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無疆界(趙淑俠)

報導

愛情無疆界

趙淑俠

我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有人見過兩三面便知是可以交心的知己,有的認識三十年卻也還只是個相識者。」被朋友們謬讚為名言,因他們幾乎都有同樣經驗。我與元蓮相識就屬於「三面交心」的一類。

初次見面是在1993年,歐華作協在瑞士開二屆年會。當初籌組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時,北歐諸國給我的回答是:「此地沒有華文作家」。後來得知丹麥居然有一位,於是立刻設法電話連繫,誠懇的邀請來出席會議。穿著入時態度優雅的她真就坐著飛機按時來了。

「我就是丹麥的池元蓮。」她笑咪咪的自我介紹。入會申請書上的資料我記得很清楚:祖籍廣東,生於香港,台大外文系畢業,留學德國慕尼黑研讀德國語文。再赴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進修,獲英美文學碩士。1970年代開始寫作,出版過英文長短篇小說。

「歡迎你成為歐華大家庭的一員。可是你怎麼會住丹麥呢?」我忍不住好奇的問。「住丹麥,因為丈夫是丹麥人。以前我只用英文寫作,現在我要回歸中華文化,以後只用華文寫作。」她態度坦然,言詞直爽,立刻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1994年,大陸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與華中師範大學,在武漢聯合舉辦「趙淑俠作品國際研討會」。因路途太遠,文友們又大半是上班族,根本走不開,我便沒敢透露這件事。但元蓮聽說了,向我證實後決心放下工作去出席。旅行的三個多星期,朝夕相處,兩人無話不談。越談越投緣,很快的成了好朋友。

「這麼多年一個華人朋友都沒有,不覺得寂寞嗎?」在我印象裡:丹麥地處冷僻的北歐,根本沒啥華人。

「不覺得呢!我和我的丹麥人,是夫妻也是朋友,永遠有說不完的話。我們擁有彼此,夠了。」元蓮給我的答覆很讓我震憾,夫妻之間可以和諧融洽,瞭解相愛到這個程度!

「你最欣賞你那丹麥人的是甚麼呢?」我玩笑的問。「我的丹麥人叫奧維。他溫文善良,富幽默感,笑聲總叫人開心!他的紳士本質是我最欣賞的。」元蓮性格開朗,給我講他們的羅曼史:故事是從海上開始。那年夏天,她結束了在慕尼黑的學業,乘火車到意大利熱那亞,在那兒搭郵輪回香港。上船沒多久就認識奧維。他剛在哥本哈根大學的企管系完成學業,要趁暑期到印度的姐姐家去度假:他姐夫在印度南部經營咖啡種植園。郵輪的名字叫: Asia〔亞洲〕。兩人都年輕,很自然的談起戀愛來。郵輪的全程時間只一個月。海上的愛情很脆弱,常常是船靠岸時便終止。奧維與她上岸後也是各奔前程,但他們彼此並沒忘記。

香港探親後元蓮到美國柏克萊大學修學位。奧維繼續在哥本哈根大學讀企管碩士。遠隔重洋卻保持書信往還,每年相約聚面一次。經過五年牛郎織女式的戀愛:「我確定奧維是最適合做我丈夫的男人」。於是在那個寒冬季節,她從溫暖的加州,飛到冰天雪地的丹麥。在冰海邊的古堡裡面與奧維結成夫妻。「婚後這許多年,他能夠完全接納我,只有讚賞,體貼,從無批評或責備。無論我做什麼,都全力支持,為我的成功而驕傲,為我的失望而心痛。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他永遠在旁照應扶助。可以說他對我的愛是無條件的。」元蓮說這番話的時候,語氣中掩不住驕傲和深情。

