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卡蘭德咖啡館

作協三十年特刊

瑪麗卡蘭德咖啡館

周愚

                

周愚: 畢業於空軍官校、軍官外語學校英文系及日文系、三軍大學、美國空軍戰術學院,曾任戰鬥機飛行官、中隊長、禮賓官,上校階退役後任遠東航空公司業務副主任。來美後從事寫作,發表作品約三百萬字,著書十九冊,曾於1998年被選為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歷任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會長,空軍官校校友會會長等義工職務。

a

    繼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成立之後,1991年5月4日,北美作協也在紐約成立,次年初夏,即在紐約召開第一屆年會,並邀各州(市) 成立分會,身為全美第二大城的洛杉磯,自然不能缺席,決定推派代表與會。當時眾多文友中,有的因工作關係,有的因個人關係不能前往,在幾經商量下,決定由裴在美和我二人赴紐約與會。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曾兩度來美受訓,這次1982年舉家來美,迄1992已是十年,我還是第一次光臨這個美國第一大城。也是我第一次見到洛杉磯以外的文友,包括名作家琦君、夏志清、馬克任、王鼎鈞、劉墉、張天心、張鳳、石麗東等人。尤其是,也在紐約的老弟周勻之,與我同一年來美,一別十年,才藉那次開會與他相見。我那次去紐約,既是以文會友,也是以文會弟。

返回洛杉磯後,我們即積極邀請紀剛、蓬丹籌備組會事宜,會面的地點是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 的瑪麗卡蘭德(Marie Callender’s) 咖啡館。裴在美因需要照顧尚未滿週歲的女兒,且她居住稍遠,不能常來和我們見面,大多數時間就是紀剛、蓬丹和我三人。經過多次商討,首先定了會名為「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英文名「North America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Los Angeles」。接著發邀請函徵得了五十多名會員,並經此五十餘人通信投票,選出蓬丹為首任會長,聘請紀剛為顧問,北美洛杉磯作協於焉誕生,並正式向北美作協報備,與紐約、紐英倫(波士頓) 、北卡羅萊納州、美南(休斯頓) 、北加州(舊金山) 共同成為北美最原始的六個分會之一。

組會完畢,瑪麗卡蘭德咖啡館仍是我們聚會的地方,商討會務或純喝咖啡純聊天,比起籌組協會時要輕鬆得多了。這是一家頗為典雅的咖啡館,卡座舒適,燈光柔和,服務也非常周到。它名為咖啡館,其實也是一家西餐廳。我和蓬丹都特別喜愛他們的咖啡和派(pie) ,蓬丹喝只放奶精的「未加糖的咖啡」(也是她的小說集書名);我則喝黑咖啡(我也有一本名為「咖啡黑白講」的散文集) 。

起初仍是紀剛、蓬丹和我的「三人行」,紀剛老大哥因年紀較長,且他自己不開車,因此就逐漸少來聚會,但我和蓬丹忝為洛杉磯作協創會者,須推動會務,思考規畫協會活動,然後交由理監事會商討,當時尚無電郵或微信等聯絡方式,因此瑪麗卡蘭德咖啡館成為最佳溝通場地。我們團隊認真籌備的活動得到僑社的讚譽與支持,例如與美國世界日報合辦的「看好書寫好書」座談會,和僑教中心合辦的「中文寫作班」, 還有男作家擔綱主講的「男作家的魅力」, 女作家現身說法的「女作家的風采」…… 至今仍為文友們津津樂道。

地點適中的瑪麗卡蘭德咖啡館,設有一個布置成圖書室模樣的單間,因此開會出席人數較多時,就可預訂這個單間,作協理監事會因我們的推薦也常在那兒召開,後來雖也常去別處開會,但瑪麗卡蘭德咖啡館仍是喝咖啡的首選。令人懊惱的是,新冠肺炎打斷了大家見面交流的機會,使我想起了鄧麗君一首歌中的一句歌詞「一等就是一年多,三百六十五個日子不好過」。我寫此文時,疫情已經舒緩,天天盼望著能夠不要再等了。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Current month ye@r day *