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3
[品讀北美] 懷念我的父親張恨水 張明明
日寇侵華,父親不願做亡國奴,放棄了在南京辦的《南京人報》,隻身入川,母親帶了三歲的三哥和在襁褓中的四哥,追隨父親去了四川。我和妹妹蓉蓉在四川出生,我們住的是重慶郊外的三間茅屋,山村生活清貧,常見父親手拉胡琴唱著京劇,思念家鄉的老母,聲音所含的悲涼,孩子也是懂的。他有篇散文這樣寫 “每當風靜夜闌,月明如晝,乃移一竹椅于斷板橋頭,抬頭望月,高歌《坐宮》想老娘想得我肝腸痛斷一段。唱自不佳,然離思如剝繭抽絲,吾與楊四郎化而為一矣。”1945年,日本投降,雙親帶了我們兄妹四人,回安徽老家看望祖母。我們坐人力車回到小東門,父親看見了奶奶,一躍下車,不顧骯髒跪倒在塵埃飛揚的大路旁,那心裡的委屈,全隨著淚水滿面流淌。 (詳全文)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 夏志清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在電話上聽到張愛玲去世的消息後,不出兩三天即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趕寫了一篇文章〈超人才華,絕世悽涼:悼張愛玲〉,主要參考資料即是一九七○年以來她所寄我的信件,現成放在我書房的公文櫃內,抽閱很方便。但張愛玲至遲在一九六一年三月收到我寄她的英文初版《中國現代小說史》後,即該同我通信了,某一天我查看原先專存先父、先兄家信的四隻長盒,無意中發現張愛玲大部分六○年代的信件也在內,可惜沒有一九六三年以前的信。我自一九六二年六月,搬了兩次家,所有的書信文件都未遭遺失。一九六三年以來張愛玲所有給我的信件都可以按年月有系統地排列起來了…. (詳全文)
北美作協精品大賞文集展開作業 趙俊邁
|
作家專輯
張系國

台大電機系畢業,留美專攻電腦科學,獲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曾任教於康乃爾大學、伊利諾大學﹐伊利諾理工學院(電機系主任),匹茲堡大學(計算機系主任),現任匹茲堡大學教授﹐並創辦了知識系統學院。
在專業領域裡張系國早負盛名,他是電機暨電子計算工程學會會士,已出版的學術論文兩百七十篇,編輯及撰述的專書十六部﹐指導的博士生和碩士生超過兩百人。張系國的文學生命發端於大學時期,作品兼採科幻、寓言和寫實手法,亦極重視時代的脈動。其燴炙人口的代表作《棋王》,現已翻成英文﹑德文等,並曾搬上銀幕、改編成音樂舞台劇、電視劇等。另著有《地》、《昨日之怒》、《遊子魂組曲》、《星雲組曲》、《沙豬傳奇》、《男人的手帕》、《一羽毛》、《玻璃世界》、《V托邦》﹑《多餘的世界》等三十七種。
|
|
.. .
.
2013年3月號
春城無處不飛花的三月, 北美名家新作接二連三問世: 趙淑俠的長篇小說 [淒清納蘭], 王鼎鈞的演講集《古文觀止化讀》出版,《單身溫度》搬上舞台,夏志清教授的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令人由衷讚嘆,敬服!
波士頓文友王申培為作家專輯專訪張系國,介紹最新科幻長篇《多餘的世界》, 華府文友張明明清明時節懷念父親張恨水的文章,至情至性,不容錯過, 在此一併致謝。
創作欄特選夏志清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自序,陳子善的評論,趙淑俠 [淒清納蘭]書摘和書評, 陳少聰[永遠的外鄉人]書摘, 喻麗清當年的文青時光回憶…還有許多北美華章,敬請欣賞,回應!
五月徵文: <我看張愛玲>
張愛玲成為一則傳奇,不僅因她的超人才情, 也因北美時期的絕世淒涼, 數十年來, 張愛玲已成為華文世界的一種文化風尚。 你如何解讀張愛玲,想像張愛玲? 歡迎來稿分享。
長期徵文: <北美風情畫>
不論你是初來乍到, 或已落地生根, 對北美城市都有在地者特有的視角與感受。請以文學之筆, 書寫北美城市鄉鎮的風情,文化,歷史記憶和個人感悟。投稿信箱: article@chinesewritersNA.com
*
世界華文作家協會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
>>加拿大華文作家協會
>>紐約華文作家協會
>>紐英倫華文作家協會
>>北卡書友會
>>美南華文寫作協會
>>北加州華文作家協會
>>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NACWALA)
>>華府華文作家協會
>>芝加哥華文作家協會
>>北德州文友社
>>南加州華人寫作協會
>>喬治亞州華文作家協會
>>科州華文作協
>>聖路易華文作家協會
>>拉斯維加斯華文作家協會
>>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LACWA)
>>夏威夷華文作家協會
>>亞利桑那作家協會
>>加州河濱分會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
>亞洲華文作家協會
>大洋洲華文作家協會
>南美洲華文作家協會
>非洲華文作家協會
|
文壇消息
|
|
徵文啟事
基於推廣海外華文創作的宗旨,本園地公開,鼓勵文學性創作,包括小說、散文、極短篇、詩歌、報導文學、文藝評論等。依本會宗旨,不刊登政治性、宗教性、吹捧、謾罵、毀謗的文章,編者有刪除權。限於人力,小說以短篇為主(二萬字以內)。
|
|
?
Leave a Rep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