「異國婚姻,你家人不反對嗎?」我忍不住問。在1960年代,「女兒要嫁給外國人」仍是一樁令父母心碎,國人側目的怪事。「我父母才不管,我有絕對的婚姻自由。我們家可說是最早西化的中國家庭。」經元蓮解釋我才明白:清朝末年,她的祖父就離開鄉下到廣州美國人辦的教會學校讀書,是中國最早一代的西醫。他提倡女權,反對纏足、立妾。那個時代良家婦女是不准拋頭露面的。她的祖母卻帶著一群「師奶」進茶樓。伙計們也攔阻不住。這件事是當年廣州街頭巷尾的醜聞。她祖父非但不阻止,反而公開支持。

「我父親就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下長大。他從一開始就受的是西洋教育。七歲那年進入德國人辦的寄宿學校。十四歲便獨自離家到天津,就讀於德國人辦的德華中學。大學進入教授大多用德語講課的同濟大學醫科。後來又乘火車在西伯利亞大平原上走了整整一個月,到奧國的維也納去留學。拿到醫學博士證書。父親從來不強迫我做任何事,任我自然發展,學習,希望我成為一個有學識的女人,過豐富安樂的一生。至於怎樣走人生的路子,憑我自己的選擇。」

元蓮的話令我十分羨慕,因我的成長期最缺的就是自由。看元蓮認真又幸福的神態,我倒真希望能有幸見到奧維。就在第二年的初夏,元蓮來電話說:奧維和她已定妥度假計劃:將駕車南遊,到意大利北部的湖泊區及法國的地中海沿岸。想特地經過瑞士,到蘇黎世來看我:「他聽我把你形容得天仙一樣,很好奇,也想見你。」她說著嘻嘻的笑。我答:「非常歡迎!只希望他別失望。」

我家始終住在一個叫「溫特突」的工業城,因孩子們在蘇黎世讀書,便在那兒置辦了一套公寓房間。

元蓮夫婦準時來到。我終於見到元蓮口中的完美丈夫奧維。他中等身材,穿整套的西裝,打領帶,皮鞋嶄亮,近視眼鏡後的眼光誠懇。我們禮貌的握手,互道:「聞名已久」。他氣質高尚,態度大方,一派溫文爾雅的紳士風範。先在客廳裡喝茶聊天,再到中國飯館吃晚飯。奧維吃辣的本領令我大驚。我認識的西方友人不少,論吃辣他屬第一。

二000年我已移居美國,做「空中飛人」,歐美兩邊跑,那年春末回瑞士參加兒子的婚禮,又闖上元蓮和奧維駕車南下度假,就搶時間再見上一面。由住蘇黎世的推理小說家余心樂帶路乘電車,我在離住處不遠的電車站迎接。到附近的典型瑞士餐館吃當地口味。

四個人吃吃談談,我領略到奧維幽默的一面。他不時的說句笑話,把氣氛弄得非常輕鬆。大概因已是第二次見我,平日「Susie」又是他們家常提起的名字,他對我一點也無陌生感,自然得就像對老朋友一樣。奧維和元蓮會不時的開句玩笑,然後兩人都忍不住笑起來。看得出,這對夫妻雖已生活在一起三十來年,歲月並未磨蝕掉愛情的新鮮感,倒像給罩上一張特殊的保鮮膜,留住了年輕時的戀愛趣味。我忍不住用中文逗了元蓮一句:「老夫老妻的,還打情罵俏哪!」元蓮道:「我們常這樣逗來逗去的。兩人很合得來,看到電視節目報告小動物受虐待,兩人一同流眼淚。」她是用德語說的,四個人聽了都哈哈大笑。

餐後他們三人都意識到,此後我將常住扭約,要見面更難了,便堅持要送我回家。走上那條寬寬的山坡路直到大門前,才互道珍重握別。那以後沒再見過奧維,但元蓮電話告我,奧維常問起:「Susie在美國生活得開心嗎?」我感到奧維不僅是他妻子的好丈夫,也是個能對妻子的朋友真摯相待的君子。

從住了三十餘年的歐洲,忽然來到美國,寄身在號稱「紐約市第二個華埠」的法拉盛,我的生活做了180度的大轉彎。說句實話:法拉盛不像紐約,倒像某個中國的小城。近年來大陸的新移民每天都在增加,不辭萬里飄洋過海而來,只因有一個色彩繽紛的美國夢。

