發揮離心力;身體運動平衡與擊球一貫性之間的關係;精神與心理狀態對身體動作的影響等等。尼克勞斯有句名言:高爾夫是兩脚之間和兩耳之間的運動。前者强調身體平衡,後者說明‘心’對‘身’的决定性影響;第二,專業精神。體育運動職業化和大衆化是現代文化的必然趨勢,在高球領域,尼克勞斯是奠定這一重要基礎的關鍵人物。當然,他之前的侯根(Ben Hogen),之後的蕐生(Tom Watson)等許許多多傑出的運動員,也都有過貢獻,但‘金熊’是集大成者,他是這個階段的代表人物。

    第四個階段是以老虎伍兹爲首的當代高球運動,應該叫做‘傳遍天下’。

    老虎是個‘革命人物’,他的革命性至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高球運動本身的革命。老虎開創了一種現代體育運動的新風氣,將身體的加強鍛煉與技術上的精益求精互相配合起來,完成了一種現代運動員的新風格新面貌,不但因此提高人的素質,也保證運動項目的成就有可能達到更高的境界;第二,他把所謂的‘君子遊戲’(gentleman’s game)變化成為道地的運動項目。新運動項目保留了核心的‘榮譽制度’,洗除了上流社會消閑和炫耀消費的性格;第三,社會革命,打破種族藩籬,削弱階級特性,開拓了平民化大衆化的契機。老虎基金會就是為此目標設立的。

    一個運動項目的普及和提高,往往跟超級運動明星的出現和随之形成的熱潮有關。老虎從一九九六年變成全時職業運動員,十一年来,戰况高峰迭起,歷史記錄不斷翻新,造成了全世界性的老虎旋風,連帶着也把高爾夫球運動推向世界各個角落。

    本書所以特別側重老虎,並以專輯介紹他頭一個十年職業生涯從出道到三十而立的詳細過程,原因在此。

    作爲現代運動項目的高爾夫球,在遠東,尤其在我們的中文世界,還是一種新生事物,社會上的觀感和運動文化本身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某些偏頗和缺陷。我自己曾經在臺灣和大陸打過不少場球,所見所聞確有不少地方值得我們反省改進,舉例說,高球場上必不可少的禮儀(etiquette),運動員對運動規則的嚴格遵守,根本没這個習慣。近年來,由于經濟飛躍發展,高球普及極快,大批中産者和藍領階級投入,球場建設雖正在大躍進,但兩岸三地至今竟然連一個公共球場都沒有,基本上仍然是‘觀光事業’或‘權貴社交’。這本書的寫作,希望能够引起一些討論和反省。

    高球文化在現代工商業發達的社會裡,與‘公司文化’息息相關,密不可分。這主要由於這一運動對人的品德、毅力、分析與决策能力,具有培養提高的寶貴功能。一九六九年,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除了插上國旗,爲什麽還要揮上幾桿?這個動作絕非臨時起意或神来之筆,其象徵意義,值得我們深思。 ( 2007年5月10日 於紐約無果園)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