我在國外多年,早過了夢的階段。而是覺得在這個擁有西方式的精神自由及物質文明,不大不小的社區裡,竟難得的,仍可找到相當部分的中華文化。對一個用中國文字從事創作的人而言,失落感可以降到最低點。當然,我也有想念歐洲的時候,特別是那些與我一同創建歐華作協的夥伴們,和阿爾卑斯山的絕美風光。每收到他們的E-mail:誰又出了新書,誰又得了某種文學獎等,都讓我感到快樂。

那天收到久無音訊的元蓮的信,卻像一塊大石突然壓在心上,忽的沉重起來:信上說:奧維病了。他得了「全世界的醫生都不知道從那裡來的病。也不知道怎樣治療!只知他將一天天衰弱,肌肉硬化,萎縮,將消損到成為一個不能照顧自己的殘障者。」她憂慮他可受得了內心裡的沮喪和憂懼!但巨大的絕望和焦灼已壓得她難以承受。信的最後說:她正在準備搬家,他們必得搬到一個適合殘障病患:譬如可以安裝上下樓梯的電座椅的住所等等、、、、。還說:醫院曾派護士來照料,但她婉拒了,因「這最後的日子太寶貴,我要跟他獨處。」

事實擺得很明白:奧維得了不治之症,他正一天天的走近死亡。想起他那幽默的言語,欣愉的笑容和誠懇的態度,特別是他們夫妻間的深情和美滿生活,我心上的巨石更沉重了,忽然感到我這個做朋友的甚麼也不能為他們做,只能寫一封安慰加鼓勵的信。我勸元蓮要勇敢面對困境。

元蓮和奧維沒有兒女,多年來過著彼此相屬,是夫妻也是朋友,永遠有說不完的話,充滿關愛的兩人世界生活。如今其中的一個驟然間要離去,叫留下的一個情何以堪!無疑每一分鐘的相聚對他們都是重要的。

自那以後元蓮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音訊,我心裡倒常常念起她:「奧維的病怎樣了?」「會有奇跡出現嗎?」「元蓮的日子過得很艱難吧!」之類的問題總在思緒中縈迴。

記得有次幾個女文友聊天,有人玩笑的問元蓮:「北歐諸國最重人權,自由,性解放甚麼的。離婚率世界第一。可你的婚姻怎會這樣幸福,始終如一呢?」「我會選。」元蓮毫不諱言的回答。她說當時在幾位追求者中,有的比奧維富有,有的比奧維多才,但她情有獨鍾於奧維的高尚人格,和四平八穩,耐心又大度的性情。認定「這樣的男人最適合做終生伴侶」。

元蓮終於來信了。奧維已經去世,那晚上她獨自離開醫院乘火車回家,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那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夜晚」她也說:如今奧維已在大海裡,但她將來去世後骨灰只埋入無名墓,不放入海。因:與奧維的夫妻緣已經是一個完結的大圓圈。他們倆都不相信人有來生或死後的結合。珍惜已有過的幸福和美麗的回憶,是她目前的追求目標。她發誓要寫一部紀念她們愛情的書。

元蓮是一個智慧型的女子,她的人生態度讓我很放心。

根據聯合國委託進行的一份最近「全球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全球最幸福國家以丹麥為榜首。可惜在最幸福的國家內,也逃不開紅塵俗世的生老病死。世界不會因人類的憂傷而更溫柔,是永不變化的鐵律。

這是一樁異國婚姻的故事。在今天的世界上,同國同種的夫妻要有經得起考驗的愛情都難,何況文化背景相距甚遠的異國夫妻!奧維和元蓮,天南地北的相遇在海上的一對青春男女,相愛相守四十餘年。他們証實了真正的愛情可以不分種族,國籍,是沒有疆界的。無論怎麼說,他們都是幸福的!

如今〈丹麥之戀〉一書已由台灣印刻出版社出版,得到讀者的良好反應,各說書裡不同之處迷人。真情總是令人感動的。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